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相亲又蹭睡,“多功能”的宜家已成为主题乐园?

财经网

自泡茶水、外带餐食、再加上人手一杯免费咖啡,几十个中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甚至不乏打情骂俏、交友相亲……这热闹的一幕,并非发生在某个公园、茶室或老年活动中心,而是每周二、四定期在宜家家居上海徐汇商场“上演”。

由于不堪其扰,宜家徐汇店贴出告示:从10月5日起实行先就餐后入座的模式。

随后中老年“相亲团”只买最便宜的面包来应对新规,该店便“升级”要求:必须购买“正餐”方可入席。目前新规仅在徐汇店实行。
众所周知,宜家是家卖家具的店,然而在它进入中国市场后,先是有各地众多的顾客蹭睡,又有上海中老年“相亲团”久占餐厅,宜家似乎背负了越来越多的额外“职能”。有人说,宜家俨然成为了一家以“家居”为卖点的主题乐园。我们不妨挖一挖,被戏称为北欧性冷淡风的宜家,是被怎样改写“画风”的呢?
宜家为什么会变成“相亲角”?
宜家中国餐厅性价比高

其实,宜家里的餐厅受国人欢迎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宜家创始人信奉“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的理念,在创立之初便为每家门店设立了餐厅、咖啡吧等消费场所。2015财年,宜家中国餐厅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其中国商场整体销售额105亿元的十分之一。而在全球市场,宜家餐厅的业绩占到商场总销售额的比重为5%,比中国区的比重低了一半左右。

据宜家中国区餐饮部高级经理王勇透露,2015财年,宜家中国餐厅接待了3100万位顾客,销售了600万份瑞典肉丸和1200万支冰淇淋。2015财年宜家中国商场的访客是7500万人次,这意味着超过四成的来访者选择在宜家餐厅消费。


虽然宜家餐厅菜单种类并不多,但是价格较低廉,还有5块钱就能无限续杯的咖啡和廉价冰淇淋等甜品,以快餐标准来要求,它的服务还是不错的。除此之外,宜家的就餐环境宽敞明亮,简洁温馨。
这次事件的主角——宜家徐汇店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同时餐厅面积很大,免费开放,所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
上海85岁的刘先生表示,每周他也会趁着周二人最多的日子专程搭乘公交车来“轧闹猛”。他说,宜家餐厅不仅环境好,简单的饮料、点心价格也不高,虽然菜式上偏西式,并不合胃口,但花几元钱坐上一两个小时,“性价比仍是很高。”
徐汇店曾是相亲固定场所 口口相传聚人气

据了解,宜家餐厅曾被当做相亲活动的固定场所,有组织统筹,并且当时参加还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不过目前中老年的聚集是完全自发的。在那之后,宜家餐厅被当做聚会圣地声名远扬,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中老年赶来。
“我来这里大概也有一两年了,大家都知道这里人多、热闹,有那么多年龄相仿的可以聊聊天,也是个很好的认识朋友、打发时间的地方。”上海的陈老先生说,他也去过诸如人民公园,甚至是部分快餐店,都觉得不合适,人太少了,很冷清。这样的好地方、好机制,自然会在老年群体中口口相传。
久而久之,宜家徐汇店餐厅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表示,就算不是为了处对象而来,但这里有那么多年龄相仿的可以聊聊天,是很好的认识朋友、打发时间的“集散地”。
其实早在2011年,宜家就发现了这个团体的存在,也曾贴过《告顾客书》,表示不欢迎这种行为。但是这个公告被指涉嫌歧视消费者,宜家方面也紧急进行了删除。
深层原因:上海老龄化严重 配套设施不足

此次宜家餐厅《告顾客书》事件被报道后,很多人疑问上海的老年人那么爱相亲么,好潮的样子。其实,上海的老年人真的很多,老龄化程度远超出国内其他城市,空巢老人占比高,并且与之相矛盾的是,“高大上”如魔都,众多中老年人却苦于没有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来排解寂寞,安享晚年生活。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始终高于全国8-10%,是迄今为止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城市。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信息,截止2015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5.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2%。而具体到上海市中心城区,其平均老年人口比重约为32.35%。
2011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报告显示,60—69岁老年人空巢(指独立居住的老两口家庭和独居老人家庭)趋势日益突出,比重达到38.9%,近四成。

