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看电影前必须放52秒国歌

新浪热点
摘要:印度最高法院30日裁定,放电影前必须播放52秒国歌,屏幕上还要配合展示印度国旗的图像,印度所有电影院必须在10天内执行这一指令。
对那些要去体验原汁原味印度电影院氛围的人来说,得被迫接受一次印度式“爱国主义”教育了。这滋味肯定和在拉合尔观看边境升旗仪式不同。
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的歌词是著名诗人、印度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用孟加拉文于1911年写的一首诗,1950年,印度政府截取了诗的前5小节作为国歌。《印度斯坦时报》说,最高法院同时禁止篡改、删减国歌,禁止在娱乐节目中播放国歌,或将国歌用于商业用途,不允许将其印刷在“不受欢迎的物品”上。大法官迪帕克宣读完这个决定后,补充说:“国歌是爱国主义的象征,人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不应将自由理解为无条件的个人主义。”迪帕克还说,这一举措是为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现在人们阅读的东西大都与爱国主义无关,人们接触的爱国主义素材太少”。

“看电影先放国歌”的法令出台,与一家非政府组织经营者沙亚姆有关。有一次,沙亚姆到当地影院看电影,影片中出现国歌时,只有他站起来致敬,其他人无动于衷,有些人甚至在吃东西或讲话。沙亚姆劝说在场观众应该尊重国歌,但没有人回应。事后,气愤的沙亚姆到贾巴尔普尔高等法院提起针对不尊重国歌的公益诉讼。
有印度媒体以“我们必须因为最高法院强迫我们尊重国歌而在电影院站起来吗”为题发表文章,认为“被迫爱国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虽然不尊重国旗或国歌不对,但强迫人们尊重也是错误的。这些爱国主义的较量过去引起过严重问题。”在多民族、多种族的印度,“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一直有多种解读。如今,废币等民生政策受到质疑,最高法院高调呼吁民众热爱印度并将其形式化,难免引起一些联想。

印度宝莱坞造梦能力强大
看电影一直是老百姓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其电影主要产地,位于孟买的宝莱坞,说是紧跟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产业基地也毫不为过,每年上千部的电影风靡全印度。即使是在青黄不接的年份,其电影产量也保持在500部以上。光从数量来说,已经远超好莱坞。印度影院票价低,几乎每个印度人一年都要进几次电影院。上世纪60年代,印度电影院习惯在电影放映结束后播放国歌,但大部分人没有专心聆听,中途离场。
而在数量的堆积下,也产生了大量精品,比如最近几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片子名利双收,宝莱坞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一个穆斯林小女孩妈妈走散流落印度街头,后被印度教大叔送回巴基斯坦老家的故事。探讨了宗教、国家、民族冲突等深刻问题。
电影宣扬爱国主义无可厚非,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有国界。
不过,一些人对新措施表示担心,比如国歌播放时关闭所有出口,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反复强调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措施是否会引起负面效果。《印度斯坦时报》评论说,这个决定可能重新点燃人们对民族激进主义的讨论。一些印度教团体可能受到鼓舞,借此给他们排除异己的激进行为找到借口。

在一些地区,比如马哈拉施特拉邦,2003年开始强制电影院播放国歌。《环球时报》记者在孟买一家老牌电影院感受过观影前播放国歌的场面。影院在观影前播放国歌技术难度不大,观众听到国歌自觉起立容易接受,记者的印度朋友对此表示:“没有什么难办的。”
那么,印度为什么非要观影前先爱国呢?历史上的一个名人曾经说过,提倡爱国主义是缓解人民矛盾的重要手段,战争是最终手段。
印度现在有点内外交困的意思,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要保持以往的高经济增长率压力山大,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导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增长远不如预期时。

印度GDP增长及2016预估(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在西北方向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已经不限于打嘴仗,而是真枪实弹地打起来了,局部战争已经爆发。

如果说与巴基斯坦时不时地来个小战争已经让世界见怪不怪,习以为常,那么下面这件事,却令整个印度的政治、经济走到悬崖边上。
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突然宣布废钞令——旧版大面值卢比逐步停止流通,必须在12月31日前更换为新版或存入银行,超过时限,钞票变废纸。大面值指的是500和1000,约等于50人民币和100人民币。
当然,事情不仅仅与换张钞票这么简单。在此前,印度政府曾经下达过赦免令,即民众需向国家申报财产,并按规定纳税。效果非常不理想,人民群众根本不买账,印度纳税人口还是只有1%左右。于是,莫迪突然使出了终极杀招,要么纳税交罚款,要么钱变废纸。
打击腐败、清除黑金,理论上来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理想越丰满,现实越骨干。在废钞令执行快一个月之际,印度上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对潮。

政治精英们也坚决站在废钞的对立面。


游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激烈的手段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贸然施出,一把双刃剑彻底变成有毒之剑。500和1000面值的钞票占印度流通现金的85%,突然废除85%的钞票,所有市场活动都受到波及,无数商铺、超市、交通等停止运营。而民众在干嘛呢?民众在通宵达旦地排队换钞。

排队等待银行开门换钞的民众
富人们当然通过其他手段早将钱洗白了,比如换成美元、购买黄金、汇出印度等等,受苦受难的还是中下层阶级,社会动乱在所难免。

内外交困之际,印度政府想起了政治家常用的手段:转移矛盾。而爱国主义既能团结人民,又能唤起人民的奉献精神,还能转移群众的关注点。有人会问,如果这一招没用了怎么办呢?那大概只能是将克什米尔的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战争了吧。希望不会到那一步。

话说回来,让看电影前先肃穆而立,唱完国歌,让奔着风花雪月去的人哪还有心思欣赏电影?
如果印度的社会形势继续恶化,不难想象,更激烈的手段必然横空出世。
请谨记,爱国也要讲究基本法,爱国主义教育更是。
本文著作权归大王带你去旅行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网友热议:
@行走在边缘的边缘:
印新钱,然后还国歌。可以。难道会是另一个大跃进?还是正宗改革?时间来说明。
@盛中华_:
我觉得有点可怕,强制的要求可以说政府脑残,但是不起立被赶出去,我在想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多强大…
@幸福D味道:
这是民主国家该有的吗?人家去电影院是为了娱乐不是受爱国教育。国家好老百姓自然爱,不能强迫别人去爱。
@wangzhenx:(微博自媒体)
支持!学校每周一升旗,唱国歌,也没见大家反对。其实爱国就是我们血液里最自然的事,印度的电影院能够组织大家唱国歌,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建议向更多国家推广!从我做起,我现在每次看电影之前,都要先自己唱一遍国歌!
@王云坤:(微博评论人)
印度的这项政策很好,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团结起大家。如果说,还有什么能够改进的地方的话,建议以后都唱中国国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