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世间已无罗玉凤

世间已无罗玉凤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一篇《求祝福,求鼓励》的微信文章获得20万的打赏,让网红凤姐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今天只想说罗玉凤同学,她的最新故事频出新番,不时反转,所以我决定打破惯例任性一回。

《求祝福,求鼓励》想必你也看过了,霸屏的文章,想错过都难。内容倒不新鲜,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她的“奋斗史”,不过“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恐怕是要入选年度金句的,励志感满满。文章获得二十多万的打赏后,公号又旋即宣布要把钱都捐给凉山孩子。正当剧情直奔感动中国的路子,罗同学本人跳出来,说稿子被编辑朋友大量修改过,不能反映她的本意。继而悬在人们心中很久的“代笔疑云”又散布开来。

这么个节奏,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

记得一年多以前凤姐签约成为客户端主笔的时候,好多码字的人表示情绪不稳定。那会儿不像现在,自媒体的狂欢还没到人声鼎沸的地步,“主笔”这个概念还没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签约的新闻发生在眼下,是不是还会引发那么多长吁短叹?可能还是会。这场爆款文引发的风波后,客户端声明早已和凤姐终止了合作,看现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也像极了营销号的套路。

现在看来,凤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确实成了个IP。不得不说,这个IP比大多数人都懂得公众的痒处。那句“不认命”,杀伤力范围可不局限于渴望人生逆袭的草根,我也挺感动啊,真的。王尔德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谁都不容易,都有掉进阴沟的倒霉时候。低落时候一剂“不认命”的鸡血,效果堪比低配版王尔德有没有。

把王尔德当鸡汤喝,是我顽皮了。凤姐很能折腾,从中国一直折腾到美国,经历传奇,“励志”却远远谈不上。扪心自问,你们的小目标大目标里,有一样是“过上凤姐一样的生活”么?说她是“扭曲的成功学样本”,或许有点生套概念了呢。

你得承认,凤姐的总体形象一直都很奇葩,努力使劲儿的姿态,也总让人感觉诡异。

这么多年来,凤姐几乎都是以“自杀式”的姿态去求得注意力。一开始的征婚故事已然被群嘲了很多年,每当凤姐出现在舆论的领地,都会被拿出来咀嚼一番。微博的字里行间里,俨然挂着加粗置顶的“求关注”,时常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时候显得三观很正,有时候又跑偏得直刷下限,比如嘲讽动车事故的遇难者那事儿,谁都不想原谅。

一股浓浓的杀马特味扑面而来。

早几年的时候,“杀马特”成为研究者们热衷观察的亚文化现象。谜一样的审美,只不过是“杀马特”文化的表象,根据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学者的分析,把头发搞得赤橙黄绿青蓝紫,造型整得突破重力学原理,说不上是“反叛”,而是“试图接近主流的失败努力”。

凤姐用力“成为你们”,但始终没收获多少认可,也算是意料之中的杀马特结局。

疑似有团队介入运作的微信公号明显更精致,言论也不那么出位了,包装之下,凤姐更像个公知,时不时写出有点“惊人”的时事评论。但无论是什么题材的文章,都能恰到好处地撩拨你的情绪,就像那篇《求祝福,求鼓励》,直奔泪点和痛点而去。

其实对于凤姐之类的“网红”,我向来不想多加嘲讽。不就是想找高富帅么,不就是杀马特一点么,都是普通人可能有的欲望,可能落入的俗套,能有多少毒害。可一旦他们被精心包装,处心设计,面目就变得可疑起来。

罗同学身后若隐若现的“团队”看中凤姐这个标签,是看到了她近似癫狂的晋阶渴望,看到了这种渴望与普通人心理之间的高度契合。稍加撩拨,每个读者就都觉得“凤姐是我”。凤姐对主笔头衔来者不拒,就更容易理解,因为那几乎就是传说中的“上升通道”。但这种显然的作伪,不仅是对公众的悍然嘲弄,也是对凤姐这个卑微存在的再一次践踏。

凤姐们的身后,是一个阶层鄙视不时发作的社会,且远不是一般想象中的精英与草根龃龉那么简单。去年春天,一个出租车司机连煽快递小哥六个巴掌,只因为小哥不小心剐蹭了他的车,发狠动手伴以京骂,言行举止间都是不屑与鄙视。这事儿特别狗血,过了大半年,我仍旧对它记忆犹新,里面透出的阶层隔阂与分裂之深,确实让人挺震惊的。

刚刚去世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有一个理论:穷人如何成为穷人,如何被视为穷人,以及多大程度上成为和被视为穷人,取决于我们——这些既非贫穷也不富有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和其他人如何赞许和反对这种生活方式。翻译真是急死个人,绕了半天,其实是说,一个群体被定义为“穷人”,很可能是被人为分化的产物。