从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据调查,近四成独住老人的子女不常回家看望父母。
上海的徐女士在受访时说,“也许大家都不知道老年单身的有多寂寞吧,有的孩子不在身边,有的即使在上海,也不过周末来看看。”
独居老人大都有着难以排解的孤独感,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配套公共服务的缺失。上海全市老年活动室只有6396家,相当于681位60岁以上老人才有一个活动室;截至2015年末,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职能的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共计44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计163家,社区助老服务社共计202家,服务覆盖30.55万老人,占比60岁以上老人总量约7%。从数量上看,供他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远远不够。
更糟糕的是,目前许多服务中心以盈利为导向,收费偏高,超出老年人承受范围,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另寻他法。上海85岁的刘先生说:“虽说是服务中心,但更多的是类似于日托所的概念,的确有工作人员提供很好的服务,但每天收费30元,午饭另需10元。一天40元,对于退休工资不高、条件普通的中老年人来说,并不便宜。”
宜家餐厅新规出来后,有媒体走访调查,发现当地中老年扎堆聚集的最大诉求不过是,“我们只是想有个热闹的地方聊聊天”。
还有不少中老年顾客感到很委屈:“老年生活太过冷清,我们究竟还能去哪儿?”
据张先生回忆,在他年轻的时候,退休赋闲在家的老人聚会地点,一般都在过去的“工人文化宫”,而到了现在,这个词已经十分陌生了。“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工人文化宫?很多地方,要么关了,要么改作商场,没有一点人气。我们可以偶尔出去旅游,家里也的确有事情要忙,但空余下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究竟该做什么?现在上海也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果有更好的答案,我也乐意去试试看。”
意大利人有句老话,“A tavolanon si invecchia”,意思是:桌前坐,不会老。不论年轻年老,每个人都需要在公共空间参与社交活动,以获得一种“来往”和活着的感觉。但从上海宜家事件可以看出,可供中老年人休闲消遣的公共空间还是太少了。
事实上,国外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2014年,美国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的一家麦当劳,管理层报警驱逐了一群韩裔老人。这是由于那些老人将麦当劳当做平民咖啡馆,只买一样东西,然后一坐一整天,影响了店内经营。被驱逐的老人呼吁展开全球性的抵制活动,后经地方政坛人士出面调停,暂时促成了和解。
还有美国学者调查显示,与国内中老年人爱扎堆找同龄人聊天不同,当地老年人喜欢去麦当劳是因为其客流量大,不会把人按照年龄辈分区隔开,他们可以和更多不一样的人建立起情感联系。而且当地老年人不喜欢老年人中心,因为“它们都很丧气”。“我讨厌老年人,”一位89岁的人这样说到。
国人爱在宜家睡觉

国内顾客喜欢在宜家店内的沙发、床上睡觉,是由外媒发现的,并且这个现象一直被他们“津津乐道”。最早的报道出现在2009年8月,当时《洛杉矶时报》称,“北京人爱宜家,但不是因为购物”(Beijing loves Ikea, but not for shopping)。文章说,“一到周末,上千名顾客涌进宜家巨大的展厅,但他们只看不买,只是在尽情地使用展品。有些人跳上床,钻进被子里,再打个盹;有些拿着大单反,用装饰品当道具摆 pose 拍照;还有些家庭则是来吹一个下午的空调。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比如汽水免费续杯和可以随便乱坐,在这些访客眼里是极具诱惑的新奇事物。他们也喜欢宜家里悠闲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人员一点也不介意他们的孩子跳到沙发上。”

