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季前赛到底打给谁看?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再过几天,2016-17赛季NBA常规赛就要正式打响。其实在NBA季前赛中,很多球队已经交手过了。即使你是NBA的铁杆粉,你能准确说出每支NBA球队在季前赛的战绩或排名吗?好了,别纠结这个问题,因为季前赛从来不是为胜负存在的。

球员和教练热身
即使他们是世界上职业素养最高的篮球运动员,也很难在3个月的休赛季期间,始终如一保持备战状态。有家室的老将终于能抽出空闲时间陪伴家人,领到高薪的年轻人们变着法儿花钱;如果你不刚好还顺走一枚总冠军戒指,带着科勒-卡戴珊浪到天涯海角也没人拦着。

超级巨星都掌握了成功的窍门,自律是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在凌晨四点起床的远不止科比一个人,当然这个赛季开始他不用起那么早了。你不能指望联盟四百多号人都向科比学习,凡事做到极致,但稍有松懈你离淘汰就不远了。
让我们假想一下,没有经历季前赛的第一场常规赛是什么状况。首先,主教练会疯掉。
“天啊,哈里森,你在常规赛的投篮怎么和总决赛一个样?喂!威廉姆斯,快8秒了!德克都比你先回场!”
“哈桑,你在搞什么?把球传给德维恩干嘛?你还活在2K16里吗?”

“对方那个新秀什么情况?那么猛!报告里不是这么说的呀!我们要不要上恩比德?啊?要不要?”
“什么?训练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你们现在打了一节,然后跟我说不想玩三角进攻了?这话求你们别跟我说,战术板拿去,你们跟菲尔说去。”
季前赛的意义不言而喻,每一位球员都需要在身体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尤其是战术地位大幅变动的球员、迁徙到另一座城市重新融入新团队的球员和伤愈后重返赛场的球员,还有初次步入联盟、被球队寄予厚望或妄图声名鹊起的菜鸟们。季前赛是对常规赛的一次真实模拟,比赛结果不会受到同等的关注度,但具备NBA强度和氛围的实战环境是球员热身的绝佳时机。

就拿上述猜想来说,以季前赛为台阶迈进季后赛后,卡莱尔能从容调整巴恩斯的战术位置,斯波则会提醒怀特塞德别光顾着练三分练傻了,布朗放心地把恩比德派上去统治赛场,尼克斯队内的新战争又开始了……大概就是这样,在季前赛中球员和教练都认为自己准备好了,才能昂首挺胸迎接漫长的82场比赛。
球队阵容和磨合
你不能说季前赛没什么好看的,因为无关战绩而且主力也打不上几分钟,压根就没有球队动真格。但对于部分球员来说,“不动真格”就意味着失业或者获得更靠近饮水机的位置。每支球队在常规赛开始之际都要确定球队15人大名单,但休赛季训练营开启后他们最多能收纳20名球员。除名5个人这样简单的事情,对球员和教练来讲其实是不小的考验。

通常来说,一支球队的稳定轮换阵容有8到12人,剩下的两、三个基本打不上球的预备位置,都有人拼了命地争取。季前赛期间,大家都不能闲着。主力球员要保住首发位置,不能打得过于消极或低效;替补球员想为自己争取更多上场时间,甚至上位首发,还要预防强势的新人将自己排挤下去;边缘球员则努力贴近替补的标准,让教练组看到自身最明显的闪光点;只领到训练营合同的短工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生存而战,让合同变为受保障的。
在季前赛里,波波维奇让助教艾米-乌度卡和詹姆斯-博雷戈分别执教上下半场,自己则坐在包厢里观察球员。波波维奇称球员们各自的表现决定其出场时间:“我认为他们帮我决策好了,首先你得看谁表现得最出色,谁磨合得最好。如果你希望天赋更高的球员得到更多出场时间,那就顺其自然好了,但球员会展示出谁配拥有更多时间。”

也就是说,距离常规赛不到几天,很多球队的最终阵容尚未确定,季前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练组和管理层的决定。卢克-沃顿每次在比赛前热身时才上交球队的首发名单,而这份名单在三场比赛里都不一样。尼克-杨、阿泰斯特和洛尔-邓轮流担任首发三号位,沃顿又有在常规赛将克拉克森提到首发的意愿。另外对中国球迷来说,新赛季易建联能否留在湖人,打什么位置,获得多少出场机会才是更值得关心的。
各球队管理层在夏天选秀、交易等一番操作后,新队员和老队员们联手开展了频率不一的集训拉练。在训练中,你没准隐约感觉这套新阵容的投篮天赋比勇士还高一个档次,但拉到季前赛里又是另一个味道了。正如76人主教练布雷特-布朗说:“季前赛期间,你在场上看到的东西远比在训练中看到的多。”

例如菲尔-杰克逊不断强调凑齐了一票全明星球员的尼克斯队,要始终将“三角进攻”的理念贯彻下去。斯坦-范甘迪有点不放心,毕竟同样初来咋到的杰夫-霍纳塞克也没什么经验。尼克斯在休赛季寻找能适应“三角进攻”体系的球员,但安东尼对这个标准表现出反感;新来的罗斯为了适应而改变风格,练了一个夏天的中距离投篮,练着练着越来越搞不明白“三角战术”到底是什么了。
罗斯向《纽约每日新闻》透露,菲尔-杰克逊有时候会亲自观摩训练,因为队员没有把球传到正确的位置,“他走过来了,显得有点暴躁”。霍纳塞克承认,三角进攻对新人来说的确很复杂,因为一次进攻有40到50种选择。50种战术不算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这样不三不四地练了一个夏天后,尼克斯将罗斯口中的“超级球队”拉到季前赛场上,输了火箭28分。

