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一年就一个黄金周太少 四季都应有长假

新浪热点
摘要:这个十一黄金周并不出乎大家预料地又爆棚了,这是1999年实施黄金周长假特别是2008年开始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唯一的“不变”。其实,这种情形只说明了一个事实:全国的旅游者在用他们的脚步坚定地为黄金周制度投赞成票!
长假短缺是拥堵主因
伴随着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长假短缺成为了旅游需求释放和旅游业发展的双重瓶颈。旅游意愿强烈,消费能力不缺,缺的只是长假。带薪休假比起2008年之前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春节长假大多数人要走亲访友,能拿来旅游的只剩下十一黄金周。因此,明知会堵、旅游体验不佳,依然选择国庆长假旅游的民众并非不理性,而是长假缺乏之下的无奈选择。

无论是《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还是《劳动法》,都明确节假日的宗旨是保障劳动者休息的权利和福利。虽然劳动者休假期间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经济现象,假日也能够以所谓假日经济来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归根结底,节假日首先是劳动者的权利与福利,假日制度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应该围绕如何增进劳动者的权利与福利来进行。
毋庸置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休假福利不断增长,法定节假日的总量已经达到国际中等水平。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们国家在地域上、行业上存在发展不平衡,劳动者的休假权利与福利也呈现比较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据最乐观估计,我国也仅有50%的劳动者享受了带薪休假,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大量企业连周五工作制都不能保证。

春夏秋冬都应有长假
其实,从劳动者休假的权利和福利出发,当务之急是增加黄金周长假的供给。其一,我国社会转型非常剧烈,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异地就业规模扩大,数以亿计的劳动者探亲需求不能仅靠春节来实现;其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在升级换代,民众从以前主要买家电、买车、买房的物质性消费,逐渐转向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征的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成为大众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其三,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需求。我国中西部地区不适合发展工业,但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结构调整与脱贫致富都有赖于旅游业,而西部地区旅游客源更多的要来自于东部地区,没有长假供给就没有客源。

目前来看,长假的供应主要有两个路径,一是分散型长假,也即带薪休假,但事实已经证明,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另一个是集中型的长假,也即黄金周。现在十一黄金周的拥堵实际上暴露的是劳动者非常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形成了出游需求的“堰塞湖”,而不是简单的表象的所谓“秩序混乱”。笔者倒是认为,如果能恢复五一黄金周,同时在八月上旬增设“避暑黄金周”,这样春夏秋冬四季就各有一个长假,就能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需求,无疑比小短假、小长假以及“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带薪休假都更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突破长假短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发展瓶颈。
网友评论——
@李林halp:有能耐黄金周欠下的假别让礼拜天还……
@等待清清:带薪休假,错峰出游不是更好吗?
@苦行僧行苦:春季清明,夏季端午,秋季国庆,冬季元旦。假日办:“你还能要我,怎样呢?”
@干简瞒:无论有多少个黄金周还不是去人挤人?
@不知道来啦:行了吧,今天才周一,放了7天,回来再上个7天,一年一次够啦,每个季度,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私企员工更加痛苦,不是每个人都是事业单位公务员。
@平和的北京游子:各行业应该有自主选择黄金周时间的权利。或者国家给不同行业错开放假,省得挤在一起都受罪。比如教师节教师们可以放长假,护士节护士们可以放长假,记者节记者们放长假;财经系统一月放,农林牧渔二月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