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确认!微信将推付费阅读

头条文章
摘要:规划已久的公众号付费阅读终于要来了,消息称“开放给自媒体自行设计。”
微信酝酿许久的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终于要来了。
此事被爆出缘起于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2月14日,拥有众多互联网大佬读者粉丝的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用户需要包年付费才能阅读。

马化腾的回复
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洪波的朋友圈劝说,应该再等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
实际上,一年前就有公众号运营者爆料说,微信正在内测付费阅读功能,已经收到邀请。具体形式为: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的文章,在被浏览时只能显示开头的部分内容,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

“已经(向业务团队)反馈,争取加快。”马化腾回复洪波说。
洪波向澎湃新闻确信了上述信息。“微信公众号的付费订阅功能尽管有点姗姗来迟,但总算要来了。”他说。
对于微信准备开通付费阅读一事的具体细节,腾讯方面未予回应。

洪波1996年参与《软件》杂志改版,1998年加盟中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历任天极网副主编,IT社区Donews总编辑。文章以笔锋犀利。小米董事长雷军等大佬都是他的粉丝。
在微信筹备付费阅读的一年间,知识付费的时代之门已然打开。
从2016年年初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火爆以来,各个内容平台甚至是大的内容制作方都开始推出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知乎推出了在线问答“知乎Live”,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蜻蜓FM推出了付费收听节目,微博加强了与红豆Live的合作。
其中,知乎曾披露,在2016年8月知乎发起的专栏赞赏内测中,作者平均收到170余元的收益,按类似稿酬折算,部分文章已达到了千字500元。知乎9月的数据显示,知乎Live人均消费是52.08元,重复购买率达到37%。一场时长在1小时左右的知乎Live平均能够给讲者带来万元收入。凭借知识经济的热潮,知乎在2017年1月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
在洪波看来,这一波“内容创业、知识变现”,其实主要是资本和投机分子忽然发现,内容不但是最好的广告容器,甚至内容本身还能直接卖钱;也是内容流量价值的再发现,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投资一点自带流量的内容,几乎等同于投资几套北京的房子,内容越来越像一种“刚需”,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目前,微信公众号的变现方式包括流量受益、读者打赏等。“打赏”并非“付费阅读”,读者看完文章后,可选择是否支持作者,可自定金额作为感谢费。
那么,哪些内容在微信公众账号卖钱?互联网分析人士罗超认为,比如股评等可以帮助读者赚钱的内容、忠实偶像的内容、一些很机密的信息、用微信做小说连载、成人内容、能卖钱的杂志类内容、一些技能Get型内容等。
本文著作权归澎湃新闻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钱皓(互联网分析师):
现在做内容付费,本质上就是用现代的互联网模式,在信息泛滥的时候,承诺提供优质的信息,因此用户要付费。但是这个付费的心理暗示、心智模式还是报纸,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评论员李铁(时评人):
我看到的,为某些新媒体内容付费的人,都是一些受教育程度一般,家庭文化氛围不足的人。他们喜欢那些看起来可以文化速成的东西。而新媒体的粗糙、成功学式的内容,能吸引这些粗鄙的心灵。而真正有文化的人,至少我看到的,都对这些内容和人相当鄙视。
@纯银V(自媒体):
昨天在塔门岛上想,从赚外快的角度出发,什么付费咨询,付费问答,付费直播爆料会,兼职产品顾问全不靠谱,公众号才8千粉,离接广告还很遥远。今年想赚够每个月的零花钱,最好的方法是做付费产品小组,对知识经济的见解知行合一,也刷新社群运营的经验(1999-2008年一直在做论坛版主)。
@刘阿蕉(网友):
这个功能就像微博会员才可以分组换肤不受限一样 把用户往头条号网易号赶
@贾政井(网友):
朋友圈什么时候必须付费才能发东西就好了……
延伸阅读
为什么微信远不如FB能赚钱?
是靠广告“掘金”,微信和 Facebook相比究竟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