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细则落地 合规车辆锐减

新浪热点
摘要: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
(财新网记者 刘晓景 屈运栩)京沪网约车细则正式落地并进入实施层面,京人京牌、沪人沪牌的规定对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司机数量将首先造成影响。近日,财新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市交通委曾在12月16日约谈滴滴、易到、神州、首汽、飞嘀五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各大公司上报了各自的合规网约车数量,整体锐减。
其中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活跃司机数量逾20万,但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神州专车B2C模式中北京注册有3500台车,3500个注册司机,C2C的U+平台上符合北京市规定的人和车约3600辆左右;首汽则称,平台覆盖33个城市的15000辆网约车,在京车辆和司机全部符合新政规定。财新并未获得易到和飞嘀合规车辆和司机的数据,但多位网约车平台人士称,各家网约车平台合规车辆司机情况类似。
延伸阅读
上海网约车申请第一天,受理400余人
背景审核合格后,可前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考试中心提交申请材料,参加《上海市城市交通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合格证》的考试。
2016年10月8日,北京市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京人京牌的规定引来舆论高度关注。彼时据央视报道,北京市交通委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4月到8月,每月进京车辆同比增加15万辆(次),保持在115万辆(次),外地车辆进京数量明显增多。而北京市交通委也指出“京人京牌”的规定意在控人、治堵,治理大城市病。
与北京同一天出炉的上海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沪人沪牌”的规定,财新记者从滴滴内部人士处获悉,上海有40万注册车辆和司机,其中活跃司机和车辆约4-8万,只有不到10%的车辆和司机能够合规。
财新记者还了解到,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曾2016年9月曾主动找到上海交通委沟通,但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滴滴放松了对外地车辆的管控,致使大量外地车涌入运营。
滴滴分别于2014月、2015年5月推出专车、快车业务,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迅速增加平台车辆和司机入驻数量,而三年之间,滴滴先后与快的、中国优步合并,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围绕滴滴平台、司机、劳务公司、租赁公司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2016年4月,滴滴推出“伙伴创业计划”,首批面向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成都五地招募10万车主,提出车主缴纳2万元保障金,即从滴滴合作的汽车厂商处领取一辆新车成为滴滴车主。
不过,2016年10月,多家与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平台上只有10%-20%的司机符合京籍规定,一旦细则落地,租赁公司与司机解约成为必然。“我准备转型做租车公司或者再做点其他生意。”多位租赁公司老板告诉财新记者。
延伸阅读
上海今起受理网约车经营服务许可申请
想做司机得等56天。
与C2C模式的网约车平台相比,神州专车在成立之初就以B2C模式进入,并一直声称其车辆高端符合政策要求。不过2016年9月22日又宣布“U+开放平台”战略,招募私家车主,承诺永不抽成,正式进入C2C网约车。财新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神州专车B2C模式中北京注册有3500台车,3500个注册司机,C2C的U+平台上符合北京市规定的人和车约3600辆左右。
财新记者查询神州优车(838006.OC)8月份发布的半年报发现,2016年1-6月,神州优车的员工数从42288人锐减至35812人,员工数减少6476人;2016年上半年总单量约5534万单。了解神州专车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称,员工数量调整是其在新政出台前主动做出的调整,一方面出于效率考量,另一方面也对新政有所预期:“特大城市对控人控车的要求都希望平台能够限制数量。”
2016年10月17日,神州优车公告称拟以每股50-51元的价格非公开定向发行约1.96亿股,预计募资100亿元,全部用以神州买卖车业务的发展,包括员工招募、新车采购等。截至目前神州优车的100亿定增在延期一次之后仍未完成;12月23日,神州优车再次发布延期认购公告,称由于部分认购对象的缴款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无法在规定的缴款截止日期前将认购资金存入公司指定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再次将缴款截止日延期至2017年1月13日。
网约车司机考试对标出租车
据悉,北京网约车细则发布后,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就公布了《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根据规定,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全国公共科目和北京区域科目,包含出租汽车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实用英语听力、北京城市交通地理等知识。
一家网约车平台内部人士称,司机资格考试已经全面对标出租车司机资格申请,部分内容甚至更为严格。业内人士评价,这一看起来颇为繁琐的考试体系不亚于公务员的筛选,也将让一些网约车司机打退堂鼓。
事实上,12月15日,第一场杭州网约车司机从业资格考试开考,1262人提交考试申请,但符合参考资格的581人中,只有117人参加考试。
财新记者了解到,首汽约车CEO魏东在12月22日便向主管部门提交网约车经营资质申报材料,首汽约车旗下网约车驾驶员也申请了网约车驾驶员考试。上海也从12月26日起开始正式受理网约车经营服务许可事项的申请。
对于网约车新政,微博上一直不乏讨论:
新浪科技记者 @鄭峻:
虽然懂英语是好事,但也不该是首都出租车司机的强制必备素质吧。
秒拍副总裁 @刘新征:
。。。。北京户口,名下有车,英语流利,这TM钻石王老五哪儿找去你说。。
微博网友 @晨枫chenfengx:
政策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今天早上想去十几公里外的医院,出租车拦不到,滴滴也没车了,你说这新政是不是。。。坑爹?
电商自媒体 @鲁振旺:
上海的短途出行市场大概每天大概150万次,40万网约车不可能都天天跑,否则即使不算出租车,每个车也只有4次了,这怎么可能?跑4次能养活自己吗?不能这样说,会影响40万人失业了,那是瞎说,我认为本地牌照没问题,给嘀嘀更严格的规定也行,本地户口很奇怪。
科技自媒体 @阑夕:
“网约车”新政实施第一天:平台消极应对,司机如鲠在喉。“在受访的7名司机中,只有一名司机为北京人,他考虑购置一辆符合要求的车辆。没有本地户口的司机都表达出退出的意愿,有的重操黑车旧业。甚至有司机已经买好了放在车顶的空车牌子。”
微博自媒体 @Ada出生在美国:
年收入12万的外地人,在北京十年不吃不喝,都无法在六环内支付地起首付,但是不影响作为高收入纳税人的光荣了,这时候却不看他们没有北京户口了。真的是,要知道这些人连在北京开个网约车的资格都没的。可见国家税务总局是最没有地域歧视的政府部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财新网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