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劝老人截肢治疗反遭拒

观察者网
摘要:80多岁老人因动脉闭塞没及时就诊,恶化到最严重的情况,必须截肢才能保命。
要腿,还是要命?
一位病人和他家属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朱越锋失眠了。
前天晚上,他在朋友圈里郁闷地写道:

80多岁老人因动脉闭塞没及时就诊,恶化到最严重的情况,右小腿在半个月内变黑溃烂,严重感染并伴有剧烈疼痛,必须截肢才能保命。
但家属召开家庭会议后,坚决不同意截肢的方案,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死无全尸!
作为医生,朱越锋的心情很糟糕,“很可惜的,(病人)昨天刚刚过来,我就想安排今天急诊手术,但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如果不截肢,一旦感染扩散,几天人就没了。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或许有几个月好拖,但也是等死,而且最后是很痛很痛地痛死的。”
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人。拿动脉闭塞来说,朱越锋医生和同事一年要接诊200例左右,每年需做截肢手术的患者,少的话,几例,多的话,十几例。
这几年加起来,他一共遇到过五个患者,宁愿选择等死,也不愿意截肢。
右小腿变黑、溃烂,面临截肢。
家属表示,不可以死无全尸。
拒绝手术的这位老人,昨天早上放弃治疗出院了。
他是萧山人,毛病已经很重,出院前躺在病床上,走不了路。
因为下肢动脉闭塞,血液供应不畅,右小腿全变黑了,肿了起来,好几个地方溃烂、流脓,散发着一股味道。即使躺着不动,小腿也是钻心、持续地疼,晚上彻夜难眠,只能吃止痛药。

病情是在半个月内迅速恶化的。一开始,老人只是走路有点跛,走个几分钟,觉得小腿酸痛,得休息一下。春节前几天,他突然觉得小腿痛得厉害起来。
去医院看看?
老人很快打消念头,都快过春节了,去医院多不吉利啊,也给孩子添堵,再看看吧。没想到,熬了几天,右小腿慢慢变黑,人也走不动路了。
本周三,老人看到腿开始烂了,实在扛不牢,才开口让子女送他到医院。
“老人年纪大,爱抽烟,本身有动脉硬化,另外还患房颤,血栓脱落引起动脉堵塞。”朱越锋医生说,因没及时就诊,老人的动脉完全堵塞了,连脚趾头都发黑,是最严重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否则病再重下去,感染继发败血症,人都会保不住。
要腿,还是要命?只能选一样。老人知道后,情绪很激动。
朱越锋医生找家属谈话,办公室气氛很压抑,老婆、子女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几个亲戚赶来,一群人在病房里开了个家庭会议,最终决定:不同意截肢。
“晕啊!手术做了可以活的啊!不做手术的话,真的只有等死了!”得知消息的朱越锋医生很着急,再找家属谈话。
但家属和老人的态度非常坚决:按照老家村子里的习俗,人可以死,但是不可以死无全尸。
朱越锋医生很感慨又无奈,“老人很可怜,他也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就说自己痛点好了。本来截肢再重建血管,不会烂也不会痛,原本有几岁就有几岁好过。哎,之前遇到好几个患者不愿意手术,也是这样的理由。”
有人发问:
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网上的回答令人心疼
前天晚上,朱越锋医生的朋友圈有很多人留言。

