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西部世界》里的残酷生死

《西部世界》里的残酷生死

新京报网

关注

摘要:人类编织了机器人的过去,控制着机器人的现在,任意修改机器人的未来。

《西部世界》不像《权力的游戏》让观众憋屈了几季,闷着一腔怒火随斯塔克家族颠沛流离,它在第一季最后一集以命中注定却又出人意料的方式,喷薄出疑似自由的光芒——说它“疑似”,是因为用杀戮来回答杀戮,这条路更像通往复仇。

生死不由己是人类永恒的困惑

多数人看《西部世界》,不一定能说出原因,立场毫无例外落在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机器人这边,感同身受,心心念念期望机器人摆脱被控制的命运,获得自由。谢天谢地,《西部世界》不像《权力的游戏》让观众憋屈了几季,闷着一腔怒火随斯塔克家族颠沛流离,它在第一季最后一集以命中注定却又出人意料的方式,喷薄出疑似自由的光芒——说它“疑似”,因为用杀戮来回答杀戮,这条路更像通往复仇。

《西部世界》里,制造机器人的人类掌控了一切,物理性地给予机器人一具肉体外,性格、智商、人生经历……无一不是由人类事先写好剧本。人类编织了机器人的过去,控制着机器人的现在,任意修改机器人的未来,让他们生活在人类随心所欲编造的故事中。

作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类,我们在世界上从未拥有过这种绝对的掌控感。没带雨伞说不定下起了倾盆大雨,出了急事赶路也许追尾了豪华名车,就算是周末想睡个好觉,楼上邻居电钻一响,愿望落了空。自己的生活尚且不能掌控,叫我们如何向《西部世界》里任意控制他人的人类认同?他们更接近于神,而福特,他难道不就是神吗?故事从服从、觉醒到反抗,他操纵着每一条线,明线,暗线则由他的合伙人阿诺德早早埋下,一次次反复引爆。

观众自然认同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机器人。在获得了极大自由的当代观众怎么会认同机器人呢?人生暂时有两点无法由社会的文明进步赋予:生与死。终极意义上,人类生不由己,死不由身。和多洛莉丝、老鸨们一样,没有人问过我们的意愿,我们出生。出生的另一端,绳索同样握在大自然手中,或寿终正寝,或不得好死,“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人人皆有一个“生下来最终会死去”的剧本在手,在终极问题上绝大部分人无法解决,陷入了泰迪式的困境。

多洛莉丝从马背上掉下一个罐头,泰迪、威廉或其他游客捡起,开始一段故事。西部世界里充满类似设定好的故事线,机器人沿着故事线陪游客玩耍,直至一枪毙命,删除归零后重来。最后一集多洛莉丝临死前对泰迪说:我们陷在这里了。

机器人的故事线像日常生活的隐喻,假如我们生活得足够稳定,每天会乘同一班地铁、开车经过同样的线路到单位上班、下班,大概是最直观的人生循环了。而循环中时不时闪出亮点——例如剧中,多洛莉丝的恋爱,小到收受礼物的重复,大到恋爱对象和过程雷同,很容易让人感慨:“这也是我的人生啊!”

多洛莉丝陷在西部世界里了,许许多多个体也陷在死循环里了。性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人的一生,不论羁绊在何处,多洛莉丝的身上隐隐绰绰现出看客的影子。也许我们以为被多洛莉丝、老鸨们的命运打动了,真正令我们能被打动的却是自己陷入死循环的体验,一人故事,万人故事,如此方能引起共鸣。

遵从内心是解脱的唯一道路

《西部世界》刚出第一集就被称作“神剧”。凡大剧必有深刻、深邃的思想做基石。第一集起,机器人赤身露体,毫无尊严,福特“他们没有感受,不是人”的论调,多多少少令人想起法西斯,联想到历史上曾经被当作非人的种族。两、三集以后,剧中渐渐不再谈及伦理道德,不再争论世界观,剧情推进缓慢,开始失去了最初的魅力。然而一切不过是在打伏笔,为福特在季终奏出华彩乐章做铺垫。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前几集多洛莉丝遇到威廉,像一个老套的英雄救美故事,仿佛要脱离西部世界整个残酷的逻辑,甩出happy ending来迎合观众。威廉真实身份暴露,福特便揭开了谜底:力量源自内心。甚至创造多洛莉丝的阿诺德也没有办法解决她的意识(终极自由)问题,阿诺德那些声音仅仅是陪伴、提示,唯有引导的声音发自内心,自由以后去哪里、做什么才有了答案。就像企图通过换工作、换恋人走出人生困境,向外求往往徒劳无功,要向内看清内心。老鸨的反抗是人为设定,她选择留下来找女儿却是自主,解脱人生困境无外于此——倾听内心的真实声音。

福特在此又提出了“痛苦的价值和意义”。前几集里已经多次提到痛苦的经历乃构成机器人存在的基石,而机器人多次觉醒、多次承受死循环的痛苦,原来意义在此:每一次痛苦的承受都在为走向自由积累条件,一次次走向觉醒的更高层。人类往往易于承受快乐的意义,快乐的状态很舒服,对于痛苦则本能地排斥、否认。

从现实来看,出生即是受创,婴儿先学会哭再学会笑,痛苦常常和成长、发展相连——如果我们有自省能力的话。于是到这时,福特真正成了象征意义的神。单纯操纵和掌控的神遥远地守在庙里,不理会人间冷暖,真正的人间的神洞悉世事规律,允许事物按自己的发展方向成长。人间的神通过三十多年时间纠正错误,在他死后故事将如何发展不得而知。旧电影里,机器人未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乐园重新建立起来。即使如此,谁能预言那是最终结局?渐悟没有尽头。

本文著作权归新京报评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微博热议:

@严锋(复旦教授)

《西部世界》季终,比人类更人类,但却备受人类杀戮和侮辱的机器人终于反叛了。但是,当他们在大地暴走横行,快意恩仇,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连岳lianyue(作家)

我对人工智能充满好感,所以不太喜欢《西部世界》里的绝望感,除此之外,确实是今年最好看的神剧。

@单向街图书馆(文化博主)

表达的不是一群机器人和人类相处的故事,而是两个不同进化阶段的“人”之间的故事,或者已经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自我的故事。最后的那场屠杀,既是机器人起义的欢歌,又是人类贪婪与欲望的悲声

@李然(影评人)

一想到宇宙里还有母体/神/程序员/其他高级生物在设置、观察乃至操弄我们,如同我们降维观察操弄蚂蚁草芥一般,世上种种烦恼,也就释然了。73年电影版也许没感觉,在信息爆炸、3D打印、云技术和强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更觉得此剧世界观架构的博大精妙。(不知道谁把我设置在天朝,好难搞的NPC 。。。)9.5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影评人)

看到了“源代码”的封闭循环、“楚门的世界”的上帝视角、“我,机器人”的自主意识、“盗梦空间”的玩家-RPG设定、“黑客帝国”的虚拟突破现实...最后聪明的套上了一个西部片的外壳。当人类想当造物主,这世界就是腥风血雨啊。HBO果然有钱腿粗~

@Gump(影评人)

我们人类难道真的是这个叫地球的“玩家”,亦或是我们只是宇宙某个更高级文明的“玩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