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长阅读|被嫌弃的倪萍的前半生

长阅读|被嫌弃的倪萍的前半生

头条文章

关注

摘要:本文共计8835字,阅读大约需要18分钟。你将了解到以下内容:在倪萍57年的人生中,荣誉有过,坎坷有过。她的情感经历几经坎坷,在山东的第一段婚姻她形容为“挫败”,“内心深处留下了永久的创伤”。之后与陈凯歌的恋情里毫无保留地奉献,事后回顾起来,“没有一点尊严”。与儿子的生父在八年婚姻后亦告仳离。亲情上亦是如此,从小父母离异,母亲严苛,清冷,她纵是有名的孝女,至今也没有和母亲有过一个拥抱。

倪萍是我姥姥的偶像,或者说她是天下所有姥姥们的偶像。

倪萍、春晚、饺子和红包曾经是春节的四大件儿,没有那一声动情的“春节好”,总感觉少了进入新一年的发令枪。

我记得特别清楚,每当倪萍讲起“英雄母亲”“平凡妈妈”一类的故事,我姥姥都会在电视机前潸然泪下。朱军说:“倪萍让所有的人明白主持人也可以感动,主持人也可以伤心,主持人也是人。虽然有人说她眼泪流个不停,有人说她煽情没有止境,可是如果没有倪萍的真诚的眼泪,中国电视屏幕不会具有那样温暖人心的力量。”

很多人也会怀疑,倪萍的眼泪到底是真情还是煽情?倪萍说:“我姥姥的一句话让我一生都忘不了。她总爱讲,会说的那个永远不如会听的,会写的那个永远不如会看的。我到底是真情呢还是煽情?让观众去评判吧,反正说什么我都能接受。”

那些“动情一刻”,随着倪萍离开央视而绝迹。无论是之后的周涛还是董卿(下图左、中),都没能超越倪萍的“人情味”。或许是因为她们的气质“出尘绝艳”,再怎么努力煽情,还是和观众之间保持着“若即若离”。

倪萍的好友、制片人陈雨露说,记得倪萍刚来的时候,没事总是拿着一个掌中宝对着镜头说话,一段话用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然后一遍遍反复看带子比较。天长日久,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倪萍主持就像邻家媳妇和你聊天一样平易、亲切、自然、可信……

2004年,倪萍最后一次主持春晚。她说,那个时候她胖得礼服都穿不下了。那种感觉就如同她在《综艺大观》最火的时候选择退出一样。彼时周涛、董卿、曹颖,各个都比她年轻漂亮,倪萍发现自己在那里已经可有可无,只剩被别人照顾了,她这种要强个性不允许她再留恋那个舞台,“我可以自己走,绝不用别人扶。”

春晚也是如此,倪萍前后一共主持过13届春晚,她说,“(春晚)是一个特别光荣的岗位,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岗位,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岗位,是一个运气的岗位。你做过了不会辛苦,你离开也是自然而然。我和别人不一样,成熟的比较早,衰老的比较早,提前预见到自己的未来……”

说这话的时候,倪萍特别淡然,但听者的心中却泛着心酸。

离开了主持岗位之后,我们看到一个彻底在观众心中崩塌的倪萍。

她衰老发福、言语刻薄、烟不离手、纠结急躁——那个倪萍和我们在电视机前认识的倪萍简直判若两人。

助理偶尔过来吃饭,“吃完,背包,滚。剩下拿不拿?不拿,放着;拿,走”,一点面子也不留。好友苏小明请她到家里赏画,别人的咖啡慢慢品,她把咖啡当水灌,“就这幅画?不怎么样!没事儿了吧?没事儿我走了。”说完真就扬长而去。

她几乎没有跟谁推心置腹的聊过,倪萍说,“我不能浪费时间,你要买天安门柱子,我做不到;你要两箱苹果,我立刻给你送去。”

她挺孤僻的。

倪萍是个好人,但是她表现“好”的方式太极端了。倪萍的好友宋丹丹说,倪萍的玩笑特别伤人自尊,但是她自己不知道,“她一定不觉得她曾伤害过我。比如我们参加一个局,当着一些很有身份的朋友面,我会炫耀说,倪萍是我最好的朋友。倪萍突然板起脸说‘谁是你最好的朋友?我刚认识你几天啊?’真的,我挂不住脸。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不敢理她的原因。”