他一位同事说,当时外公患病也是“宁死不截”的想法,觉得“完整的确比命重要”,也担心截肢后老年生活过得痛苦,做护士的外孙女只能一直劝。还好老人家病不算太严重,最后手术成功了,腿也保住了。
浙江省中山医院骨伤科主任林瑞新,每年会碰到不少车祸、骨肿瘤、糖尿病足的患者,情况严重的,也得面临截肢。
“车祸的话,家属和病人听到要截肢,虽然悲痛但快能理解,因为腿往往是毁损伤,骨头、血管、神经全毁掉了,只能赶紧手术。比较麻烦的是骨肿瘤、糖尿病足,整条腿看上去形态还是好的,拖得很晚才来看,腿保不住了,尤其是老年人很难接受。”
他遇到过一个80多岁老太太,因糖尿病继发足部病变,脚趾头烂了,然后是脚踝变黑、溃烂,到医院来看,听到要截肢,嘟喃着“谁照顾啊,那不行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又跑回家去了。过了一个多月,她小腿发黑、情况很严重,才来做手术,最后整个小腿都没能保住。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夜里一直在哭。
“知乎”上也有人问:
人截肢了以后会有什么感觉?
47条回答里,不少人讲述了自己受伤后如何康复的正能量故事,但在尊严、被孤立、痛苦、无奈等词语的背后,很多答案令人心疼——
一位叫“大树下的小孩子”网友的回答,得到了8万多人的关注。
在医院的那两个月里,截肢的胳膊天天跟压了一座大山似得,每天最虐心的就是换药,简而言之,疼疯了!最难受的恐怕就是,每天晚上梦里还有右胳膊,早上醒来却是空荡荡的袖子,那种心痛和眼睛里掠过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自己能懂。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网友说:
因为走路很奇怪,从小被歧视被孤立。刚佩戴假肢的时候,整个残肢被包在里面,一天下来出的汗都湿透了,又痒又疼。而且卡住屁股的位置很疼,经常磨出血,包括现在也是。如果走路或者站立很久的话,就会磨出伤口。
名为“李慕芸”的网友说:
刚开始也会有一种自己好像废了什么也做不到的无力感,到后面装上假肢,慢慢练习,虽然带上假肢也很痛的,但是很多事至少能够亲力亲为。
“Reborn”写道:
现在没有我不敢去的地方,我不怕走路,也不怕磨破腿,更不怕面对以后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其他问题。人各有命,少一条是命,一条腿,我也想好好活着,这也是命。
要腿,还是要命?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蒋劲松,遇到过一个令他鼻头一酸的场景。
普陀一位患了动脉闭塞的老太太,送医时整个左小腿发黑、溃烂,一听到截肢,她怎么也不同意,一个人默默在流泪,任谁去劝都没有用。
“劝不动老人,她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跑过来找我,五个人咚的一声,跪在我面前,边哭边说,希望我能保住他们母亲的腿。但真的没办法,送得太迟、病太重了……”
子女急得不得了,蒋劲松主任说,他记得,那几天,整条走廊里都是他们的哭声。
在疾病面前,要腿,还是要命?这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决定。
钱报记者在医院里,找了15位患者与家属做了个随机调查。
有90后,也有70多岁的老人。
其中,接受“做手术保命”的有9个人,态度犹豫、拿不定主意的有4人,只有2个人选择“不愿截肢”,一位是72岁,另一位是28岁。
72岁的安徽陈老太态度很坚决,“老祖宗传下来,民间有说法的,这辈子死无全尸,下辈子投胎也会是个残废”。
在滨江做IT工作的郑女士担心拖累了父母,“让他们照顾我一辈子吗?不要说别人看你的眼光不一样了,连自己家人的正常生活都没了”。
杭州人李大伯表示,腿没了,日子过得会苦点、难受点,但只要命还在,就还有希望。
48岁的王大姐一下子很难做出选择。她提到,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走路需要拄拐杖,没办法再跑过,可能连行走、旅行都会变得艰难。随之而来的痛苦,不只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
30多岁的李女士说,这个决定太艰难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看着他痛苦于心不忍,但要放弃又舍不得。
调查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生命的长度与质量,哪个更重要?
去年,钱报记者报道过一位69岁的慢阻肺患者,住在ICU(重症监护室)两年后主动放弃治疗,引发很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至少继续治下去,可能就有希望,人还在家就还在。
也有人说,站在病人的角度讲,认同并尊重他们的决定,才是最大的爱,有时候放手比坚持更艰难。
追求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
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微信ID:guanchacn)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伸阅读
老汉右腿截肢 靠纺绣维持生计
每天依靠绣婚纱十几小时来维持家庭开支。
对于老人不愿截肢,众多网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韦YS(微博自媒体):
如果安乐死合法化,社会会变得更美好吗?不治之症,总是拖延到极限痛苦而死去。我不愿让自己承受这痛苦,更不愿在将来因为痛苦而拖累子孙后代。不理智。迷信。可怜。可悲。
@孕孕家的姚梅米(微博自媒体):
每家的想法不一样吧就和有些患者得了绝症坚决治疗有些家属觉得要放弃治疗一样,我远房亲戚也做过类似的手术,90岁截肢的活到101岁走,当然家属有顾虑能活多久也很正常,但是80岁的老人,就算健康的,你问能活多久,都没人敢告诉你,生和死真的是一转眼的功夫,不过,不截肢=肯定死,截肢还能活,所以呢。
@奈何丶百撕不得骑姐(微博网友):
截肢的标准就是医生判断截肢存活率最高的处理方法,并不是一定要截肢,但是截肢后存活率最高,就好像过期一年的药,吃了可能会治病,也可能会死,你不截肢,就好像去吃这个过期的药,病好了,是命,死了,也不能怪谁。
@紫消影(微博网友):
80多岁的高龄老人做手术风险很大的截肢也是受苦且并不能保证能活多久,我听过一高龄老人做手术就去世了,然后人们在背后说如果不做手术还能多活几个月,这么大年纪还遭这个罪,真是罪过,当然也理解家属想要老人好起来,总之这不是这么简单的对与错。i如果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当然是毫不犹豫做手术的。
@蚂蚁爱上壳(微博网友):
重点不是治疗不治疗的问题,自己的家人的决定,别人也没办法反驳什么,作为外人,我们无法体会当事人的心情和境遇,我不能接受的是,为了留全尸!这个太过荒诞了,难道我们已经愚昧到这种程度了吗,要是害怕手术风险还说得过去,毕竟年事已高,但这种借口我是真的无法理解,在生和全尸面前做出这种选择。
@青岛海边牙医Olive(微博网友):
很反感家人签字才能手术的规定。老家最近有位邻居也只是肠梗阻家人放弃治疗活活痛死。为何生命要掌握在不懂医不尊重生命质量的人手里?自己出医疗费自己签字行不?救丧失行为能力的人不需要签字行不?(我去年手术就是自己签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