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专家称网络粗鄙用语玷污汉语

专家称网络粗鄙用语玷污汉语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关注

摘要:“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

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2日消息,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评选结果揭晓,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用语等悉数出炉。揭晓仪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表示,特别反感“小鲜肉”、“颜值”等网络词语。他的发言引起坊间热议:网络用语的流行,会给汉语带来怎样的影响?网络能让汉语更丰富多彩、更有生命力吗?

网络热词传递社情民意

“2016我一个吃瓜群众,年初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用尽洪荒之力,也不能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尽管有时葛优躺,有时辣眼睛,有时还蓝瘦香菇,但我相信,有老司机,有这么多厉害了我的哥,什么葛优躺、辣眼睛,什么蓝瘦香菇一切全是套路。”在“汉语盘点2016”仪式现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用这样一段话概括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每逢岁末,借汉语字词,专家学者和民众一道对一年的社会生活做个小结,总让人会心一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汉语盘点2016”活动专家祝华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据悉,“汉语盘点”活动始于2006年,包括网友推荐、专家评议、网络投票等环节,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鼓励网民用语言来记录社会变迁。

“网民对社会变化最敏感,也是最擅长表达的人群,网络用语传递网民的喜怒哀乐,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祝华新认为,透过网络热词盘点,可触摸当下中国人的心理状态乃至生活状况。今年入选的“洪荒之力”和“定个小目标”,都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文化心态,“说大一点,是一种文化自信”。

王旭明指出,数以亿计的网民每年都创造一批生动鲜活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用语丰富了语言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延伸阅读

警惕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化的消解

我们应该警惕,一些不规范的、甚至是低俗的网络语言,对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的消解。

查看详情

低俗用语玷污汉语纯洁

在肯定网络语言活泼有趣的同时,不少专家指出,网络用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比如过度压缩、中英混杂、错别字频出,而一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词汇流行开来,会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

“语言是具有严谨性和文化逻辑性的。脱离规范的戏谑,势必会玷污其纯洁性,不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指委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华表示,网络流行语在校园的影响很大,来华留学生们也常常以使用这类语言为时尚。一些低俗网络语言大肆泛滥,必然会对汉语教学传播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干扰外国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正确认知。

“前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人对一些网络新词有抵触和排斥,实属正常。作为与王蒙先生一样的‘互联网移民’,我主张网络流行语不能拉低中国语言文字乃至中国文化的品位。”祝华新说,“在我们这个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的国度,实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这样粗鄙的文字招摇过市。”

延伸阅读

网络时代,我们的语言变贫乏了吗

《汉语大词典》里有很多词语可以说已经“死”了,而且死掉的词语是不会复活的。

查看详情

传统媒体应当谨慎把关

虽然王蒙对一些网络词汇表达了负面评价,但他同时也指出,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词流行一阵就不会再流行,出现各种新词是好事,比如“洪荒之力”等网络流行语他就觉得很有意思。

“一方面,网络用语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另一方面,网上流行不代表就可以在主流文化场合登堂入室。”祝华新指出,最重要的是注意网络语言的使用场合。教科书、政府公文、主流媒体使用网络流行语就得格外谨慎,必须维护汉语的规范、公序良俗和文化的品格。

近年来,有的传统媒体为了吸引眼球,频频使用一些不规范又低俗的网络语言。对此,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教授认为,追求用语亲民无可厚非,适时更新、灵活运用一些新鲜生动、符合大众口味的网络词汇也未尝不可,但低俗网语不可碰、粗俗之风不可长。网络语言泥沙俱下,媒体从业者要慎之又慎,肩负起应有的把关责任。

祝华新强调,在网络语言乃至“表情包”大行其道的年代,也不能忘记诵读古诗词的乐趣,“先民的语言文字中,有醇厚的人生体验和深长的历史积淀。”时至今日,唐诗宋词依然能带给我们永恒的感动。

但专家的观点,在微博上似乎少有人买账:

英语教育者 @tertio:

语言学家应该跟法学家一样,起到的只能是归纳总结和系统化梳理的作用,语言学家并不创造语言,法学家也不创造法律,一旦越轨,带来的只有损害。

学者 @押沙龙:

专家们有个错觉,就是古代汉语就是唐诗宋词,非常高雅。其实那是精英文化,就是话本小说也是修饰过的,真正普通人的话留不下来。现在知识普及,普通人能发声了,他们就嫌粗鄙了。

时评自媒体 @军史评论:

这样讲话者最有病。这种人脑子裡其实全是极权毒素,总梦想圣天子在堂,清一色十三亿尧舜,每人都必须按十二平均率讲话。

微博自媒体 @wangzhenx:

建议出版《纯洁语言词典》,建立语言白名单制度,不在纯洁范围以内的词,统统不许说。

微博网友 @麦田里的十字星:

抓,搞,摸,干,上,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