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董藩:自愿不买房的人就是有病,开发商暴利是谬论

董藩:自愿不买房的人就是有病,开发商暴利是谬论

新浪财经

关注

摘要:在买房问题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董藩认为,“自愿不买房的人,我们认为他就有病”。主要是因为啥呢?就是说他抱着一种情绪去对抗这个市场,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原本能买得起,但是他们就认为房价该跌,他们就认为开发商赚钱不应该。

本文来源:采贝财经

自10月初楼市调控以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但从历史经验看,每次调控后房价总会出现反弹,这次还会一样吗?彩贝财经特邀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房地产舆论领袖董藩直播解读当前房地产热点,在1个多小时的直播中,董藩教授回答了34个问题,个个都是干货,我们分系列给大家一一呈现,本篇讲第二个话题,董教授怎么看待年轻人不买房的争议。

去年8月底,董藩在微博上称,那些效仿高晓松不愿买房的年轻人是心理有病。话语一出,引发了“房子PK诗和远方”的广泛争议。在做客彩贝直播中,董藩依旧坚持这个观点,他说:自愿不买房的人,我们认为他就有病,主要是因为啥呢?就是说他抱着一种情绪去对抗这个市场,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原本能买得起,但是他们就认为房价该跌,他们就认为开发商赚钱不应该。

董藩认为,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开发商黑心暴利,但事实上是错误的。今天开发商赚了钱,不意味着明天会赚到钱,也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所以不要抱着一个仇富心态去对待开发商,也不要抱着一种仇富心态去对待那些早买房的人,首先买房是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房地产给经济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它连着GDP的创造、连着税收的缴纳、连着就业机会的创造,所以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董藩坦言,现在房价上涨的速度正常说来,要比社会偏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要快,所以年轻人更不应该跟市场斗气,一定要努力挤进来,积极投身市场,当条件允许时,就要努力的去买房子,当不具备条件的时候,要研究怎么去创造条件。积累财富,一步步去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只有这样,生活才能美好。

彩贝财经:此前您撰文说过:“你可以没房,但不能有病!”也有人会觉得您的话太刺耳,也遭受了各种非议,您怎么看?

董藩:自愿不买房的人,我们认为他有病,主要是因为啥呢?就是说他抱着一种情绪去对抗这个市场,我们看到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原本是能买得起房子,但是他们就认为房价该跌,他们就认为开发商赚我们的钱不应该。

他们认为开发商黑心暴利,实际上开发商赚钱,赚在什么地方?开发商赚钱,他赚在供求短缺这个状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做开发,有人说他不有一个资质问题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资质问题解决好了,你怎么去整合资源达成自己的要求?。那么只有开发商去做了,那么开发商在供求短缺的这样一个供求失衡状态之下,开发商赚到了钱非常正常。

但是今天开发商赚了钱,不意味着明天会赚到钱,你这个项目赚到钱了,不意味着后边就没有风险,所以不要抱着一个仇富的心态去对待开发商,也不要抱着一种仇富的心态去对待那些早买房的人。我们看到别人买房,有很多人是很来气的,认为自己买不起房子是因为别人多买了房子。

这就错了,只要是市场,它就没有规定,你只能享受一次。对吧?那么只要市场,它就规定你可以买,无限。你在国外就是这样,你买多套房,那很正常。英国有一对夫妻买房买了910套,价值2.5亿英镑,这个最高折合人民币34亿。美国有一个犹太人,他们家有1000多套房子,就是住宅,这个社会是应该允许的,因为它是市场经济。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某种意义上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他的贡献在哪儿?第一,任何一个社会,这个房产市场,都是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买房,就是自己买房自己住,一部分是租赁市场。

所谓的租赁市场是什么呢?就是一方连接着富人,一方连接低收入人群。一方连着本地人,一方连着外地人。一方面是中老年这样的一个普通家庭或者中产阶级,另一方面呢,刚刚起步的年轻人。

那些暂时不想买房子,暂时不能买房子,暂时买不起房的人,他们去租这些当地的中产的人群的房子。甚至更富裕的一部分人,拿出自己的钱又买了这房子,那这样的话就实现了一种供需对接。

那么当那些人,没有房子拿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时候,有这么多出租房的存在,就解决了他们居住问题。这样的话,人口流动得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得以顺利的完成。那么这个租赁市场的存在是非常有益的,租赁市场是谁来完成的?就是这些投资者,买房出租的人。