蔡明说,“倪萍这人一直在屏幕上演的都是悲剧,我觉得这是观众对她最大的误会,她应该去演喜剧,她是非常有喜感的人,嘴上从不饶人。”

比如在金鸡百花颁奖典礼现场,她戏谑终身成就奖编剧陆柱国,“让我们祝福陆老师永远不得老年痴呆。”

再如获得导演处女作奖的安澜想要多说两句感谢词,倪萍故作黑脸说,“我哪能指挥得了八一厂的副厂长(安澜)啊?随便吧。”

她的先生杨亚洲说,“如果说倪萍有局限性,我们常说松弛松弛,她没有。”

倪萍老了,不美了,很多人嘲笑她衰老的容颜。刘晓庆就托人稍话给倪萍,“你们劝劝倪萍,让她捯饬捯饬再出门,吓死人了。”

刘晓庆今年六十岁,长期拉皮让她的皮肤如熨斗烫过一样服帖,多余的皮在鼻子的山根处留下一撮褶皱。她出席活动都是自带剧照师——哪里像倪萍,一条牛仔裤穿好几天,化妆只要五分钟,她满满一橱过季的三宅一生,无论如何都想不起穿。

倪萍也想变美,不行,她只要往美容院床上一趟,脑子里全是事儿,总觉得时间太慢,如坐针毡。热瑜伽减肥也半途而废,不行,“我没有时间,我要回去画画”。打美容针也前功尽弃,不行,“太疼了,十几万我干点什么不好”。

倪萍有钱,两辆顶配奥迪,专属司机,多处房产。她对自己抠门儿,但她为汶川灾后重建捐款100万,为西部缺水的农村捐款100万。

曾经去菜场买菜,一位大姐抓起倪萍的手就哭了起来:你怎么这么老啊?是不是过的不好?很快围上来一帮人,人们都特别想知道倪萍究竟哪里过得不好。倪萍笑着安慰说:过得不好还能买黄花鱼吃啊!

倪萍虽然不美了,但她心地还依然善良,待朋友特别真。

她家保姆松子怀孕了,倪萍就让她在自己家保胎,给她找最好的医生,还给松子找了个保姆伺候她。因为她知道,松子流产过两次,44岁再怀不容易。倪萍天天给她补海参,她爱吃什么全家跟着吃什么,而且每个月四千块薪水照领。对倪萍来说,这是天大的喜事儿了,任邻居风言风语,“哎哟,倪萍让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干活”,倪萍根本没在乎过。最终,保姆在安徽诞下了个6斤4两的健康男婴,倪萍当时就落泪了,因为她自己也是高龄产妇,孩子出生的时候先天性白内障,她知道个中辛苦,所以打心底里为松子高兴。

还是去菜场买菜,四家卖土鸡的,只要叫一声倪大姐“我这儿给您特意留的”,倪萍保准“买买买”。路上拎着四只土鸡,她也怨。转念一想,他们能从我这儿赚多少钱?土鸡又不是奥迪,我怎么就买不起呢?

赵忠祥遇到“饶颖风波”的时候,没有任何朋友安慰他,因为赵老师手紧,不肯为交际出钱,唯一的好友就剩倪萍了。倪萍特别懂赵老师内心深处“化解”的文化,她跑了大半个北京城,给他买全北京最好吃的猪蹄。因为她知道,对赵老师来说,只有吃能解忧。

倪萍和史铁生素昧平生,仅仅是因为她和她姥姥都是史铁生的读者和听众。年年春节蒸过年馒头的时候,这娘俩都惦记给史铁生送去几个,一直到史铁生去世,这馒头都没送成。倪萍特别实诚,在史铁生去世那年的春节,她选了个喜气洋洋的大馒头,找了城外的一个十字路口,以最传统的方式给史铁生“送”了去。倪萍也没忘记史的妻子,因为她姥姥说,史的小媳妇是神……她拖张越转交“礼物”,那是块红艳艳的土花布,裹着一堆山东大馒头。

宋丹丹也说,“你看倪萍虽然那样,但是她是我生活里的一个贵人。我和英达离婚的时候没有人理我。因为英达那个时候是导演,我所有朋友都不是我的朋友,全是英达的朋友,所以我很孤独。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倪萍给我打一电话来,她说你干嘛那?我说我想死,她说你先别死了,你先到我家来给我擦地吧……真的,她特别大气,给了我很多支持。

