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迷妹是一种什么妹?

迷妹是一种什么妹?

界面新闻

关注

摘要:你以为迷妹只是狂热的女粉丝么?

开始的时候,迷妹是一种以貌取人的粉丝。

迷妹们栖息于浩瀚的社交网络中。她们迷恋男歌手,男运动员、男演员等一切帅气迷人的男性。点进她们的微博主页,男明星的照片就像泄洪一样喷涌而出,凡是与男神相关的信息她们都会习惯性的点击转发键。

标明身份的方法不止转发,还有掐架。为了自己的男神,迷妹从来不羞于和人掐架。除此之外很多迷妹会搞创作,从做表情包开始,再到写小说,画同人。她们想象力丰富,画起小黄漫的功力甚至不弱于专业画手。

迷妹微博(图片来自网络)

在社交网络风靡之前,迷妹被叫做“骨肉皮”(groupies)——她们是迷妹的“前辈”,她们什么都不要只想和偶像上床。那时候骨肉皮的目标主要是摇滚乐手。现在,只要你是一个有名、多金而又帅气(可能也不需要帅)的男性,你就可能会拥有一些迷妹。

朋克乐队Joey Ramone和他的骨肉皮们

对于骨肉皮来说,偶像是其所有行为的最根本驱动力,是她生活的中心。在这点上,迷妹和骨肉皮完全重合。只不过现在的迷妹比以前的骨肉皮更有趣一点,也复杂一点:她们都是追星族,但是在迷妹群体中,有人希望能和偶像上床,有人则想看偶像和别的偶像上床,有人也许只想要默默地注视偶像。

在上个世纪,Fandom这个不算新的新词被用于指代这些因为某个人,某支乐队,某部漫画/电影/小说而狂热的粉丝们。嬉皮士,星战迷,御宅族,迷妹与骨肉皮皆属于Fandom的范畴。与前面三类粉丝不同的是,迷妹和骨肉皮的身上有一张显眼的性别标签。

在fandom让整个主流社会都为之震惊的60年代,越战硝烟和嬉皮士们“爱与和平”的浪漫幻想相互交织,女嬉皮士们在伍德斯托克裸露着上身寻求身心解放,吸烟装瞬间就俘获了秀场前排的看客和不安于厨房的年轻女性。女权主义在觉醒。

西方的亚文化学者普遍认为女性是为了把自己从传统的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才参与亚文化运动。朋克就被看做是最早的将女性解放的亚文化——朋克迷妹留着男生才留的莫西干头,叼着烟,穿着脏兮兮的破洞T恤和网眼袜,套着狗项圈,画着狂野的眼妆,一脸挑衅地对着英国女王的肖像竖中指。继承自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形象被她们撕得粉碎。

60年代的朋克女孩们

和她们的前辈一样,现在的迷妹也是不受约束的。社交网络中的迷妹们爱憎分明,肆无忌惮地表达着自己对偶像的爱慕之情,毫不在意什么“女生的矜持”,总之就是和直男审美所推崇的“小鸟依人、温婉沉静、楚楚可怜”没有半毛钱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么做使她们快乐。

迷妹们爱用的表情包

和过去的骨肉皮不同的是,迷妹生活的年代更加自由。女性在挑战社会和经济的不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女权主义俨然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她们不再需要上个世纪的女权主义者一样通过“bra-burning”(烧胸罩运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标榜自己的先进。

做一个爱犯花痴的小女人和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不再是两件互相矛盾的事情。就像《BJ单身日记》的女主角布里切特·琼斯:她们一方面极其女权地积极工作生活,却又不失“小女人”式的天真和情怀。她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在大都市里做个小白领,有不错的收入,给自己买漂亮包包衣服不在话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以是雷厉风行的女魔头,一转身也可以是风情万种的娇俏厨娘。懂得取悦自己——闲时能和闺蜜三两小聚,身边男人来来去去,还都得是帅气多金又风度翩翩的那种。

年轻、美丽、性感的身体是“新女性”们最大的武器。内衣品牌Wonderbra的这则颇具挑衅意味的广告充分代表了女性们“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的强烈意愿,也代表了她们不想被传统女权主义所束缚。

“我的身体我做主”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让她们不再排斥化妆或整容,在她们眼里这些都是女性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美好所做的努力。对于两性关系亦然——女性有权主宰自己的身体,所以在偶像的微博底下喊老公或者求操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本着这样的态度,迷妹们叫嚣着要睡男神,认为愿意X粉的单身偶像都是活雷锋。不过,能不能如愿就要另说了。

BJ单身日记的女主角布里切特·琼斯在片中率真可爱,毫不掩饰对男神肉体的垂涎和对性爱的享受,影响了一代女性观众

更平等的两性关系让迷妹们拥有许多之前的“骨肉皮”们不曾拥有的东西。在粉丝-偶像的关系中,迷妹们的地位更主动,她们不再是“追”在偶像身后的追星族,而更应该被看做是偶像的消费者。她们一边消费与偶像相关的产品(CD,演唱会门票、球衣、球票等等),一边消费着偶像本身,后者表现为制作以偶像为原型的漫画、写同人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迷妹能够从这一举动中赚到钱。而迷妹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已。

典型的迷妹创作的同人作品

互联网刚刚问世的时候就有学者(H。 Jenkins)提出网络是粉丝们建立身份,寻找身份认同感的重要场所。自由的社交网络让迷妹们如鱼得水。迷妹们一面享受着无拘无束发言的快感,一面通过社交网络强大的交流和传播功能寻找相同喜好者。凭借庞大的数量,迷妹抢走了社交网络中的话语权,让“男神”和“老公们”成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换句话说,偶像之所以是偶像,都是因为这些迷妹。

那么,迷妹到底是一种什么妹?

首先,迷妹是值得表扬的,勇敢而先进的。迷妹代表了互联网时代女性主义对年轻女性的渗透,迷妹的出现代表了男性同样也可以被物化。只要你在微博上看过迷妹们画的《神探夏洛克》或者《美国队长》的同人,你就能感受到迷妹们不输给18禁漫画家的深厚功底和她们对这些不可描述之事的深刻理解。

迷妹们就像是进化了的骨肉皮,区别是她们不再满足于“追”着偶像,而更多的是在消费偶像,满足自我。那些叫嚣着要睡偶像的迷妹们,大多都是一副攻略者的姿态。粉丝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身份给了迷妹们之前的粉丝们没有的话语权,迷妹们与偶像的关系从追与被追变成了消费与被消费,更直接,也更平等。

所以,你还会觉得迷妹就只是狂热的女粉丝这么简单吗?还会觉得妹子们转发马龙和张继科只是在花痴而已吗?

本文著作权归界面(公众号:wowjiemian)以及其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