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伺候高贵的中国胃?

新浪热点
摘要:中国人到国外为什么总是找中餐、吃泡面?因为一颗傲娇的中国胃。

文/丁茜
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爱吃也最敢吃的民族。但是,大多数出游在外的国人,虽有一颗吃尽天下美食的心,却有一颗傲娇的中国胃。大块的牛扒纵然美味高贵,抵不住长达一周的硬货轰炸;新鲜的沙拉健康优雅,扛不住持续的冰冷。他们身在资本主义国度,却对一碗社会主义的黯然销魂饭心心念念。
一场征服你的味蕾的视觉盛宴
世界美食版图如此宽广,出个门还盯着中华料理未免过于狭窄?旅行在外,中国胃就是你的家国情怀。中国胃不可耻,重点是,你真的懂得如何对待它吗?一味地用泡面填塞、用不地道的中餐补救、用团餐来搪塞自己……拜托,既然你的中国胃这么娇贵,能对它好点吗?
泡面真的是中国胃的救命稻草吗?
根据阿里旅行和挖财联合推出的《出境游与泡面的逻辑考证报告》显示,超过三成的中国旅客在出境游的时候会携带泡面出国,即使不带泡面,也有超过一半的旅客会在当地买泡面。
曾经有新闻报道,一群中国大妈在意大利Gucci店前吃泡面。在奢侈品店里一掷千金,然后门外津津有味地吃泡面,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旅行,看起来多么高效,省钱省时间。中国人出国旅行,带上三五包泡面简直就是前人的金科玉律,主要还是基于害怕自己的中国胃吃不惯当地的伙食。
去一次旅行,本是离开原本忙碌生活的放松和休闲,用短平快的泡面来对付一日三餐,呼啦啦吸着面条比加班时刻还狼狈,真的是在照顾自己的中国胃吗?还有一点不得不说,泡面这一伟大发明,还真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哦。

中国大妈在Gucci门口吃泡面。图/news.china
唐人街的改良中餐对得起你的正宗胃吗?
矫情的中国胃,既承受不了冷冰冰的沙拉,又顶不住满是黄油的西式大肉。在经历了日复一日西式餐饮的轰炸之后,大多数国人早就进入了崩溃状态。泡面太敷衍,那就四处寻找中国餐厅吧!
但是,对于国外的中式烹饪,你真的觉得对味吗?
先不说原本国内2块钱的一份白米饭,在国外要花2刀的价钱,许多外国厨师做的中餐让人一脸黑人问号。草莓排骨?exo me?

日本草莓排骨。
不少西方国家崇尚人道主义,采用电击的方法来处理猪牛羊等牲口,这种处理方式往往导致肉类带有臊气。作为中国人,你吃得下这种臊吗?国人去一趟澳洲,会同情从小吃臊猪肉长大的澳洲人,觉得他们一辈子都没吃过好吃的猪肉。
为了迎合当地文化,西方国家的中餐馆还有各种诡异的菜式,中式咖喱鸡必不可少,陈皮骨早就换作更能迎合当地人的蜜汁骨。你还能寻到芝士虾,洋葱圈,连汤都只有酸辣汤和玉米汤。你一颗正宗中国胃,去到国外看到这些唐餐,只能呵呵。

洛杉矶沙拉酱炒饭。
境外游的团餐就是一场噩梦!
2011年,《纽约客》记者Edward Osnos发表了一篇文章《每天只需150欧元的欧洲游》,记录了他新年参加中国旅行团游欧洲的发现。
中国式的欧洲游让这个外国人甚为感触。他发现,整个团每天去吃的都是中国餐,连菜式都不变样,每顿必有经典的紫菜汤、辣子鸡、煎豆腐,整趟旅程下来就没有吃过一顿当地本土美食。到了行程最后一天,团友吃饭需自理,总可以出去觅食了吧?Osnos发现,团友要不选择附近的麦当劳,要不以国内带去的泡面果腹。
国人对此早已习惯,一点不出奇。跟团旅行,早就贴上了“吃不好、玩得累”的标签。每天只需150元游资的旅行团,还有什么余钱吃当地美食?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很多人出国归来,回忆里永远只有景点,从来没有异域风味。对于他们来说,旅行的餐食往往就是一场噩梦。
团餐就是这样,管饱还行,想管好?懒得找,更懒得掏腰包。

噩梦团餐。图/南国早报
伺候高贵中国胃的方式
他们一边说“来都来了”,像明星赶通告那样一天跑好几个景点,另一边则在吃饭上能省则省,能快则快,在异国美食上不带走一撇云彩,也不沾一丁半点的当地优质食材。中国人出境的游乐观和饮食观天差地别。
众所周知,外国的奇葩中餐遍地,但在国外也不是没有好吃的中餐。像纽约就有米其林一星“客家山”(Hakkasan)和川菜馆“倾城”(Cafe China)。但要想吃一顿,钱包可要提早准备好。

Cafe China。图/澎湃
找不到让你信服的中餐馆,别急,还有更高级的中国胃侍奉方法:开小灶。如今,Airbnb非常流行,你可以轻松订到价格实惠、环境舒适的公寓。这些公寓通常都带炉灶,可供你自行煮食。
中国胃如此娇贵,怎能随便对付?真正讲究的人,他会多了这样一种旅行乐趣:看遍天下菜市场,挑选当地新鲜食材,洗手调羹,温柔地对待自己的胃和心。

巴塞罗那菜市场。
外国的烹饪方式不一定符合你的胃口,但不可否认,你可以在当地买到品质优良的肉菜蛋奶和生鲜海产。即便不擅烹饪,只消简单处理,也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原味——还是热乎乎的呢!
即使你要吃泡面,我也希望你不再将就。买一些蔬菜(即使没有,打包一盒的沙拉也可以)、鸡蛋、小葱或洋葱,将泡面煮开,加入果蔬,另煎一颗半熟凤凰蛋,铺在煮好的汤面上,最后撒上一把葱花或洋葱碎末,色香味俱全,保证中国胃不再有意见。原本普通的食物,用心做,就变成旅途中无上的享受。
傲娇的中国胃并不可耻,与其随便地搪塞它,不如找到一种打开新鲜国度的方式。
@爬小爬:旅行就是换一个地方好好吃面。
@宽松世代:病态的饮食方式,不感受当地的饮食文化去了亦是白去。
@释不归:每次我都问自己,千里迢迢跑到米国去吃贵的要死的中餐到底值不值,一般三四天后答案就出来了,不是值不值,而是受不受得了。我的中国胃也是我爱国的原因之一。
@徐弢RogerXu:其他国家的饮食也应该是旅游体验一部分啊。现在旅游太功利,太不休闲放松了。
@Zzz:问题是真的吃不惯当地食物,花大钱吃不饱也很无奈。
@Louisa:可就算在国内,有时候也想来碗香喷喷的泡面啊,特别是阴雨天。。。
@凯雄:话不能那样讲,我们要体谅体谅那些中国大妈。她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好沟通、又觉得更不能丢脸 被笑话,然后也就图个方便图个以前吃过或看到过的…知道怎么吃的!
本文著作权归新周刊(公众号ID:new-weekly)及作者丁茜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