在倪萍57年的人生中,荣誉有过,坎坷有过。她用画画支解虚无,把仅存欲望去骨:她说如果有来世,她不要爱情,不要孩子,不要父母,她想自己一个人过……

1. 童年

倪萍原名刘萍,不到两岁,被姥姥从青岛抱回山东荣成水门口村。对于水门口村的那段记忆是美好的。

你们想象一下:不高的山崖层层叠叠绿绿幽幽,几乎没有缝隙的挤在一起,山下是湍急的河水,一动一静,分外壮丽。再往前走到拐弯处是一个三岔口,从东流过的是上丁家的水,从北流过的就是水门口的水了。当时,从没见过黄河的倪萍以为这就是天下最大的河了。

水门口的河道不宽,两岸远看像是并在一起的。夏天河床上晾满了妇女们刚洗完的衣服,大姑娘小媳妇举着棒槌,捶打着被面。这些都是倪萍的亲戚,她每次路过,都清脆喊着舅妈、舅姥……

三岔口往前走两分钟是水门口最大的一片甜瓜地,倪萍从小就在瓜地里混,盖几片瓜叶子,啃饱了瓜睡,醒来继续啃。

最后的十米路就是倪萍姥姥家的院子。她记得特别清楚:先是路过两棵苹果树,然后是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

倪萍是在6岁的时候离开这里回到青岛母亲身边的。当时她的父母已经离婚了,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姐弟俩,但她重男轻女,觉得儿子比女儿重要。

哥哥吃煎鸡蛋,倪萍吃煎蛋油锅煮的白菜;肥皂块倪萍用小的,哥哥用大的;馒头哥哥吃新蒸的,倪萍吃隔夜的;倪萍住机关幼儿园,三五个月接一次,哥哥天天被妈妈接回家;哥哥有蜂蜜蛋糕吃,她没有,于是她悄悄把毛毛虫扔进蛋糕里……

姥姥告诉她:要忍耐。

倪萍很小脖子上就挂着钥匙回家做饭,对母亲下班到家的时间稔熟于心。“我看我妈差不多也该到家,就放下手里的锅铲出去迎她。到我家有一百多个台阶和一个陡坡,我妈矮,自行车推不上来,我个子高,就去帮她推,到了抖坡直接把自行车往肩上一抗。我哥呢?无动于衷。趁我去接妈妈,他把菜里面那点肉星全部吃了。边吃边问,怎么今天就放那么一点肉啊……我性格坚强,对肉看都不看。”

倪萍的母亲现在和她生活在一起,偶尔母女坐下聊天,倪萍还会怨她,你怎么不上你儿子家住?你孝顺的儿子明天回来,她妈就哼一声。“我哥哥好家伙,我妈小时候最疼他,我哥对她横着呢。我妈对我最严厉,严厉到我都怀疑她到底是我亲妈么?但我现在很感谢她,我这性格,都是她给逼出来的。”

赵忠祥说,“倪萍是个孝女,她非常在意自己母亲的物质满足和精神愉悦。我们通常聊天,很少涉及自己家庭,最多说说自己小孩,但倪萍说家庭全是说长辈的健康、快乐、幽默和睿智,这些都是她引以为自豪的存在,倪萍就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很有传统孝道的孩子。”

比如倪妈妈种了一院子的花苗等待开花,两场大雨,她着急看花,于是倪萍买了很多出口国外的假花,插在这些花苗中间,骗她说这是长出来的……

17岁那年,倪萍考上了山东艺术学校。出发去济南前,她见母亲天天蹲在鸡笼前看鸡,背影凄楚,为了哄妈妈开心,倪萍跑去把原来跟父亲的“刘”姓改成母姓“倪”。她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以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那颗孤独的心。

当然,倪萍还是和父亲有联系,因为她听姥姥说,父亲正直善良,但对父亲她多少有距离,直到父亲离世,她也叫不出一声“爸”

2. 央视

倪萍并不是专业的主持人,她是演员。第一部戏是在19岁时拍的,叫《山菊花》。

她拍电影,就是想满足姥姥的心愿,让姥姥在村里觉得光荣,“当时放电影的拷贝特别少,我那个时候特意从济南租来拷贝,在我姥姥家炕上放这部电影,我姥姥把村里人都叫来了,我当时满眼含着泪,我就是想让我姥姥觉得她没养个废物。”

