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府军又起冲突了,这次会怎么解决?

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府军又起冲突了,这次会怎么解决?

新京报网

关注

缅甸这两天的局势不太平静。

从昨天凌晨开始,缅甸北部果敢、德昂、若开和克钦等几家少数民族武装攻击多处政府军驻点,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29人受伤

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军大小冲突不断,这是缅甸长期存在的问题。外事儿注意到,就在上个月15号,缅甸首都内比都还举行了全国停火协议签署一周年纪念大会。

这次冲突无疑令原本就脆弱的缅甸和平局势蒙上一层阴影。

长期存在的问题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个少数民族,全国近5500万人口中有约1/3是少数民族。

1947年1月,缅甸在昂山素季父亲昂山将军的带领下脱离英国殖民独立。同年2月,昂山与克钦族、掸族等少数民族在掸邦彬龙镇举行会议,并签署《彬龙协议》。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除了国防与外交事务,各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充分自治权,中央政府须对少数民族自治区提供财务援助等。

不过,在缅甸军政府上台后,中央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造成大小几十支少数民族武装长期存在。

以克钦族为例,整个克钦族大概有100万人。但对缅甸政府军来说,拥有4000多名武装人员的克钦独立军是一个严重威胁,尤其是他们善于在山区打游击战。

近年来,缅甸领导人一直努力争取达成全国范围内停火和平协议。去年10月,缅甸政府与8支民族武装组织领导签署停火协议,虽然还有一半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没签署协议,但仍标志着缅甸和平进程取得历史性进展。

今年8月底至9月初,缅甸新一届政府在内比都召开“21世纪彬龙会议”,旨在实现永久和平。约750名来自缅甸政府、军方、少数民族武装、议会、各政党代表参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在会议开幕的致辞中表示,愿缅甸迈上全面包容的和平之路。

最终还得回到谈判桌上

目前,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府军的零星冲突还在进行。冲突会不会有加剧的趋势?

“这一次少数民族武装号称投入一两千人,他们主要是枪等轻武器,政府军虽然有重武器,但山地作战比较难以展开。因此双方冲突是遭遇战和游击战,基本没有大规模阵地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缅甸问题专家宋清润告诉外事儿。

宋清润分析说,缅甸政府军想将少数民族武装整编为受制于政府军管理的边防部队,政府军提出了一系列条件,比如接受中央政府统一指挥,政府军要参与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安全管理以及边境巡逻等。

此外,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在整编后可能会缩减,还涉及地方收益分配和自治权力的问题。

“少数民族武装不太接受政府军的整编条件,利益分配无法达成高度一致,在政治、经济、少数民族文化、语言教育方面矛盾比较多,这些年冲突的根源主要都是这些问题。”宋清润说。

实际上,这次对缅甸政府军发起攻击的几支少数民族武装中,就有3支武装并未被邀请参加本轮或上一轮的和平谈判。

跟以往的多次冲突一样,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都无法在短期内战胜对方。

宋清润对此表示,鉴于此双方都会意识到谈判还是比较好的解决途径,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都有和平和解的意愿,只是利益上无法达成好的妥协方案,双方都希望通过战场上军事优势为自己在谈判桌上多争取利益

中方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冲突地点比邻中国边界。据央视客户端报道,中国云南省境内的畹町等地百姓可以清楚地听到枪炮声。

昨天,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先后就缅北冲突表态,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防止冲突升级。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也发布声明,提醒中国公民应尽量避免前往冲突地区。

据外事儿了解,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缅甸民族和解和平进程。

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访的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时表示,中方愿继续为推动缅甸和平进程发挥建设性作用,为维护中缅边境和平稳定共同作出努力。

“中国不愿意看到武装冲突局面,中缅边境会被波及,边贸和人员往来会受影响,中国一直呼吁双方和解谈判,打仗对谁都没好处。”宋清润说。

实际上,在9月初的21世纪彬龙会议闭幕时,缅甸政府还表示,期待6个月后各位代表再次相聚,希望通过这种渐进式协商的方式,最终达成全面停止武装冲突的目标。

如今冲突再起,是否会影响这一将和解对话机制化、常态化的重要进程?

