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二小到底发生了什么?

环球网
摘要:这个新媒体狂奔的年头,真相为什么成了稀缺品?
12月8日深夜,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流传,撰文者称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四年级某10岁男孩的妈妈,自述儿子受到校园欺凌。
这位母亲发文称,11月某日,在中关村二小的某男厕所里,儿子被同学用厕所的垃圾桶倒扣在头上;垃圾筒里,还含有尿液和沾有排泄物的纸巾。
撰文者的孩子在厕所受欺回家后情绪激动,大哭,后被北医六院的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精神障碍)。受欺孩子的家长与校方及涉事同学的家长进行交涉,学校老师将此事定性为一个“过分的玩笑”,还屡劝受欺孩子的家长,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







据了解,早在12月4日,这位母亲就在某贴吧里发出了一篇名为《我经历的中关村二小》一文↓

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一出,不少网友表示:年龄小就是玩笑吗?年龄并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然而正当事件不断发酵,人们在网上尽情宣泄愤怒时,网上又传来相反声音,有网友称,文中提及受欺负的学生以前是班长,从小练习空手道,并非文中的孱弱形象,孩子的母亲以前从事影视编剧,和其中一位涉事同学的家长有积怨,借势发挥。
还有网友爆料,首先这孩子姓周,家长通过关系将孩子硬塞进学校并且要求学校多加照顾,所以1-3年级班主任对孩子很关照,到了4年纪班里换了老教师不吃那套,人人平等,这孩子有落差,家长就要求换班主任学校不干就结了梁子,这次的事儿是孩子上厕所小便不小心尿到了那个扔纸篓的孩子身上,所以那个孩子生气才把纸篓扔他身上,根本不是屎尿扣脑袋上,然后他家长就不干了借题发挥,事后两个孩子和家长都道歉了,但是这孩子家长找到教委给学校施压要求全校开大会批评那俩孩子,学校当然不干,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事情的反转,让真相再次成为奢侈品。
12月10日中午11点41分,中关村二小对此事作出回应: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事件中提到的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原则,学校还将做持续努力,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校以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


等等,这声明说明真相了吗?果不其然,网友的质疑扑面而来……

学校“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这态度肯定没错,但能否从写一份说清事实的声明做起?
随后,也有网友的微信内容曝光,表示对班主任的同情。

写到这儿,你可能已经分不清事件中谁才是受害者。这个新媒体狂奔的年头,为什么指责和雾霾一样多,真相却和新鲜空气一样,成了稀缺品?
也许最可怜的不是当事人,而是渴望真相的吃瓜群众。
就像罗一笑,谁坐完真相的过山车之后,还能笑得出来?
这个新媒体狂奔的年头,为什么指责和雾霾一样多,真相却和新鲜空气一样,成了稀缺品?
当然,不论真相如何,学校里哪个孩子都不应该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谁欺负谁都不行!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环球网(微信ID:huanqiu-com)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关村二小事件会反转吗?网友们是这么看的——
@中国青年网:中关村二小门口,一位等待接兴趣班下课的孩子的家长谈到:“首先,对‘霸凌事件事件’持怀疑态度,但认为熊孩子一定是熊孩子家长和熊孩子团队养成的。如果我的孩子出现这种被欺负的情况,我首先会从我自身的角度找原因,为什么不欺负别的孩子就欺负我的孩子,然后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提升我们家长自身。然后再去通过和老师、学校沟通,尽量把对孩子、对学校的影响降到最小,我不希望把这种事变得所有人都知道。”
@管鑫Sam(独立字幕制作人):对可能会出现的“反转”剧情,我的态度:被欺凌的孩子他妈是不是“希拉里”,孩子是不是“泰森”“霍利菲尔德”,都不决定对于霸凌行为的司法认定(如果有的话)。需要认定的只有霸凌的事实是否存在。假如有人态度嚣张出口成脏,他的“可恶”并不能给打残他的人免罪。
@闾丘露薇(前凤凰卫视记者):直接引用网友爆料,没有和爆料人核实(至少文中没有看到做过这样的努力),也没有和被涉及到的各方进行核实,没有提供被指责方一个回应的机会。新闻报道不是这样写的。拿未经核实的爆料来写评论,出发点再好,非但没有指出乱象,还助长传言传播,因为读者会因为看的是媒体文章而信以为真。
@文二51223(微博热评):可是文中提到的“反转”证据一没有明确信源,二没有针对“事实”的反驳。孩子的病情、班主任的责怪及强行友好的处理方式、校领导对家长的态度,这些才是引爆舆论的重点,如果这些是真的,那就没有反转。孩子学过空手道家长文笔好就不能是校园暴力受害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