这个角色也给倪萍带来了第一个奖:珠影小百花女演员。

奖金是600块钱,在当时来说是笔巨款。倪萍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一个人都添置了东西,给舅妈买了两块花布,给哥哥买了台三洋随身听,给妈妈买了块西铁城小表……她给自己买了一把折叠伞,一晚上打开好几回。因为她很多同学家里的油画上,画的都是女人打着伞。她自认为长得土,但心里特别浪漫,她觉得她什么时候打上一把伞,就是真正的女人了。

《中国姑娘》《那五》《雪城》……倪萍在济南工作的时候拍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

凭着在《雪城》中的表演,倪萍获得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当时她在济南小有名气,拿着山东文艺界每月150元的最高工资。1988年,她受邀主持山东省的春晚,当时央视领导也在台下就坐,觉得倪萍的台风大气端庄,当时也是因为央视急需用人,在台领导的推荐下,倪萍得以从济南话剧团进入央视。

在济南,倪萍曾有过一段婚姻,还有一个女儿,据说前夫是山东省领导的儿子。因为倪萍要离开济南去北京发展,这段婚姻没有维持很长时间。“你想得到东,西就会失去,你别想东西都揽着,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我就想好了要放弃,纵然心里还是很痛苦的”。倪萍收拾下心情,于1990年奔赴北京,开始迎接全新的生活。

1990年,《综艺大观》正酝酿改版,缺少一个主持人。31岁的倪萍顶着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头发走进办公室,办公室11个人,没有一个站起来和她打招呼。“太大嫂了”,陈雨露回忆说,“那张脸黑得跟门框似的”。当时在央视,人人都觉得杨澜才是主持人的标杆,《综艺大观》的主持人不能比杨澜差,所以倪萍根本就不被待见。

“我劝自己眼泪得咽回去,就赶紧低下头,发现我的脚一个门里一个门外。这个时候有个人说,你的办公桌在哪儿,他指了指角落。一直到中午吃饭,再没有一个人和我说过一句话。一导演吆喝,去吃大排档咯,哗啦一屋子都走光了。他们一走,我那个没出息,头发凌乱的垂下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打湿了面前的《光明日报》”,倪萍说。

二个星期后,倪萍第一次出镜就是在《综艺大观》,那时候她和牛群搭档主持。上了妆的倪萍很不一样,“迎春花一样”的小词儿整的让人如沐春风。导播台上的陈雨露盯着屏幕问,“这是去咱那儿报道那女的吗?是她吗?哎呀太好了。”节目结束,陈雨露上来拥抱她,“诶,你晚上上哪儿吃去?”

那一年,倪萍主持了六十台晚会。我印象特别深得是,她用胶东话播的《天气预报》,几乎成了一个时期人们挂在嘴边争相模仿的笑话:“淅淅沥沥的小雨夹着嗖嗖的西北风,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挂,一直刮到下星期六……” 

很快,倪萍被推上春晚的舞台;很快,倪萍就家喻户晓了。那时候她到该成家的年纪了,她当时在北京交过一任男友叫郭达,后来因为家里不同意,嫌弃郭达的出身,他们没能走到一起。

牛群和王文澜都曾拍摄过倪萍,不同时期,不同造型。看着一堆大大小小的照片,牛群感慨的说,倪萍能成功最大的因素是源于她的真诚。从照片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倪萍的笑是真的,倪萍的哭也是真的,她的眼睛说明了一切。(下图摄影王文澜)

倪萍特别会做人,主持《综艺大观》每期补贴900块,她全用来请同事吃大排档了,“那基围虾都是活的”。吃饱没事儿做,倪萍开始捉弄人。

王刚正儿八经在那儿看粉丝来信,她就跑下楼去给他打电话,假装王刚从大连过来的影迷,约他在央视东门等着他,给他带了虾……

赵忠祥经常把西装一脱,站起来就走,被倪萍逮着,这西装就不可能给他。她给保洁,给送盒饭的,说这衣服也不破,你穿走吧……

倪萍一共主持了两百多期《综艺大观》,后来台里决定公开为节目选主持人,同事都特别怕伤害到倪萍,“下午两点公开招聘”,声音轻得跟地下工作者接头一样。当时有8个主持人面试,台领导告诉她已经内定了周涛。第一次要见周涛,倪萍用“悲壮”形容自己当下的心情。

