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两个月,去火星买永久产权的土地,你心动了吗

头条文章
摘要:SpaceX CEO马斯克周二在国际宇航大会上公布了移民火星计划——10年内完成。他说,需要1000艘宇宙飞船来运送100万人到火星。只要火星飞行花费降低到每个人的票价相当于美国普通住房的价格(或者20万美元),这个目标就可能实现。马斯克表示,希望把火星飞行的人均花费从传统方式的100亿美元,降到接近20万美元。

我要说的是,这可能是一场堪比约翰·肯尼迪“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的演讲,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截至目前最疯狂、最宏大、却又最真实的一套火星殖民计划!没有之一!
这个计划刷新和挑战了人类航天工程的极限!
如果你不信,上视频!

这个视频或者说方案,之所以能够震撼到笔者,而且我们今天拿出来与NASA的DRA 5.0载人登陆火星计划一样正式讨论,而非将其视为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
这部短片中的所有外形和数据都是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生成的,而非纯粹的脑洞和科学幻想。

这是片中ITS飞船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截图,飞船所采用的防热材料正是SpaceX已经成熟使用的PICA-X(酚碳热烧蚀板,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这种材料在好奇号火星车上有过应用,对付火星大气绰绰有余。
-
片中的巨大的“星际运输系统”(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也可以称之为行星间运输系统)的两个最关键的技术——代号“猛禽”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和12米直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储箱,已经生产出了实物,并且投入测试当中。

由日本东丽公司提供原料的12米直径碳纤维复合材料二级测试用液氧储箱实物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直径的储箱实物,土星五号和SLS都甘拜下风。

前天刚刚开始点火测试的代号为“猛禽”(Raptor)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设计目标为310吨真空推力,382秒比冲,30MPa的超高室压,甚至高于著名的RD-180的27.8MPa(维基数据),全可复用设计,推力能够深度节流到20%。
-
这套系统在起飞时采用了多达42个一级引擎,起飞推力127800kN,单个猛禽(Raptor)发动机推力3082kN;将12800吨的东西一次送离开地面,你可以想象一下,这相当于4枚将人类送往月球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也可以说尚未首射的SLS)同时起飞所带来的震撼

土星五号,人类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重型运载火箭,曾将人类5次送上月球,起飞推力约3400吨,140吨低地轨道运载能力。现在,SpaceX宣布要建造一个4倍于土星五号推力,4倍于土星五号运力的怪物火箭!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段视频的任务架构,首先这个系统现在被称之为“星际运输系统”(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以后可能还会改),由ITS助推器和ITS飞船两部分组成(分别叫ITS Boost和ITS Ship)。之前一直被称之为ITS助推器被称之为BFR(Big Falcon Rocket)火箭和MCT(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飞船。

整个系统准备就绪

前往火星的“先驱者”们开始登船

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的LC-39A发射台准备升空

多达42台猛禽发动机发出撼山动地的轰鸣,火箭升空

ITS助推器和ITS飞船分离
ITS飞船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箭二级,只不过它和飞船结合到了一起。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全可复用思路的要求,因为现在的猎鹰9火箭二级无法复用。

ITS助推器飞回发射场
这与现在猎鹰9的回收方式基本一致,但是由于ITS助推器太过巨大,采用驳船回收已经基本不可能。

无人ITS加油船(ITS Tanker)
无人的加油船中装满液氧和甲烷燃料,和刚刚返回的ITS助推器重新组合再次发射,笔者个人观点,这块儿脑洞有些大。

在轨对接加注,加油船把所有燃料都输送给载人的ITS飞船,仅剩下返回地面用的燃料,加注完成后加油船再入返回地面。

3-5次加注完成后,载人的ITS飞船正式启程前往火星,进入MTO轨道,采用200kw的巨大太阳能电池板来为飞船供电。

进行数个月的深空飞行后,到达火星

依靠ITS飞船的升力体结构再入火星大气

最后调转方向,伸出着陆腿,采用反推着陆

到达火星
有关如何返回地球的问题,视频中并没有交代,但是演讲中有所涉及,我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由于到达火星后,飞船的储箱燃料已经彻底耗尽,所以需要用到一个非常先进的概念,也就是ISRU——原位资源利用。利用成熟的甲烷化反应,如下图,采用火星大气层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氧化碳,生成返程所需要的液氧和甲烷。然后还是采用ITS飞船,独立返回地球(火星重力只有地球三分之一,所以入轨要简单的多),继续经过数月的深空飞行,再入地球大气,反推着陆地球,经过翻修和检查,准备下一次任务。

