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2017新能源产业能掀起革命吗?

2017新能源产业能掀起革命吗?

中国企业家

关注

摘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国内电力体制密不可分,2016年电力改革的政策和进展广受关注。

文 | 周夫荣 

编辑 | 尹一杰

2016年,能源行业大事不断涌现。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有所升温。

事实上,这种产业状态是过去两年的延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自2015年新能源企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以光伏为例,国内生产多晶硅的企业约有18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前十家产量占比超过90%,前五家占比也超过70%。由于国内装机需求的旺盛,多晶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存在,2015年1-10月进口9.64万吨,同比仍有大幅增加。

延续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可以说是持续向好的,但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补贴拖欠、限电和电站用地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整个产业,有待破解。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国内的电力体制密不可分,因此,2016年,电力改革的政策和进展广受关注。

从1997年1月电力行业政企分开,到200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俗称5号文),再到2007年《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发布。当年11月30日,9号文6大核心配套文件出台,电力体制改革再次启动。

与5号文相比,9号文增加了新的内涵。新电改将在进一步完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的基础上,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强化政府监管、电力统筹规划、电力安全高效运行和可靠供应。换句话说就是,新一轮电改将打破垄断,改变电网统购统销状况,推动市场主体直接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让新能源市场增加了信心和活力。

新的技术一直在出现,积累数年,其颠覆这个行业的步伐越来越近。如区块链技术。以分布式光伏为例,分布式光伏利益相关方非常多且缺乏互信,未来电力市场化导致价格波动明显,电站金融产品开发成本高,怎么办?

利用区块链技术,第一,分布式总账数据强制信任、相关方点对点互动;第二,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电力交易点机波动自动响应;第三,区块链有望实现电站收益直接证券化,基于股权平台实现电站众筹。区块链真正实现能源的数字化精准管理,它和能源的结合可以是全方位的,油、气、煤、水等,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重构。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出现一个新的价值储存计量中介单位,而碳市场交易恰恰是人类对于能源价值额度最确定和最重要的价值单位之一。

另外一个新势力是能源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对能源互联网这样设想:“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共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

或许20年后,互联网将像冲击传统商业一样,对传统能源行业重新洗牌。能源互联网可以把普通的能源分布网变成类似信息互联网,毫无疑问这将掀起一场能源变革。

从政府管理者的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兼容传统电网的,可以充分、广泛和有效地利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电力需求;从运营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是能够与消费者互动的、存在竞争的一个能源消费市场,只有提高能源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从消费者视角来看,能源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电网所具备的供电功能,还为各类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共的能源交换与共享平台。

因此,这也同时给电网带来了挑战。

此外,未来新能源无疑将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的能源格局要点是,电力供应整体过剩,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能源生产消费的清洁化、高效化水平需要提升。

这意味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都将面临变化。

延伸阅读

2017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将何去何从?

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将面临严峻考验,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将放缓,在一线城市中深圳受影响最大。

查看详情

(本文著作权归中国企业家杂志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友热议:

@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在企业法尔胜参观,光纤从1998年每公里1200元到上星期的52元,打破垄断,打破外企的技术壁垒,价格下跌到让人瞠目结舌。 再说另一个数据页岩气,那是两个月前在兴澄特钢的时候他们介绍,2008年之前大约每千立方英尺14.5美元,2008年之后,快速下降到2.5和2.8美元,效率提升了八倍。技术上升突破瓶颈后就是如此,指数级下降。接下来看新能源如何突破了。

@Mr蒋静(时评人):今天跟多个新能源领域的朋友小聚,瞎吹了一番,以提振大家的资本市场信心。我说,光伏的估值30倍,新能源汽车的估值40倍,储能的估值50倍。然后,“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的估值60倍,这就是化学反应。

@李想(汽车之家创始人):2010年以后产生的新商业模式,例如互联网金融、网约车、网络直播、互联网电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面对监管和资质的挑战。创新和既有制度,必然会在矛盾中前行,商业模式创新越大,对制度的挑战也就越大。什么都不挑战,也就不存在创新了。

@烧伤超人阿宝(医生):中国应该把治理雾霾的重点放到大力发展核电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方面。对能量的需求是控制不住的,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才是治本之法。中国现在的所有治霾措施,都是扬汤止沸而已。

@andydingej(时评人):目前新能源乘用车依然是困难比办法多,比如停车位充电设施的便利安装,公共电桩的覆盖、互通和便利使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