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风云中的法制风暴

新浪热点
摘要:在上海,这个中国最繁华最文明的城市,一场拉面风云正在考验这个城市,乃至我们这个国家的法治进程。
10月20日下午三点许,位于上海浦东金高路1056号的上海陇源膳食坊,尚未开业就被30多名青海回族在光天化日下砸毁,据当事家属称,被砸原因是“不许陇源膳食坊出售牛肉拉面”。


今年7月,一名甘肃籍的回族人在黄浦区开办了一家“阿里兰牛肉面馆”,刚一开业,就遭到数十名陌生人堵门扰客。堵门者均是青海化隆籍回民,其堵门的理由是店主违反了“上海市在沪西北清真拉面自律公约”。该公约规定,四百米范围内不得有两家清真牛肉面馆,堵门者由此要求阿里兰牛肉面的老板关门歇业。

类似的事情此起彼伏,将一份6年前制定的“上海市在沪西北清真拉面自律公约”曝光,据称,这份公约是在上海的青海化隆籍牛肉面经营者自发制定,一共十条,其中第三条规定“不得近距离开设相近项目内容的清真拉面馆,其具体距离约定为400米,违反约定者自行承担一切责任和经济损失”。有媒体报道显示,所谓的清真拉面自律公约,并非仅出现在上海,在其他城市也有,其条款大同小异。

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保障市场竞争的自由,我们必须重申如下常识:
第一、 行业自律公约只能约束约定人自身,不能扩及约定人范围之外;
第二、 行业自律公约只能就内部事务进行约定,不能就外部事务进行任何约定;
第三、 即便是公约内部对违反公约的行为进行处罚,也必须合法。处罚方式必须在公约中明确说明,不得用堵门打砸的方式,而且,被处罚者必须可以保留通过诉讼的方式寻求救济的途径。
上述三条,是一个法治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必须得到彻底的维护。上海是中国公认的司法最文明的城市之一,但拉面事件的处理结果依然令人震惊。阿里兰牛肉面馆根本不是化隆人开设,这份所谓的拉面自律公约对其根本没有任何约束力,但此案经过上海警方、上海民宗委、青海化隆驻沪办、甘肃驻沪办等多部门协调,最终以阿里兰牛肉面去掉“牛肉”两字后达成和解,但堵门扰客寻衅滋事的肇事者没有一人受到法律制裁。而陇源膳食坊根本不是清真食品,和化隆版的清真拉面八竿子打不着,但这些人竟然也可以据此打砸店铺。我们不得不要问,这是一股什么力量,能够超越法律,妨碍正常市场竞争?而政府为什么没有按照法律拘捕肇事者,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利,反而居中协调谈判,劝另一方当事人妥协让步?
应该说,拉面冲突的背景相当复杂,单纯概括为民族和宗教问题并不妥当。阿里兰牛肉面馆的业主是甘肃籍回民,可见这个化隆背景的拉面自律公约,维护的是特定利益群体的商业利益,而非民族利益。即便同样是回民的其他拉面经营者一旦触犯其利益,他们也会抱团去骚扰。
但整个拉面冲突背后的宗教和民族因素也显而易见。正如有网民指出的,沙县小吃也是连锁品牌,怎么没有见到其要求其他小吃必须远离自己四百米?麦当劳在开连锁店时对同店竞争虽然有考虑,但何曾见到麦当劳要求肯德基必须远离四百米?这些化隆籍的拉面团体,如果没有超越普通人的法律特权,显然无法凭借一个自律性公约,要挟其他正当经营的业主,甚至政府和警方都必须坐下来与其协商直至妥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间宗教信仰林立,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相对特殊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我们理解这些政策形成的背景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曾经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中国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民族和宗教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充分认识到各民族地理分布不平衡,教育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理解政府对一些少数民族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进行的针对性补偿,但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宗教,都不应该拥有超越法律的权利,不能赋予任何一个民族和宗教,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权利。这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和睦相处的底线。
纵观发生在上海的拉面风云,其核心正在于少数化隆籍拉面经营者,凭借自己内部的自律性公约对其他人的合法经营行为进行暴力干涉,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其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正在于政府部门和警方畏之于对方的民族和穆斯林的身份,未能严格执行法律。我们提醒政府注意的是,纵容这些明显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但换不来和睦相处的民族关系,反而会引起了其他民族广泛的不满。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恰恰是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
在阿里兰牛肉面馆遭遇堵门骚扰时,有众多上海及其周边的民众,不惜冒着人身危险,冲破重重阻挠,进入这家被围困的牛肉面馆点餐吃饭,这背后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他们在用行动捍卫一个普通的甘肃回民来上海正当经营牛肉面馆的权利,这一表现,令人动容亦令人酸楚。因为,本该保护店主的是法律和警察,但在那一时刻,警察还不如民众勇敢,而法律更是让位于维稳的工具。一碗小小的拉面,背后是法治与特权的较量。而上海这个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中正在发生的拉面风云,也正在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风向标,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以法律为准绳,平等地保护每一位公民合法经营的权利。
只有这样,上海才是中国最具文明的上海。而中国,才是我们值得追求的平等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网友热议——
@王志安(资深媒体人):发生在上海拉面风云,核心在少数化隆籍拉面经营者,凭借自己内部的自律性公约对其他人的合法经营行为进行暴力干涉,这是不折不扣的违法犯罪。其之所以能够畅通无阻,正在于政府部门和警方畏之于对方的民族和穆斯林的身份,未能严格执行法律。纵容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换不来和睦相处的民族关系。
@龚晓跃(编辑):这跟法治没关系,租界和杜月笙都能搞定的事,为什么现在做不到?大一统的维稳思维在作怪。
@榕粉丝团(微博自媒体):这碗面怎么做,不止是一碗面的问题。不仅有扶贫、移民、城市化、行业民主自律、行政管理、法律体制、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还有智商问题。把问题引导到不太相关甚至枝节的问题去,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惯用的伎俩,弱智者经常会上当的。。。
@大尸凶的漫画(漫画家):店铺脏,口感差,打压排挤竞争对手,不是这一纸黑社会条例估计早就被正宗兰州拉面无情淘汰了。
@顾扯淡(微博搞笑博主):肯德基旁边没有麦当劳?星巴克旁边没有Costa?那我们也去起草个规矩,为了保障本地居民利益,青海人开的拉面店不准收400米之内本地居民的钱,你们肯守规矩吗?
@李伟开县:如今的回族青年已经融入到民族大家庭,接受着和汉语一样的教育。等这批青年成为回族的中坚力量时,老一批不在时,如果还发生这种事情,我觉得每一个汉族人应该为自己讨个公道。
本文著作权归 @王志安 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