记得《综艺大观》录制新主持人的时候,倪萍就坐在在观众席,镜头切到自己后,按照导演要求她要热烈鼓掌表示欢迎。晚上回家后,她一夜没睡,那天她真正体会到失眠的滋味,“当你真正离开,真正有人取代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失去了一块阵地,失去了你原有的观众群。

倪萍嘴上说得再慷慨,其实还是赌气离开的。也正好赶上2002年的时候,杨亚洲找她演《美丽的大脚》。她年纪大了,选择的机会少了,她想四十岁的时候给自己机会尝试下新的角色。那一年,倪萍被正式调到了电视剧制作中心,之后彻底从央视离职……

3. 陈凯歌

一生若不狠狠熬过几次爱恨交煎,年华老去拿什么回忆?

倪萍1991年之后,在中国名声鹊起。同年,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她和陈凯歌相识。

那时候陈凯歌的妻子叫洪晃,倪萍和陈凯歌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有离婚,但和洪晃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陈凯歌不想离婚,因为洪晃是名门之后,她当初跟陈凯歌结婚,洪晃她妈章含之就不太同意。陈凯歌也是因为洪晃的关系,才能有不少看着佛面上的投资拍大戏。

陈凯歌就这么耗着倪萍,以“我是真情的,我们貌似不正常的生活表现方式,恰恰是正常人的感情在不太正常的生活环境压迫下,所做出的正常反应,你认为婚姻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吗?”

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不想娶你”。

倪萍形容,那是段没有尊严的日子,她和陈凯歌在一起时偷偷摸摸。倪萍说,你明明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却过着不清不白的生活。何况,倪萍一直帮陈凯歌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陈怀皑,端尿端屎;94年陈怀皑走的时候,陈凯歌因为拍摄时间紧张无暇分身,后事也是倪萍帮着料理的。她什么儿媳妇的孝道都尽了,却得不到一个名分。

接受许戈辉采访时,倪萍说,“如果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犯那样愚蠢的错误了。人年轻时非常盲目,也非常贪婪,总希望遇见世界上最杰出的男人,但这特别幼稚。”

一位老记者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1991年,倪萍和陈凯歌去杭州宣传,他亲睹倪萍坐在陈凯歌的大腿上。他还弄到一张照片,是两个人一起去一个什么馆,找了一个书法家,给他们写了一幅字——“伉俪情深”,两个人当时依偎在一起,在看那四个大字。

报道出来后,倪萍气疯了,记者被勒令道歉。他对着陈凯歌道歉,“我本意是想祝福你们……”陈凯歌却嘿嘿一笑,反问“什么事儿啊?我不知道”。

倪萍当时正在央视爬坡期,不能有一丁点儿丑闻,可想而知她多恨这位记者。这事儿发生之后,陈凯歌便和洪晃离婚了。当时是洪晃坚持要离婚,说若不离就给你戴绿帽子……

陈凯歌劈腿倪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年轻时候的陈凯歌很招女孩的喜欢,洪晃说:

我就是跟陈凯歌好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嫉妒。这真是一个特别特别不好的感觉。你突然间就会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女人都喜欢他?我就晕菜了,因为我没有试过抢一个东西。我虽然没有过泼妇的行为,但是有泼妇的欲望,这对我来讲是一个特别大的心理发现。我到最后为什么离开这个婚姻,就是因为我觉得它会把我最恶劣的一面带出来,那没有意义。

在倪萍之前,最早和陈凯歌传出绯闻的是许晴。陈凯歌拍《边走边唱》,这部电影的原作就是倪萍最爱的作家史铁生。原本女主角是马羚,可许晴更有手腕,迷住了陈凯歌,生生把她的戏份加成了女主角。

后来,这部电影还受邀参加海外电影节,原本请的是男主角刘仲元,陈凯歌不让,反而带着许晴到美加转了一圈。

《边走边唱》之后,陈凯歌筹备《霸王别姬》,他自作主张让许晴担任女主角,可是出品人徐枫坚持用巩俐。许晴可没有倪萍这么傻,这之后,移情尤勇。

即使陈凯歌已经离婚了,他依然没有娶倪萍的意思,以倪萍这种把尊严看得比天大的女人,她是万万不会说“娶我”这种话的。陈冲曾对倪萍说:“一个男人要真是爱一个女人,无论如何他都会娶她的。一个不打算娶她所爱女人的男人是没有责任感的男人,你决不能信赖这种男人。”