图中为包括甲烷化反应的ISRU链条,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祖布林博士的《赶往火星》这本书,解释得非常详细,马斯克方案也充分继承了其方案精髓。
现在,我们来具体谈一下整个任务架构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基本参数和一些需要达到的逆天指标。

为什么要去火星的理由1:
火星是太阳系内最像地球,也最有潜力改造成第二个地球的行星。

为什么要去火星的理由2:
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可居留行星,这很重要,金星也不远,但是环境极其恶劣,根本没法住。

整个ITS的设计理念——全可复用、在轨加注、在火星反推着陆、正确的推进剂组合,这和笔者之前猜测完全一致,当然细节有所不同。不行可以看往期文章啊,里面对猛禽的猜测就是这样的。其实还应该有一条,那就是surface to surface(地表到火表),轨道上不留东西,在轨加注虽然破坏了这个原则,但是基本理念是surface to surface的。这和传统的NASA主导的DRA载人火星登陆架构完全不一致,NASA方案一直都有巨大的电推或者核推飞船在轨。

《火星救援》中的赫尔墨斯号地火转运飞船
巨大的转运飞船不降落在任何星球表面,这就是NASA火星任务架构的特色之一。

终极目标:
在火星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人类社会,必要条件——整个ITS系统的全可重复使用。

对比可复用的载人登火方案和一次性登陆方案的费效比问题,引出燃料组合的问题。

对比了液氧煤油、氢氧和液氧甲烷三种燃料组合
分别从飞船尺寸、推进剂价格,可复用性,火星制取难度和推进剂可储存性来对比,最后液氧甲烷胜出!


起飞质量:
10500吨,起飞推力13033吨,高122米,直径12米,一次性LEO运力550吨,可复用状态下LEO运力300吨,感受一下,土星五号在其面前就像一个小小的窜天猴。

内部结构

碳纤维复合材料储箱,液氧甲烷推进,自生增压设计,这就摆脱了猎鹰9两次失败的原因——氦气增压系统

ITS助推器,77.5米高,12米直径,干重275吨,推进剂质量6700吨,多达42台猛禽发动机,这已经碾压了史上发动机数量最多的N1火箭

感受一下N1的30台发动机

42台,分成三个部分,内环、外环和中央,只有中央的7台发动机可以矢量摆动
(其实这都不是关键,如此多发动机同时工作产生的复杂耦合振动才是最要命的)

重头戏:猛禽发动机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预冷的液氧和甲烷,海平面和真空的膨胀比分别为40和200,其余参数前面有,还有一个,猛禽和现在用的梅林系列发动机大小基本一致,推力确实三倍多,当然室压也是,炸一个了不得啊;此外能够节流到20%也是相当逆天。

会上放出了此次猛禽试车的视频,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马斯克说——很意外这次试车没有炸,哈哈。

ITS飞船的参数
49.5米高,最大直径17米,采用了3个海平面(小喷管)的猛禽发动机和6个真空版(大喷管)的猛禽发动机,其中三个海平面版用于着陆,飞船分为载人和无人加油船两种,远期目标是可以一次性搭载100人前往火星。

火箭运力对比,各种逆天

不同年份的地火转运时间和运力对比
马斯克表示,乐观的话,从2019年开始测试ITS系统,2022年ITS将第一次飞往火星,当然这一切都太乐观了。

二级液氧储箱试验件的内部

航空目标,不止是火星,之所叫“星际运输系统”,因为它还可以去得更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谈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再震撼观众之后,其实老马还是有很多关键问题没解释清楚,比如辐射、人工重力、返回、逃逸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整个项目天文数字般的花费从何而来。

粗略的费用构成何复用次数之间的曲线
理想目标是100万美元一位,而且只有小部分人能回来,不知能否行得通

这五条的利润能把这家公司维持住就不错了,钱果然是个大问题,马斯克也绕不开

2002年SpaceX创办时的所有员工
14年过去了,马斯克当年吹过的牛一个个都实现了,所以这次我们也看好他吧。
本文著作权归航天爱好者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