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看不懂?

头条文章
摘要:导演就是没打算让人看懂,也没打算让所有人喜欢。
很难有一部电影会让人盼望了如此之久,它曾经宣布在2015年上映,但上映时间却一推再推。
它的演员阵容强大,葛优、章子怡、钟汉良、浅野忠信、钟欣潼、杜淳、倪大红、袁泉、闫妮、赵宝刚、韩庚、霍思燕、王传君、杜江……基本上每一个都是角儿,吊足了很多人的胃口。
还好,这一次,它终于要来了。
不过,这部演员阵容如此大片的电影却很难等同于国内的其他大片。
而此前凭借电影《边境风云》让国内影坛为之一震的导演程耳,这次拍片仍然不按套路来,这次既是导演也是编剧的他,偏偏要剑走偏锋般雕琢。
演员们在片中时常都如同梦呓一般,且文艺的不行。不过,电影虽然披着文艺的皮,却步步为营,暗设机关,充满悬疑,和其他的文艺片强烈的区分开来。

从最初提前放出的预告片来看,这部电影很晦涩,很文艺,讲黄段子,让人不知所云,就连这部电影的官方剧情梗概也是让你看了比没看更迷糊。
提前放出的剧照所配的文字也是极其隐晦——比如,章子怡的“你在想谁,谁又在想你?”杜江的“我又变得这么酷,猜猜我演的什么角色。”霍思燕问“在那年的大上海我会有怎样的一段传奇,你们好奇吗?”
可以说,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似乎抱定了没打算让人看懂的念头,因为,就连导演程耳在电影里也借演员袁泉之口说出“就没准备让观众看懂”。这也注定了它将成为一部上映后评价会非常两极的电影。
我提前去看了,非常非常非常喜欢,但换你去看,也许会觉得它过于装X,不过是导演程耳的故弄玄虚、自娱自乐。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讲的正是上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既是一段罗曼蒂克历史的消亡,也是每个身处那段历史中人物罗曼蒂克的消亡,非常完美的诠释了片名。
我并不想剧透,但看过之后,有些片段如鲠在喉,一定要提提几位演员的表演。
葛优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深沉、凶狠、无奈,让人难以察觉的一抹忧伤,全部精准到位。而章子怡虽然在电影的后半段才出场,但这后半段她奉献了极其重要的表演,简单四个字:少儿不宜,但却看得人背脊发冷。
倪大红和闫妮的戏不算多,看似轻言细语,却把那股力道全释放了出来。还有人演得傻里傻气,非常花痴,唯唯诺诺,都是为后面突然发生的各种转变铺好了路,果然,最好的悬念就是没有悬念。

而看完全片,你会发现,原来真正的主角是浅野忠信扮演的日本妹夫,导演程耳在电影里挖了一个很大的坑。
在网上,提前观影的声音已经出现分化,喜欢它的人在评价的时候提到王家卫,提到昆汀,提到姜文,甚至给了这部电影很高的评价;不喜欢它的人觉得形式大于内容,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有腔调没灵魂。

在提前观影结束之后,有不少观众向导演程耳提问。有人问一个关于手绢的细节,程耳只是淡淡地说:“感谢你关注到这些,我只能说,电影里的每一个物品都不是随意出现的。”作为导演,他并没有当众去解释什么,他只说他想说的。
所以,看完电影有人觉得腔调和体面也罢,有人觉得矫情和空虚也罢,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导演程耳对这部电影的描述,就算你觉得你自己是看懂了,在导演那里也很难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也许,导演就是没打算让人看懂,也没打算让所有人喜欢,这大概就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野心吧。
特别要提一下,梅林茂做的电影音乐实在是太让人沉醉了。
还有,如果你去看电影,一定要听完左小祖咒和尚雯婕合唱的片尾曲。
那感觉,就是罗曼蒂克在消亡的感觉。

微博热议——
@小野妹子学吐槽(海外资讯博主)
之前听说程耳导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中国版《教父》。上午赶到影院观影,细看之下,不仅是黑帮大佬葛优的独角戏,还是一众影帝影后在动荡年代的群戏。难以安分的交际花章子怡,隐忍不发的车夫杜淳,被时势捉弄的影星袁泉...尤其出彩的是间谍浅野忠信,几场人性挣扎之处尤其打动人心。泪点不少,特别是坐旁边的情侣指着我说“怎么有人大周末的自己来看电影啊”,当时我就哭了。
@李小丢(影评人)
不知道现在的观众是不是被脑残片惯坏了,就这么简单的插叙倒叙就把脑子搞瓦特了?我前后左右坐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一开场就说看不懂直到结束,看不懂你就走人吧,人家还不,一个劲儿玩手机刷朋友圈嘿嘿嘿笑。你麻痹哦!就算不知道片中人物影射历史上的谁谁谁,也完全可以厘清来龙去脉找到乐...
@洛梅笙(自媒体)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片子绝对是考验观影者的耐心的,如果你只看了一个开头,你大概会认为这片子不知所云,如果你看了一半,你大概还是似懂非懂,只有你看到最后的三分之一,你才能豁然开朗——但好在它并不让人失望。
@汪金卫 (影评人)
罕见的华语商业片佳作。一出史诗量级的,无主角又个个是主角的精彩群戏,构成上海一个时代的面貌。演员都很棒,浅野忠信尤其印象深刻。倒叙插叙的结构很厉害,几段剪辑妙笔构成剧情反转高潮,太震撼!几处高处俯拍摄影很棒,梅林茂大神作曲的音乐非常牛。期待3.5小时导演剪辑版。四星半,需二刷细品
@科林 (豆瓣网友)
浅野忠信表现最好,是真正的主角。打乱时间顺序、多处黑屏,太多有意思的桥段了,程耳有野心、有才华、有想法,他在拍中国版的《教父》,融合了杜月笙的传奇。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其实是“上海往事”。王传君和杜江的部分好看、浅野忠信和章子怡的车震好看。说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不就是我们吗?
@木卫二 (影评人)
不见罗曼,只有迪克。如此大制作,却用来满足导演的怪癖、恶趣味和迷影情怀了。你可以说,这是野心很大的上海风云,但确实离《一步之遥》还有一部之遥——愿意看程耳再玩一部。最烂的,大概就是音乐了,两首MV极端鬼马。有些段落剪切和人物设计确实很逗趣,但东拉西扯搞得像提线木偶就没意思
@影志 (影评人)
很奇特的观感,像在看《黄金时代》《一代宗师》《枪手》《禁室培欲》…借用电影里袁泉的一句台词:“这是艺术片,导演没打算让我们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