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又迈进了一大步,但还是很烂

新浪热点
摘要:11月5日,微信正式宣布上线朋友圈搜索的新功能。11月15日,官方又宣布上线朋友圈搜索和文章搜索功能。这次看似低调的改版背后,实则隐藏着整个微信搜索系统的巨大变革。今天,当你还在用微信搜索朋友圈黑历史时,明天,或许你就将从首页的搜索框里开启一个微信版的百度。
朋友圈黑历史?小心微信的小动作!
最近的微信,一直“小动作”不断。
先是10月发布了包含诸多更新调整的6.3.28版本,其中针对微信群聊增加的一系列功能尤其引人注目;数天后,微信再次更新了6.3.30版本,用一个文字分享的小彩蛋刷了一波朋友圈的屏。
如此频繁的版本功能迭代在一向低调沉稳的微信身上着实少见,但微信告诉我们,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11月15日,微信官方正式宣布,上线朋友圈搜索和文章搜索功能。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新版本(6.3.30)微信中,首页搜索框针对“朋友圈”和“文章”的搜索功能被强化,二者都可以通过设置固定的对象主体进行更为精确的检索。

在搜索框的文章里检索“刺猬公社”,左图为更新前,右图为更新后
用户在进行朋友圈搜索时,可以先搜索特定的某位朋友,之后对其朋友圈内容进行关键词检索,同时还可对检索结果进行时间筛选;而文章也大抵相似,用户可以先搜索自己关注的某个公众号,之后只针对这个公号的历史文章进行关键词检索。

检索朋友圈示意图
刺猬君第一时间体验了这两个新功能,操作不算复杂,也符合一般检索过程中的使用习惯。对朋友圈的检索很像是对此前“过去一年朋友圈”彩蛋的功能性体现,相信接下来关于黑历史的截图会在朋友圈掀起一轮小高潮。另一个对于公众号文章的检索,算是刺猬君本人期待很久的功能了,查阅历史文章的效率被大大提升。
陪微信搜索度过的漫长岁月
这次的更新让微信的搜索系统得到了不小优化,也让人对“微信检索”的关键词开始有了更多期待。毕竟,作为一个具有OS潜质的存在,微信的任何一款功能稍作发展,都足以让行业龙头感到不安。同样都是搜索,微信搜索又能否挑战百度搜索?
这种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早在2013年初,就有过类似的比较。
彼时的微信,曾经出现过一个可以提供谷歌搜索服务的公众号,加之微信提供了内置的浏览器,就有人提出设想:微信可以做一个“移动搜索助手”,用户的网页浏览行为全部可以在微信内部完成;配合上当时腾讯重点打造的“搜索”,并不是没有可能挑战百度。
当时所讨论的“微信搜索”,主要还是让微信作为一个端口对外部搜索引擎进行链接,并非对微信本身搜索能力的期待。真正意义上从搜索引擎的视角看待微信,还要从微信5.0版的更新开始。

折叠后的订阅号
这款在2013年8月上线的版本做出了一个对微信影响深远的调整:微信公众号被折叠到名为订阅号的列表里,失去了一级界面的位置,只能存在于订阅号的二级列表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内容到达率严重下滑,公众号们从微信手中尽情收割流量的日子到了头。此时,一个流量分配的系统就开始被纳入讨论的议程,微信在收回流量的同时,会否通过内容检索这样的工具来重新分配流量?
对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流量分配这一举措,微信有着自己的顾虑。但另一个现实问题却让微信不得不正视内容检索的必要性——内容体量的日益增长。根据微信公布的官方数据,2014年微信已经有了580万公众号,日均增长1.5万,如此庞大的内容体量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检索系统,尤其是针对用户而言。2014年6月,微信宣布与搜狗合作,在后者的搜索界面里加入针对公众号的搜索功能;2个月后更新的5.4版,也给微信自己加入了一套完整的检索功能:搜索框置于首页顶端,可以对包括聊天记录、收藏内容、联系人、公众号及文章进行搜索。