以北京为例,外来人口至少800万,这些外来人口当中,那么我估计2/3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除非是他在北京发展的非常好,可能是有能力买房。那些买不起房子的都要靠租房,那么租房就需要有一些出租者,这些投资者的出现,就满足了市场运转的条件,所以他们是非常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当他们买房的时候,我们后边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可以得以顺利的推进,房地产给经济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它连着GDP的创造、连着税收的缴纳、连着就业机会的创造,所以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生产要素,一共有4种,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它们合在一起,共同创造财富。但是在财富分配过程当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是资本操纵者,再分配当中就相对有利的,所以我们看到他富了。

但是这个市场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去这么做,市场永远不可能彻底封闭掉。就是说你挤不进来了,逆袭的机会还是有的,只不过啥呢?是觉得市场成熟越来越少了。

但是只要努力,我想,从买小房子开始,一步一步,终究是能买得起大房子。有些人会被淘汰掉,那就是什么,就是因为它和市场去对抗,本来应该买得起的时候,他不买,他天天盼着房价下跌,而事实上发现没有下跌。

当发现房价没有下跌的时候,他再买可能买不了大的,买小的也能挤进来。他斗气,他说我干脆就不买,我不相信有市场不跌的道理。由于他们有专业知识,又抱着一种情绪化来对抗市场,最后就被市场淘汰掉了,他真的就买不起了。

因为房价上涨的速度正常说来,要比社会的偏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快。所以我总是鼓励大家不要跟市场斗气,一定要努力挤进来。

未来整个社会演化的趋势,特别是房地产演化的趋势,一定是财富向少数人手中更加集中。如果政府搞出非常有利的,遗产税或房产税的政策,那么这个贫富分化会加剧。我们不能指望,政府很快就推出这样的政策,因为这些政策的制定或者这些法律的制定它是有一个过程的。

那么我们自己怎么自救?就是积极投身市场,当我们有条件的时候,我们努力的去买房子,当我们不具备条件的时候,我们研究怎么去创造条件,积累财富,一步步去完成这样一个过程,那这样的话,生活才能美好。

如果他被这个市场抛弃了,可能他就会很情绪化,因为没有房子住,毫无疑问,全社会看到他就是一个失败者,这不稳定、没财富没面子是吧,等等,所有这些评价都是负面的。所以他就会有一种挫败感,他在全社会范围内也不会得到尊重,所以我们要面对现实。

有些人说没有房照样生存,是的,当有的人是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宽慰人家是吧,不让他走极端,但是事实上,在应该买房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努力推他一把,让他尽快进入这个市场,然后早买了,我这些年一直在做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做房地产培训,我做培训最早是对着开发商做的,再后来我变了,为什么变了?我认为,最值得帮助的是一些普通人,所以我开始回过头来利用我的微博,面对大众,面对我的粉丝做培训,就是想改变他们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然后让普通人能够尽量地进入这个市场,这样的话对缓解贫富差距其实是作用非常大的。

董藩言论:没有4千万不要来见我

时间回到2011年,当时董藩在微博上写了几句话。他说“我的学生到了40岁,没有4千万不要来见我,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这段话当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备受指责。

  • 董藩:没4000万别见我;没错 贫穷意味耻辱

    “我的学生到了40岁,没有4千万不要来见我,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

    查看详情

对于董藩的观点,知名财经博主@财上海 连发多条微博,表示并不认同,“失去了中立性,就是小广告。

@财上海

我现在最想看到的是,董老师怎么收场?固安估计守不住了。

@财上海

@小史童学:只能拿出来三四十万,没北京房票, 想一直留京,除了买固安定居或曲线救国 ,您给指条明路吧!答:买固安和留北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董老师把这两个不相干的事情,故意混为一谈,潜台词就是:你买不起真金条,就买个假金条供起来,反正看上去差不多。不是教授滑头,而是你蠢。

@财上海

《劝董藩辞去教职书》。董教授顶个北师大教授帽子,天天做销售,斯文扫地。学术应该尽可能回避利益。我说涨,但从不推荐楼盘(广告收入损失惨重)。我就是希望观点客观一点,不因利益蒙蔽自己的内心判断。股民去做股评员,肯定是推荐自己有利益的个股。时间长了,失去了中立性,这类股评就是小广告。

对此,董藩回应:

@董藩

你不用激他,他既不敢赌,也不会去跳楼。一个连真名都不用的人会有真话?你以为他真能拿出300平大平层的真名房产证?

@董藩 (财经大V、北师大教授)

我也想辞职,辞职做投资或培训,年赚5千万没问题。但领导不批啊,为稳定教师队伍,让我这样的人不辞职,中央和国务院专门出文件,允许高校教师兼职。求你帮我找人批准我辞职,你再来听我课免费(不许报用假名报名了)。若辞后办个房地产培训大学,1万一股,有愿入股的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