霍纳塞克坦言队员们都不爱跑“三角战术”,相较于联盟目前进攻加速的趋势,三角进攻反而让球队的速度变慢了。“在进攻端其实很难获得轻松出手的机会,但我觉得在现在的比赛中,这种机会其实很容易得到。我们不会在每个回合里使用,但会在这或那揉进去一点。”霍纳塞克的意思是:球员都不喜欢这么打,怪我咯?我总不能踢开菲尔-杰克逊的门大吼“你的破战术烂透了”吧。菲尔-杰克逊倒是踢开主教练的门:不打“三角战术”了,打“跑轰”吧。

还好常规赛没开始,不然这样一支大换血、被寄予厚望东山再起的球队又要沦陷了。反观另一边如鱼得水的勇士,他们主场的喧嚣声还是上个赛季的味道。科尔现在应该在幸福的烦恼中无法自拔,“四巨头”的出手分配、转移球和空间战术的执行都没什么大毛病,更可喜的是单靠麦考、麦卡杜等新秀板凳球员就能在比赛末尾带走胜利。有的球队在抓紧时间矫正方向,有的球队进行着气势浩荡的“军事演戏”,只需要在细节上精细修补,还是布雷特-布朗那句话,每支球队到底什么水平,常规赛之前还需要做些什么——这些名堂都只能在季前赛中看出来。
金钱,人气和影响力
为什么NBA又把火箭派到中国打季前赛了?因为特雷沃-阿里扎想念中国的泡面了?火箭在和鹈鹕交手之前,还和CBA的上海队打了一场。火箭队和上海队,你很容易猜到NBA意图何在,比如他们就不会派魔术和掘金过来。姚明虽然已经进名人堂了,但中国市场仍然是NBA的一块淘金圣地。考虑到行程安排、时差和技术限制,将常规赛和季后赛放在海外打不现实,于是季前赛成为NBA宣传其影响力、拉动海外赞助的平台。

俯瞰联盟的资本家们巴不得球员都是铁打的机器人,这样就能为他们带来除了82场比赛的额外利益。多一场比赛就多收一场门票钱,虽然价格相对常规赛便宜许多,但像勇士这样球队的单场收益,足够支付球馆工作人员一年的薪水,或是给板凳球员续上一年工资。
再举个例子,今年季前赛期间,关注湖人队的球迷肯定比上个赛季常规赛更多,易建联便是其中的关键因素。Vice Sports曾撰文称,湖人签约易建联的动机就是为了单纯地吸引人气。甚至有那么多人关注给他传出球的人是谁,为什么不签他呢?湖人的目标又不是总冠军,先把这些年流失的人气攒回来再说。
CBA和NBA的季前赛差距在哪?

一个问题:你看过CBA季前赛吗?没有的话听一听国内媒体的这段描述:“球馆里没有记者席,前来报道的记者只能在场馆里找块空地席地而坐,把电脑架在腿上写稿,电源、网络等必备设施更不敢奢望。此外,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场馆内就开始出现烟雾缭绕的“仙境”,现场DJ只好苦口婆心地劝阻观众吸烟。更加可笑的是,一天两场比赛都挤在晚上进行,晚场比赛时间不得不临时‘缩水’。”

喔,CBA季前赛原来是中国最高规格的职业联赛举办的一场业余联赛。NBA对季前赛各方面的要求都与常规赛保持一致,赛事信息、设备器材或媒体接待,全都一板一眼,井井有条。如此看来,CBA季前赛只是某种程度上的东施效颦罢了。
NBA季前赛和CBA季前赛都主要以练兵为目的,但CBA季前赛都很难引起自身教练或球员的重视。CBA也会将季前赛带到篮球的“荒漠地区”,这一举动无疑是令球迷欣喜的,但CBA还得学会如何扎根,如何持续扩大联赛的影响力。
NBA季前赛火箭vs鹈鹕:
[NBA中国赛]火箭116-104鹈鹕
@炼天为阵:对于球员来说,第一方面就是热身,输赢都不重要,就当训练赛。第二方面重要的还有检验新秀的成色,虽然一场比赛不能完全反映潜力,但是金子发光是很快的。第三方面就是练习新阵容新战术吧,像湖人这种,离开了20年的科比,离开了斯科特拜烂教练,权力正式交割到下一代手里,变化还是很大的。
@陷阱:公众群体的活动当然抛不开经济,NBA季前赛的首要目的也是赚钱,在大家翘首以待新赛季开始之前,安排几场不痛不痒的比赛出来确实是个很好的手段。
@李大康:我觉得cba也可以有这样一个仿照nba的季前赛。不过当然不能放在海外打,可以在四五线城市或者其他第三方城市打季前赛,就是那些平日里看不到cba的地方。我觉得这样可以扩大cba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刘思源:把球队看成商业团队,一切自然明了,广告、磨合团队、赚外快,完毕。
@处女终结者:我倒是觉得CBA增加季前赛还不如想想如何延长常规赛和季后赛的长度,怎样才能把联赛的质量真正提高起来,人家NBA整年除了夏天都在比赛 就算是夏天也会开展各种活动来扩大影响力,而CBA一年总共才打一个季度多一点,这是需要思考的问。
@金明强:NBA(中国赛,欧洲赛 ) 都是通过NBA球队到欧洲各地 来发挥联盟在各地的影响力,当然也包括篮球的影响力。
本文著作权归快篮球(公众号ID:kuailanqiu2015)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