此后,就是微信对自己检索功能的不断优化了。
2015年1月,微信低调推出“站外搜索”功能,搜索栏的检索结果会出现站外链接。
1月19日,6.1版更新,微信可以对时间区间在6个月以上的朋友圈内容进行检索,同时,附近参观等地理信息也被纳入检索内容。至此,微信站内搜索系统基本成型。
2016年2月,微信新版(6.1.13)在搜索系统里加入三个隐藏功能,“一年朋友圈”、“一周热门朋友圈”、“朋友分享的音乐”。
微信搜索PK百度搜索——
一场不可能的任务
可以看得出,微信的搜索系统的确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截至目前,一个针对站内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甚至还会对用户的个人检索习惯进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兴趣标签。这一切,都让“微信检索”像极了一个搜索引擎,而“站外搜索”的出现,更是让外界对微信搜索充满期待。
挑战百度,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但这个问题的本质,远比看上去要复杂很多。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尽管当前的“微信搜索”已经相对成熟,但依然远远不及百度的量级。因为二者在本质上就不对等,真要做一个比较,可能2013年的那种关于搜搜和微信结合的产物更合适一些。
理由很简单,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其对接的内容数据库必须是整个互联网。不论搜索体验如何,一个面向全网的覆盖范围是基本前提,在这个层面上,能和百度并列的,是搜狗、必应,搜搜。无论微信的内容体量再怎么大,也只是整个网络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和一个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没有太多差别。

外部链接主要以“搜狗百科”的内容形式表现,其他结果大多还是微信公众号文章
其次,就目前的环境来看,微信没有太多做理由把自己的搜索做成一个覆盖全网的搜索引擎。用户在微信内使用搜索功能的主要场景有二:一是针对社交关系链的搜索,朋友圈、联系人以及群聊记录;二是对于内容,如公众号和文章。用户对于全网内容的检索查询,和微信检索的应用场景并没有太多重叠,微信的内容检索和其他信息的获取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针对“微信用户”而言,并没有一个内置于微信的全网搜索引擎的需求。
最后,微信自身生态的封闭性是抵触这种检索机制的。从微信给搜狗开放的端口就可以看得很明白了,尽管“微信搜索”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就是在搜狗,但其检索能力极其有限,单个公号的历史消息甚至只能查看最近的十条。微信对于平台内资源的控制极为重视,对合作方尚且如此,微信绝没有任何理由将手中的流量资源随意开放给外部的内容和链接。

微信对外的“封闭”,反过来讲其实是另一种开放,它以一个系统和枢纽的姿态来看待其他一切产品和内容。后者可以按照微信认可的规则和形态入驻,并依照自己的能力获取流量,微信不会对这种资源开采进行太多干预,只要符合特定的规则形态。而这种规则和形态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应用号小程序的出现,就是微信试图给予外部内容和产品更加自由的入驻方式。
从这个角度看,当微信终于能做到覆盖一切、连接一切时,它自身的检索系统也许真的就成为了另一个百度,但,这就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问题了。
内部搜索,做不好…吗?
这么看来,做好站内搜索对微信就够了。但,现在刺猬君想聊一下站内搜索的问题。
微信对站内的搜索功能,真的好吗?
客气一点说,很不怎么样。
搜狗的微信搜索和微信内部的搜索框,只是针对于微信内部“海量内容检索”的需求做出了一个可以缓解信息压力的工具。目前为止,微信应用内的检索框一直在做的是从覆盖面上完成这个工具的架构。但在使用效率上,却难以让人满意。