同理,阶层间的隔阂与鄙视,也常常可能是人为制造的结果。有个博士在快手直播APP里看见不少自戕的表演,就臆想出了农村底层的“残酷物语”,生生塞给人们底层精神世界已经完蛋了的错觉。那些夸大其词的“回乡偶书”就更不用提了,啪啪打脸的事情不是孤例。在被描绘得颇具邪性的底层群像里,凤姐算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注脚。

一个面临阶层分裂危险的社会里,凤姐们能红不奇怪。但明明知道他们偏离社会规范,还反复渲染他们“往上爬”的诡异姿态,塑造“励志”的假象,那就是不善了。看起来是要讲述努力冲破阶层壁垒的梦想故事,实际不过搅起了一滩话语泡沫,只会妖魔化底层的形象,让阶层间的壁垒更坚硬,隔阂更深刻。

尽管凤姐本人坚决否认“炒作团队”的存在,但种种迹象表明,世间已无罗玉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营销笼罩的“产品”。凤姐本人能够获利,但同时也在被利用和消费,此处看不到善与秩序,只有一地鸡毛,以及粗鄙的欲望。

本文著作权归团结湖参考(公众号ID:Talkpark)及作者张静雯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友热议——

@罗玉凤 :

现在我再说一遍“我没有任何推特账号”。对于一些人在网络上冒名顶替,胡乱发文的事情,一些人不仅信以为真,反而添油加醋,散播“阴谋论”不知是何居心?另一件事我需申明:我本人没有任何所谓炒作团队,不然我本人不可能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反复被污蔑、辱骂,种种负面信息,不一而足。因此被迫远走他乡,在 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指甲店里工作。那段时间,我一直住地下室,我想,这不是一个有“炒作团队”的人该有的生活。最后,我再说一句:我的生活过得一直不好,因我常常被中国人议论,恶意攻击等,对我的精神,乃至身体都造成了伤害,老实说我还能活多少年都是搞不清楚的事情。希望一些恶意中伤的人保留一丝善良,对我口下留情。言尽于此,余者不再贅述。

凤凰网此时此刻跳出来与我“断绝关系”实有借机炒作之嫌。这消息我算是收到了,但是一些营销号借此甩过来的锅,我却是不背。这些营销号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造谣生事,恶意中伤。对于其中虚构情节,人生攻击的部分,本人将诉诸法律,望各位好自为之。我不认识缪某,因此构成的种种阴谋论,还请各位自重!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以“凤姐”名义注册的账号没有1000也有800,由这么一个来源不明的账号发布信息,进而推测种种阴谋论,实在可笑之极!之前twitter上面还有一名留学生以“凤姐”名义注册的账号自称要竞选美国总统,也曾让我处于风口浪尖,凡此种种造谣中伤,实在可笑之极!!!

@王志安(资深媒体人):

那么多读者接受、认可转型后的“罗玉凤”,并且为她的文章转发、打赏,这反映了人们一种朴素的希望观,文章中的“罗玉凤”用现身说法践证了“贫贱也能移”,每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都有可能,至少有希望网自己也“乌鸡变凤凰”。换句话说,人们追捧“凤姐”,与其说是对罗玉凤这个人的肯定和赞誉,毋宁说是透过肯定和赞誉“罗玉凤”的文章来对自己未来生活寄予的一种希望,一种超越雾霾,超越困乏的希望。在一个可以通过炮制与雷洋同姓的锋来作为半个世纪励志的榜样,并且成为时代的一种文化要素,那么民间炮制一个励志的“罗玉凤”又会差错到哪里?

@五岳散人 (知名网络评论人):

凤姐的事儿懒得评论,倒是某靠着给屌丝愤青打鸡血起家、目前依然还继续忽悠这个群体的报纸怒斥凤姐忽悠屌丝、“得屌丝者得天下”的思维,实在是让人看了耳目一新。忘本啊……

@互联网信徒王冠雄(自媒体):

凡是相信凤姐团队月收入8000万的人智商都需要充值。罗玉凤很聪明,靠审丑起家,再去美国,最后借某理由成功拿绿卡,被许多屌丝捧成逆袭励志榜样。但还有人比她更聪明!代理她做主笔、接软文、玩推特、猛捞钱。似乎凤姐指责对方冒充?有这本事的也只有文人了,又一个罗尔啊?这年头对文字多个心眼吧 。

@释不归(教育工作者):

罗玉凤欠我们大家一个道歉!

延伸阅读

凤姐一篇文章狂赚20万,但真相让她愤怒

一篇文章就赚了20万!1月11日,凤姐发了篇文章秒超10万+阅读,叙述自己从农村到出走上海、直至美国的“不认命”奋斗历程。

查看详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