精品阅读 资讯

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拉美

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拉美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统计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已超过拉美地区,这可能预示一个时代的结束。

“中国制造”曾经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然而,由于人力成本在十多年间迅猛增长,它已不再那么便宜了。

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研究集团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平均时薪在2005年-2016年间迅猛上涨,从1.2美元/时涨至3.6美元/时,高于除智利以外的任何拉美大国,已达较弱欧元区成员国水平的70%左右,正迅速赶上希腊和葡萄牙。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稳步回升

这与很多拉美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该地区制造业平均时薪总体呈现停滞,部分国家甚至在下降。巴西制造业同期时薪从2.90美元降至2.70美元,墨西哥从2.20美元降至2.10美元,阿根廷倒是从2.1美元升至2.5美元。

纵观全球,南非制造业平均时薪从十年前的4.30美元降至3.60美元,与中国齐平。希腊的制造业平均薪资从2009年以来已降低一半以上。葡萄牙从6.3美元/时降至4.5美元/时。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过去十年制造业薪资猛涨的助推利器之一。这使得其更紧密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并令其工资水平还超过了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泰国。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工资水平出现了爆炸性上涨,”金融时报援引标准人寿投资(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学家Alex Wolf的话称。

2015年城镇单位工资水平:金融业名列前茅

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国家在传统上被视为中等收入国家。中国整体平均时薪从2005年的1.5美元/时涨到了去年的3.3美元/时。

摩根士丹利在2月14日发报告称,中国人均收入将在2027年达到12900美元,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

制造业中心或正在迁移

不过,工资水平快速上升虽然有助于提升工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具有薪资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会夺走一些就业岗位。一些企业处于人力成本考虑,正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比如斯里兰卡,该国时薪为0.5美元/时。

华尔街见闻之前介绍过,商品生产不断地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向发达程度相对低的地方转移,这种动态变化被称为“雁型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

过去几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在被撼动,并且也正在主动迅速地从低端制造业占主导的结构转向中高端。

企业也投资于机器化,以努力提高自动化程度,最大可能地抵消劳工成本增加,Jefferies分析师Sean Darby和Kenneth Chan如此表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2013年就已位居全球第三大,现在仍在持续扩大。高盛去年3月走访了中日26家工厂后感叹地税,中国新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之高,全球领先。

德勤预测,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有望从中国手中接棒。特别是印度——该国经济同样快速上涨,但其制造业薪资从2007年以来一直陷于停滞(0.7美元/时)。

欧睿国际是从国际劳工组织(ILO)、欧盟统计局(Eurostat)和各国统计机构提供的信息汇编了他们的数据,然后将其转换为美元,并进行通胀调整。但这些数据没有考虑生活开销的不同。

延伸阅读

揭秘中美争夺制造业的背后

在特朗普和曹德旺言论刷屏的背后,实质上是中美制造业之争。

查看详情

本文首发于华尔街见闻,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友热评——

@独孤飞骏(微博网友):

按照目前汇率,大约是25块钱,一天八个小时就是200块钱,一个月22天就是4400左右。4400元的月薪,在中国东部地区规模比较大的厂子里,是可以达到的,所以还算靠谱。但事实上有较大误差,在哪里呢,就是加班和倒班,中国的工人必须要加班和倒班才能拿到这个月薪水平。

@克里斯托夫-金(经济学者):

中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如今每况愈下,中高端产业尚未进入竞争初级阶段,如何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令人深思和担忧啊。

@captain波(时评人):

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制造业工人工资提高,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然是一件坏事,但是也许这也会成为促成产业升级的一件好事。

@今天退休了吗(微博网友):

每年13%的货币增速,10年复合增长正好是3倍。

@李迅雷(金融学者):

特朗普能让美国制造业再崛起吗: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年薪为6.7万美元,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差不多是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的十倍。相比技能不断提升的中国制造业,美国的再工业化不可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