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建造未来的影院?

DT财经
摘要:“你可以不喜欢这个电影,但你不要不喜欢这个技术。”——李安
高帧率高画质的诱惑
李安导演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下称《比利·林恩》),虽然从美国到中国都票房不佳,但其前所未有的拍摄技术,上映前后热议不断。
很多人都已经看过关于这部电影的技术科普文,DT君此处就不展开。简单来说,在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帧”,传统电影是以24帧/秒的速度播放,而这次《比利·林恩》突破历史的120帧率技术,能够让画面更加流畅、真实。

《比利·林恩》在中国发行了19种格式的拷贝,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各种高帧率这个“卖点”。
下图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和上海两家提供全球最顶配的“120 帧/4K/3D”版本的影院霸占了《比利·林恩》票房榜的前两名,另外一些提供了高帧率和高画质配置的影院,同样在这部整体票房不佳的电影上成为了赢家:

比如,万达旗下6家万达杜比影院可以放映120帧版本,虽然只是2K画质,但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优先备选。另外一些影院依靠60帧和4K的组合,同样实现了不错的观影效果。
值得一说的是,上面这个图表中的许多影院用来放映《比利·林恩》的是已建成的特效影厅,并不需要像上海影城和博纳悠唐那样进行高成本的放映系统的设备改造,就能提供相对高质量的观影体验,并藉此狂揽票房。
顶配开路,整个影院都飞起来了
较强的放映配置提升了观影体验,自然也让影院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上文所提的《比利·林恩》在TOP10影院的首周的“平均票价”在58-173元之间不等,其中四家票价过百。而同样是这部电影,普通3D版本的票价也就三五十块。
匹配最高放映规格的电影票价也是顶配的,两个可放映120帧/4K/3D的影院,上海影城可容纳1000多人的巨幕厅分时段票价150-200元,博纳悠唐可容纳不到300人的2号厅票价230-320元,会员最多也只能享受约八折折扣。
票价虽贵,但全球顶配的放映规格对观众的诱惑不言而喻,两个影厅的好座位更是一票难求。
高票价X高上座率,再加上顶配带来的导流效应,直接把两个影院的单日整体票房都拔高了一大截:

根据猫眼数据,《比利·林恩》上映后,上海影城自11月11日来一直霸占着全国冠军影院的位置,博纳悠唐的单日票房成绩也基本在全国二三名徘徊。
特效厅已成高票房影院“标配”
电影放映技术之于影院的价值,其实在3D和IMAX兴起时就已显现,只是这次李安的技术尝鲜又一次推高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北京和上海的2015年累积票房前十的影院来看,每一个影院都至少拥有一种特效放映配置。
这些高票房影院大多在分布在两个特大都市的核心商圈,一方面这些地段高人流带来的高票房收入能够支撑影院搭建高配置放映厅,另一方面,高配置所带来的高观影体验又能反过来提升客流。
具体来看,北京UME华星店、万达CBD店虽然放映厅不算多,凭着商圈优势以及高配高端影厅形象稳坐票房前十。其中,万达CBD店去年8月份拥有了中国首家ScreenX影厅,这个影厅三块屏幕270度视野播放《寻龙诀》曾赢得好评。

(图片说明:ScreenX厅观影效果;来源:上海热线)
城西的耀莱成龙五棵松店和中影千禧街店,在特效厅配置上也是各有千秋:北京首家杜比影院就在耀莱五棵松店,这次也用于放映《比利·林恩》的120帧2K版本,中影千禧街则是全球首家全激光放映的多厅影院。

和北京高票房影院集中在城市北侧相对应的是,上海的高票房影院多在浦西,且分布更为分散。即便是外环附近的莘庄、周浦和宝山的商圈都有了高票房影院,且特效厅的配置也相当感人。
位于中环的电影院更为给力。张江中影国际长泰广场店,拥有国内首个THX认证的杜比全景声中国巨幕影厅的影院;五角场万达店就不用说了,中国明星影院之一,每逢IMAX大片上映就能收获高票房,是2015年的上海票房冠军、全国的票房季军。
内环的票仓影院不仅配置豪华,而且全都在坐落在城中最热闹的商场里——浦西有环贸的百丽宫、虹口龙之梦的金逸和港汇的上影永华店,而浦东除了陆家嘴除了拥有IMAX的老牌影院星美正大,另一个上榜影院SFC上影八佰伴店最近就正在忙着特效厅改造。

李安在拍未来的电影,他们在造未来的影院
全民都在消费升级,电影这个最主要的文化消费形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审美上对影片本身有更高追求,影院的环境和视听上的观影体验对消费者也愈发重要。
这个需求下,越来越多的电影院走上了“装备”升级之路。
根据中国影协数据,2015年中国近90%的银幕可以放映3D影片,IMAX银幕数350块,巨幕厅突破100块,杜比影院也风生水起。
北京上海更是引领风气之先,市场上各类最先进的特效厅俱全:除了大家较熟悉的IMAX厅,晃动喷水的4D厅、亮度更加有保证的RealD 6FL厅、带来更加自然逼真声场的杜比全景声厅等等……
不过,比较而言现在上海在高端影厅建设方面似乎比北京更给力一些:

除了你在台面上看到的李安等导演用影片来推动,这场装备竞赛背后的主角,其实还有IMAX、杜比这样的业界技术巨头,以及万达、上影等特效厅技术的积极实践者。
今年年初,万达和杜比实验室宣布未来五年内将在中国开设100个杜比影院;4月份上影也表示将在未来3年内预计建设20-30个4DX特效影厅;10月刚开幕的CGV上海七宝店,更是在一家店中一口气集聚了IMAX、4DX、SphereX、ScreenX和GOLD CLASS五大特效厅;前几天IMAX还在公开表示要在中国打造VR影厅……

(图片说明:CGV的弧形沉浸式电影体验馆,采用了全视角弧形球面银幕及弧形穹顶的环绕音响;来源:CGV官网)
最后再说回李安的《比利·林恩》。
虽然这次外界对于安叔口中这部“未来的电影”褒贬不一,但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无疑是让所有高帧率观影者感到震撼。
电影的技术革新在尝鲜者们的努力下永远不会停,正如李安所说,他真的并非想炫技,而是真的想把观众带回电影院。
微博热议:
范冰冰(演员) :看电影有感:技术使电影更真实、使观众走进故事与角色更接近。
@赵子琪(演员):电影的技术其实已经足够发达了。120帧本身除了异常清楚,我并不觉得有特别动人之处,甚至在电影开始阶段有点不适应这种真实感,像是在看一个超大屏幕的立体电视节目,反倒没普通电影画面那么美。
@李艾(主持人):新技术所带来的不同是让你犹如就在现场,你不仅能看到演员脸上的汗毛,而且能感受到他的呼吸,甚至还有汗的味道,身临其境就是这个意思。
@路虫乙(微博网友):肯定满场啊。你看个话剧歌剧什么的好一点的座位也要这个价吧。这个价买的不是内容情节,而是全新的高科技体验。
@Atlas(微博网友):昨天看神奇动物的时候,感觉要是用60帧来拍摄那效果应该会更好。
@菩提树下好少年(微博网友): 电影史上的新篇章,120帧4k3d。对于观影的体验超过了对剧情的期待。全球仅有五家影院能放,定好票苦等两周,看的人太多……
本文著作权归DT财经(公众号ID: DTcaijing)及作者谭琪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