对于同一组关键词“乌镇互联网大会”,搜狗搜索和微信搜索的对比
搜狗的微信搜索一直没有太大动静也就是这个原因,虽然搜狗自己说结果排序的标准有阅读数、内容来源的原创标记和粉丝数等,但实际关键词检索时,前几位的结果却常常是质量极差的水货,甚至不乏抄袭者。相比之下,微信内部的检索框要好一些,但也就是“一些”而已。两个系统本质上都还是依据标题和文章导读的内容进行检索匹配,而不是对全文进行检索。
刺猬君很认可魏武挥对微信搜索的判断:“张小龙很可能是故意的”。并不是做不好,而是不想做。
这要从搜索引擎和内容的关系去讨论。对于搜索引擎而言,网站或内容主体想要获取靠前的排位和更多曝光量,就要在SEO的各种元素指标上下功夫。所谓SEO,就是搜索引擎用于评价链接权重的一套指标,简单粗暴一点,就是买关键词——这也是传统营销推广经费很大一部分支出的流向。说白了,一条内容的质量其实并不关键,只要它能收录足够多的关键词和其他搜索引擎要求的标准,就能获得足够的流量。搜索引擎骨子里对内容的价值是具有消解作用的。
微信不愿意把搜索系统做起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微信的内容体量已经相当可观了,当用户把首页的搜索框当作文章和公众号的主要入口时,流量就被集中到了搜索框上,而接下来,由微信主导的流量分配工作,只会重复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故事。
内容价值是盘活了微信的社交链,但反过来,微信也试图依靠社交链来完成流量分配的工作,这就是社交分发的理念。在微信的体系中,这种分发工作主要通过群聊、个人对话、朋友圈分享来完成。在这种传统链条里,内容的优质与否是核心推动力,尽管营销推广也会产生强传播性,但微信对诱导分享的严苛管理狠狠打击了这类操作手法。对内容价值的重视反过来就推动了内容创作者对内容的专注,整个体系的内容质量就会明显提升。
对微信而言,矛盾之处在于,一方面,搜索机制对于这样的内容体系是不可获取的,如此海量的内容必须要有一套高效的分发机制;但另一方面,搜索引擎本质上是反内容价值的,过多的引入会破坏既有内容生态。最后,微信的决定是,权衡这种矛盾关系,在开发搜索引擎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对流量分发的干预,要减少干预,就要避免流量集中到搜索框的位置,所以,这个搜索系统就诞生了。
可以看到,微信的搜索引擎工具性极强,用户高质量信息阅读需求依然通过社交链完成,只有特定的检索需求才会导向搜索框。微信的更新也可以看出这种逻辑:针对单个公号内部的历史文章进行时间线的排序,对于有一定指向性的搜索需求来说,非全文的关键词检索基本上就够用了。

文章搜索会根据用户阅读习惯进行智能推荐
但,这种状态还能维持多久呢?微信已经接二连三地开始对搜索系统开刀了,魏武挥在年初的预测中,也提到“2016年,一套完善的微信内容搜索体系会出炉,这意味着微信官方的流量分配体系出现”。
对微信而言,一个半成品样式的搜索系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用户关注列表的内容愈发增加,对内容的分发,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组合方式。此前的“朋友圈热文”,现在文章搜索框下的三个兴趣标签,都算是一种小范围的尝试。对内容创业者而言,这会是一次考验,但春天过去后,酷暑不也很正常么?
本文著作权归刺猬公社(公众号:ciweigongshe)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更多热评——
@非著名评论员君(特邀评论员):
微信无须做到全网搜索,做好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的搜索就足矣,如果变成百度那样的公司,就太烂了,搜索结果是很多,但98%以上是垃圾内容和重复内容或付费推广内容。
@开心的阿宽(网友):
微信文章搜索加上“按相关性排序”,“按文章阅读量排序”,“按公众号粉丝数量排序”,“只显示原创文章”就好了。
@流水线上的咕噜(自媒体)
据说可以搜索好友以前很久甚至是删除的朋友圈?如果是真的挺牛,但请把隐私还给用户。如果是假的,那也太逼真了。
@有你好欢喜Y(教师):
那看自己的呢?好像不能筛选自己朋友圈早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