宋清润表示,这种打打谈谈交替出现局面已持续出现好几年,最根本解决方案还是消除双方利益上矛盾,双方都意识到还是要回到谈判桌,只是有时谈得不愉快,所以才兵戎相见,因此冲突一段时间还是要重新谈判。这个矛盾解决是长期问题,难以短期内解决。

本文作者王晓枫,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外事儿(微信ID:xjb-waishier)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在自媒体牛弹琴(微信ID:bullpiano)看来,这次处理缅甸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外交问题上,道义不能没有,国家利益更至上。在缅北具体行事上,中国可以有三原则:

第一,炮击中国境内,绝对不能接受。缅方必须承担责任,严肃处理肇事者,如果下次再有突入,中国可以二话不说,立刻予以击落,否则,空防不就成了摆设,大国底线不就成了没有底线?

第二,可以同情果敢,但不能武装果敢。听上去不解气,但这是理性的举措。我们同情果敢人,对他们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帮助他们尽可能维护自身利益,这都可以理解。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道义,其实也是在帮助缅甸。但武装果敢或其他少数民族,那实则就是扶持一个小地方武装,却冒着失去整个缅甸的危险,这是下下策。

第三,积极促和,将差牌当成筹码。缅北动乱,看似是中国的麻烦,我倒觉得,运用得好,倒也是一个筹码。按照西方一些媒体的说法,缅甸现在对中国颇有离心倾向,但在缅北问题上,显然还必须顾及中国,否则也不会拖到今天。缅甸的顾忌和依赖,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筹码。如果缅甸真决定撇开中国,那中国有的是反制措施。

中国决不能失去缅甸。缅甸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泰国、老挝接壤,居东南亚和南亚交接之地,境内的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条水上大动脉直通印度洋安达曼海。缅甸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战略要道。

对大国来说,尊严不容侵犯,利益必须保全,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更坚决不能干!

当前的缅甸,正处于高度敏感时期,拉一把,可以继续成为中国朋友;推一下,往往就投入美日的怀中。

事实上,中国外交也在努力争取。今年8月份欢迎昂山素季访华时,习总告诉昂山女士:中缅人民应该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别小瞧这几个字,要知道,中国称呼绝大多数邻国,只有“三个好”: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能加一个“好兄弟”成“四个好”的,此前只有两个国家:巴基斯坦和柬埔寨。

巴基斯坦是巴铁,不用说了;柬埔寨现在东盟中与中国最亲近的伙伴。我们还希望缅甸成为另一个巴基斯坦或柬埔寨。

对中国来说,一个友好邻邦的缅甸,无疑是经济合作的好伙伴,很多重大工程将可以继续;也是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将帮助破解马六甲难题,极大缓解中国外交的后顾之忧。

别忘了,中国在缅甸有重大战略利益,尤其是途径缅甸的油气管道,投资额重大,战略利益丰厚,不容有丝毫闪失。当然,对缅甸来说,有中国这个好兄弟,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不顾及果敢和缅北,会显得中国缺乏道义;让缅甸轰炸中国,更丢尽中国颜面;但外交缺乏冷静,一旦失去缅甸,就好比“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才是真正的目光短浅。

缅甸难民,自然要人道主义对待;中国军方也必须严阵以待,形成威慑。但让缅北安居乐业,让缅甸成为中国可靠友好邻邦,考验的是中国的外交智慧和手腕。

网友们对缅甸的难民涌入中国持有不同的观点——

@尼尼画本(微博网友): 我小时候住的一个县也有许多越南的难民。政府给他们的待遇很好,分好的地给他们种。只是大人不能落中国户籍。他们也不乱,就是种地来吃饭。和当地人也不会有什么冲突。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也通。和那些宗教的难民真的不一样。大家不要太敏感了。

@戴旭(微博自媒体):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问题是别国的炮弹老是打到中国境内,这是不是对中国的干涉?这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年两年。因此,我们不能再沉默。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像缅甸这样,一天到晚对自己境内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大肆杀戮,而且没完没了。别国的军队都是用来对付外敌入侵的,而它主要用来屠杀弱小民族。西方不是关心人权吗?

@岳刚(前参谋部上校):有防波堤在阻拦缅军的祸水,若干缅甸民地武装在坚守,中国不必跨境作战,只要不釜底抽薪民地武装,不接受缅甸军队的敲诈,对民地武装腹背夹击,缅甸军队就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如果缅甸军队再上演去年轰炸、炮击中国,致我边民死伤事件,则坚决报复,击落和炮击,这是中国军队自卫权利。战火正卷向下缅甸方向,烧出与中国的隔离带,是中国长远安宁的福祉。

@持恒盈泰(微博网友):缅甸内乱,有些人就成了民族主义专家,各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