2010年10月,科技网站Engadget 的编辑 Zach Honig 在北京出差时拍了宜家里很多中国人睡觉的照片,然后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这让“中国人爱在宜家睡觉”大热一番。2014年7月,加拿大摄影师 Kevin Frayer 专门到北京宜家拍了一组中国人睡觉的照片,迅速地传遍了全球各大媒体,这个话题也在这一年达到了讨论峰值。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KevinFrayer 解释说他拍这组照片的本意不是为了嘲笑中国人,而是因为他自己对这样一种独特的公众场所的行为方式感到敬畏(awe)。
外国网友评论,“中国人真的是太把宜家当成自己家了”。还有一个网友评论说,“看了这样的新闻我们对自己随便把可乐杯放在宜家的柜子上的做法突然没那么内疚了……我们美国人一直觉得自己是不太好对付的顾客,但是比起中国人来说我们要差远了,我们一般不会爬到商品上面去,也不会睡在那里。”

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在宜家睡觉呢?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国内有睡午觉的习惯,但办公室等其他空间没有办法提供舒适的睡眠条件,所以就去管理相对宽松的宜家睡觉了。另一种观点认为,逛家具店也是一种耗费体力的事情,因此逛累了在可以试睡的床上睡一会儿也情有可原。

甚至有英国报纸夸张地说,宜家中国鼓励顾客在店内睡觉。“在英国逛宜家是一种痛苦的折磨,逛得又累又饿,最后唯一的安慰是吃一顿瑞典肉圆;但在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那里的宜家鼓励顾客们在他们的床上睡觉。英国的宜家商场什么时候也能学起来?”
不过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除了中国,宜家实际上禁止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门店有消费者在店内睡觉。“这家瑞典零售商一直允许中国消费者在店内小憩,因为它不想疏远习惯于在公共场合睡觉的顾客们。”
而去年4月,先后有国内外媒体报道称宜家中国也开始禁止顾客在店内睡觉,因为宜家的员工每天必须要换一次床单,有点不堪其扰。
但是随后宜家总部发言人 JosefinTorell 澄清说,“宜家中国既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中国顾客睡觉,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吸引他们在店里睡觉。我们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家在我们的商场里有家的感觉。确实,这额外增加了一点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如果顾客试过我们的家具,并且喜欢,我们可以卖出更多的床垫。”
新闻网站 Quartz 曾做了一期相关报道,里面提到,门店中不太文明的占小便宜行为,其实在纽约也存在。在纽约,因为很多商店提供代看孩子服务,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即使不买东西也会把孩子扔给商店照顾,自己趁机放松一下。

2013年11月,BBC曾有报道称,在中国,宜家不仅仅是一个买了就走的家具商场,更像是一个家具主题的主题乐园。在北京宜家,甚至有很多顾客从河北开五六个小时的车过来,再在这里呆上八个小时。的确,在如今注重体验和互动性的实体店业态中,宜家秉承“为大众创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经营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中国已经成为宜家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而提供良好体验并不等同于顾客行为不受制约,许多额外的职能不应该让一家企业全部承担。
(参考资料来源:新闻晨报、易读财经、南方网、世界之声、新华社、文学城、京报网、上海观察、澎湃新闻、宜家官网等)
本文著作权归微信公众号财经网(ID:caijingwangwx)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针对这个现象,微博网友是这么评价的——
广州,节假日去逛宜家根本没有办法好好买东西,各年龄层去蹭睡的都有,带着小孩子的特别多,真的这么不讲究那,各被子,床都有无数人碰过/摸过,都不觉得不卫生吗?只能工作日下班了冲过去才能好好慢慢挑!
@她看起来:
好可怕,居然有人说情侣去瘫给他们加灯光拍照,别人欺负你你都在想如何讨好他们吗,这样势必让那些喜欢公共场合免费睡觉的人得寸进尺,别说打广告了,人会越来越多但都不是买东西,影响其他购物顾客消费体验,真正爱买的人走了,喜欢吃免费饭的蹭来了。
宜家可以公贴告示我们将录像记录你们在宜家的生活。然后再主播平台开一个房间,叫宜家生活,让观众可以选择区域。保证很火。
@向爱军的灰空间:
中国人大多数都太随便不讲究,把哪都当自己家,自己舒服、方便了,不太在意旁边人的感受,有点钱了更是嚣张的不行不行的。谈不上素质问题,就这德行改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