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万条微博看罗永浩

DT财经
摘要:过去半年来,锤子科技陷入了此起彼伏的负面传闻。由于创始人罗永浩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个公司从诞生起就充满争议。我们用微博数据回顾了创办锤子科技之前与之后的罗永浩,以探究这位从“大V”变为“企业家”的话题人物,和他的锤子手机。
要做“东半球最好”的锤子,如今负面缠身
这几天,“一年半亏损6.5个亿”、“资产负债率高达99%”以及“要被收购”等各路消息,又一次把锤子科技推向风口浪尖。
9月25日凌晨,创始人罗永浩发微博回应称“基本都是谣传”、“发布会多半将在上海举办”……这条辟谣微博迅速获得了上万的转发和评论:

(图片说明:罗永浩微博截图)
锤子就这样又一次因负面新闻上了头条,而这似乎已成了这家公司的“日常”。
过去半年里,锤子还因为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公司高层出走和被用户状告等问题经历过一波波流言“洗礼”。这家期望做到“东半球最好”的手机公司,已迈入第五个年头,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质疑,离这个目标也相去甚远。
对于罗永浩来说,这些唱衰和非议他大概早已习惯。这位早年以“攻击性”人格著称、自称“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微博大V”,如今例行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辟谣、回应、解释,且大多时候能够保持语气平和。
对当年欣赏他的粉丝来说,这个转变让人遗憾;对唱衰他的人来说,这样的局面喜闻乐见;而对更多围观群众来说可能会好奇: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怎么就这么招黑?这个满嘴跑火车的“骗子”,做出的手机也会有人买?
做网红,他不满于IP圈钱
创办锤子之前,罗永浩身上最大的标签是“新东方名师”和“微博大V”,凭着一张嘴走红。
2006年,罗永浩在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担任GRE讲师,授课时讲的“语录”被学生录音传到了网上,一炮而红,这也是罗永浩网红生涯的开端。2006年的百度搜索十大风云人物榜上,罗永浩排名第七,一同上榜的还有韩寒和郭敬明等人。
微博兴起后,在公共事件上积极发言甚至勇于制造话题的罗永浩,很快成为了这个社交平台上最红的意见领袖之一。
不过,作为网红的罗永浩似乎并不满足于靠IP卖“周边”,虽然也做过演讲、出过书、拍过电影,可大多还是玩票性质,从履历看,创业才是他的最大兴趣:

罗永浩先后进行了三次创业:
2006年,创办牛博网,旨在提供优质的博客内容阅读。
牛博网创办后反响不错,在厦门PX工厂等公共事件中,这里每每呈现出最为犀利的评论,而这个网站最终也因不可抗力因素被迫关闭。
也是从这时起,罗永浩的“价值观”在网民中传播开来,很多人因为认同他做事情的方式而购买他的产品或服务。
2008年,因为觉得英语培训行业“乌烟瘴气”,罗永浩决定自己开办英语培训学校,这是他的二次创业。
这家“老罗英语培训”开设在北京市海淀区,主营高质量教学及人性化服务,创办第三年获得盈利。但就在学校开始盈利的2011年,罗永浩突然宣布要做手机……至此,英语培训学校的营业状况再未被媒体提及。
有传言说罗永浩的学校是经营不善做不下去了,但更多的说法是学校的核心员工全都去了锤子科技,无暇再顾及英语培训事业……但总的来看,他的前两次创业都不能算成功,但这并不影响外界继续关注这位网红的难度更大的第三次创业——锤子科技。
一个他这样的“业外人士”,要创业生产智能手机,并不是件让人信服的事情,很多人从那时候起就抱着等看好戏的心态在围观。
当公知,能圈粉也招黑
跨到了科技界,“网红”出身的罗永浩仍是一个“非典型”企业家。这体现在,他骨子里不像商人,倒像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
来看看他的微博互动名单,俨然一位文化界人士:

这份社交名单上,有左小祖咒、有张玮玮——这些小众歌手的歌曲,后来都成了锤子手机的系统铃声。
这也和罗永浩怀揣着“知识分子情怀”做产品的思路有关。
做UI,他用锤子便签等“充满情怀的设计”打动人;做坚果,他能推出“文艺青年”版配色和“情怀”背壳……这些人文气息的设计,为他吸引到了不少认同锤子价值观的忠诚客户。
与此同时,“公知”身份也没少给罗永浩惹来是非。
比如罗永浩在微博上最常提及方舟子,就源于一场“公知圈”的嘴仗:
2011年前后,方舟子开展的“打假”被罗永浩认为是“假打”,在微博上掀起骂战;2012年锤子科技开张,方舟子还去执法部门举报罗永浩公司流程上的漏洞。
爱打嘴仗的罗永浩,得罪的人不止方舟子,他还公然指摘前辈、点名批评同行、动不动就和网友抬杠……
2012年宣布做手机前后,罗永浩在微博上称小米的雷军、魅族的黄章为“土包子”、“笨蛋”,还时常对网友说出“锤子低于2500元,我是你孙子”、“水粉色系(注:被网友赞美的色系)是土鳖才喜欢的颜色”这类让很多人感到不快的话。
很多网友存着罗永浩的微博截图,说要等锤子发布拿出来“打脸”;而每当锤子出现负面新闻时,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被“打脸”金句送上头条……罗永浩在微博上一如往常地到处树敌,自然没少给锤子“招黑”。
2014年,从资本、市场、舆论感受到多方压力的罗永浩终于意识到了个人言辞对公司的伤害,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从来没有一个如此美好的产品和品牌,遭遇到过如此大规模的误解、污蔑和诽谤,我要为这个结果负全责。
企业家,真的还能“单纯不做作”?
在那之后,罗永浩变了。
他不那么爱在公众视野中已经谈自己的事儿了,开始和科技界的其他“企业家”们一样,微博主要用来转发公司新闻,为产品赚吆喝,很少发表过去那种犀利言论。
到今年,相比一众科技大佬,罗永浩微博的活跃度并不突出,单挑微博的热度不算高,原创率更是只有16%——谁能想到,“微博大V”出身的罗永浩,居然是下图中原创率最低的一个:

是不是变身为“企业家”罗永浩惜字如金,因此人气下滑了?
我们根据7年来罗永浩发微博的频率和网友的转发评论热度绘制了下面这张图:

如图可见,在2012年宣布做手机之后,罗永浩的微博活跃度的确如我们感受到的一般,趋于降低,他确实越来越安静了。不过,伴随着微博用户基数的扩大以及锤子手机贯穿始终的话题性,罗永浩微博的粉丝数量和网友热度也还是在增长。
或许,在曾经的粉丝眼里,罗永浩已经变得的不再那么有趣和犀利;可对于公众来说,这位胖子企业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粉丝已尽力,但这远不够
作为一个不请代言人、且非“科班出身”的智能手机品牌,虽然罗永浩早就公开强调这不是“粉丝手机”,但毫无疑问锤子手机的粉丝群体,相当部分出自罗永浩自己的粉丝。
事实上,锤子的目标客户和罗永浩的粉丝在形象上也有很高的同步率:文青、追求品质而非性价比,以及所谓的“被某种人生态度所吸引”……
那么,罗永浩的粉丝中究竟有多少购买了锤子?
我们抽取了1300名罗永浩某条微博下留言的活跃用户,从中筛选出罗永浩的粉丝,对性别和使用的客户端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在我们抽取到的粉丝中,有接近1/3使用了锤子的客户端发送微博。
考虑到剩下2/3的粉丝里,也许有部分是使用外部应用或网页微博进行评论(这些人仍有可能是锤子的用户),所以真实的锤子手机用户占比,可能比1/3还要多,这个比例相当可观。
但谁都知道,只靠罗永浩个人魅力,通过面向特定群体的口碑传播来卖货,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做到那个“东半球最好”的手机公司,如何面向整个市场去争夺用户,依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也是眼下锤子的“困境”之源。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会发生罗永浩这两年来在微博上的画风大变,尽管让很多粉丝感到遗憾,但从过去的任性、耿直、不管不顾,到现在谨言慎行、顾及人性与大局,这是罗永浩为了锤子的生存空间,所必须做出的改变。
已经44岁的罗永浩,尽管做过英语教师、开过演讲、当过导演、出过书、做过牛博网和英语培训公司……但真正要为一个几百人的公司连带员工的家人负责、为向他投资上亿的投资方负责,这还是第一次。
而对罗永浩的粉丝们来说,与曾经的罗永浩告别,其实是与某个阶段的自己告别;对于罗永浩来说,也是如此。
尽管依旧困难重重,但有众多网友的支持,相信“老罗”会感到很欣慰:
@大圣股评:是不是用心做手机,我们都看得出来,大圣挺你!
@打铁王不打铁:什么也不说,就想要一张T3发布会门票,谢谢!
@大神Vacant:上天有好生之德,锤子濒死之躯,翻不起多大浪来,望各路大V评测媒体能怀恻隐之心,两年过去了,请放情商低的老罗一马,国产机要没了锤子真很无趣的。某些看华为不爽的KOL更应捧捧T3才对,Note 7已无力回天。最后,谁像以前王自如那样有意黑锤科,我就撕谁。
@学校小民工: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实现的。他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是这个 多年 真的要很多年了。挺看好锤子的。应该会成为街机!
@阴阳谋200206:老罗,别的不多说了,我上四年级的儿子现在让我教育影响的一看见同学用苹果手机就说他们不爱国了。我把你们在IF获奖的截图给孩子看,孩子老崇拜你了。另外我告诉他你原来是英语老师,这小家伙好像也开始愿意学英语了。
@Smartisan锤子控:自己买了T1,推荐家人和朋友买了七部坚果,初中铁子(相处了12年)买了T2,副产品耳机两条,商城一些小玩意三四样!我不想解释什么,也不需要解释! 我只是想让你成功!我不想让这么一个可以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的人,认真做事的人失败!我相信,坚持下去总会成功的,因为路子对!!
@刘成同志: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是这片热土最后一丝希望,坚持理想主义,坚持正直坦荡,坚持工匠精神。在其他层面你已经赢了,保重身体。昨晚抽时间看了《百鸟朝凤》更加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原来我的爷爷就是唢呐匠。
支持归支持,但也要理智的看待“老罗”所处的困境:
@马靖昊说会计:据悉,2015年6月17日,迅游科技投资锤子科技3000万,占股1.13%,彼时锤子科技估值近26亿。然而,谁也想不到一路高歌猛进的罗永浩,却将锤子科技从估值20亿走到了净资产20万的境地。看来,要是没有资金注入,估计锤子科技接下来的日子,就只能垂死挣扎了。我想,人很难做到什么都能成功。
@五岳散人:可惜了,要是先做坚果、再出T1,不会是今天这个窘境。
@面相与命运:不宜把个人情怀(炒作)与企业挂钩,管理与产品要遵循现代企业规则。最近这样的案例多,老大倒企业倒,这不符合ISO。
@侯宁:听到情怀就想笑!
最后通过视频来回顾一下“老罗”所谓的用户体验:

本文著作权归DT财经(公众号ID:dtcaijing001)及作者王珏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