一语成谶。

陈凯歌认识陈红,是他为《风月》选角的时候。援引当时的一篇八卦报道,说是滕文骥把陈红介绍了过去,而滕文骥和陈红保持了多年不清不楚的关系。怎料,开拍时陈红却被换下,因剧组领导接到一封匿名信,称陈红在试镜的时候和导演有染,陈红因此痛失女主角,还被人指指点点……很多人猜测写信之人必是倪萍,因为她当时是陈凯歌的女友,很反对陈凯歌用陈红,这也是后来陈红和倪萍交恶的原因。

彼时也流传过一个八卦:

有一个美女颇有心计的和一名导怀上了孩子,那个美女站在大厦顶层给名导打电话以跳楼要挟其与自己结婚,后来还找媒体单方面开新闻发布会,逼迫名导奉子成婚。

此美女勾搭名导之时,还和另一T姓导演保持着恋爱关系,T导演为了找寻“失踪”的美女,甚至跑到北影厂见人就问。

事实上,当陈红宣布自己怀孕后,陈凯歌的确义无反顾的选择与她结婚,这对倪萍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因为《风月》拍摄的时候,曾有报道指陈凯歌和倪萍准备结婚,谁料想剧情突然反转。

回忆和陈凯歌的这几年,倪萍说自己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和陈凯歌分开,倪萍已经36、7岁了,面对猝变的感情,倪萍濒临干枯。

“其实我们都是很好的人,大家都要学会尊重发生,尊重选择,我跟他走近过,但从未走进过”,这是倪萍唯一一次直面她和陈凯歌的关系。

更可怕的是陈红落井下石,针对倪萍《日子》一书说,“有的人为了赚钱,写书把他(陈凯歌)描绘成喜欢年轻漂亮女人的负心郎,是那种抛弃夫妻关系而有了外遇的男人。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过书里写的那个婚约,他对那些女人没有爱情,我非常了解他。这只能说明出书的人没有魅力让这个男人爱上她、想对她有婚姻的承诺……”

倪萍非常大度的回应,“年轻时很在意这些,尤其是我刚到电视台那段时间,20多岁,报纸表扬一句,绝对会把报纸看了又看。现在啊,磨啊炼啊……心变硬了,脸皮厚了,如果为这些事所累,就是傻瓜,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

那之后,坊间传闻倪萍很快走入了婚姻,据说是她央视的同事。但是好景不长,他们在1996年戛然而止。

4. 森

1996年,王文泉介绍了自己的弟弟、摄影师王文澜与倪萍相识恋爱,陈凯歌与陈红1996年年底结婚,倪萍与王文澜在1997年也喜结良缘,《日子》的封面就是王文澜拍摄的。

怀上了王文澜的孩子时,她已经39岁了。因为是高龄孕妇,家人想让倪萍放弃,本来做人流的医院都约好了,但倪萍不舍,执意要为王文澜生下这个孩子。她只是想为自己的丈夫做点什么,因为他为了倪萍付出了太多太多。记得王文澜和倪萍恋爱那阵子,他问她婚后最想做的是什么,倪萍说想把山东的姥姥接来颐养天年,他真的为她在京郊通县农村的4亩地上盖了宅院。

1999年,他们的儿子森出生了。剖腹产。倪萍说,虽然打了麻药,但能感觉到肉都裂开了,紧张的不行了,旁边的医生为了让她转移注意力,一个劲的问她:“邢质斌今年多大?”

森11个月时,倪萍发觉他老是摔跤,很难站稳,眼睛好像有点不正常,不能注视,不能随着光线游走,抓不到眼前的物品。到医院去,结果很不乐观——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新生儿出生8—17周之间。

森的眼疾发现得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倪萍那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倪萍说:“作为母亲我并不是特别坚强,我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常常脆弱和无助。”

到了后半夜,她灯也不开,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姥姥劝她:“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我特别能理解倪萍的感受。我姥姥的独子是被货车撞死的,我姥姥跑来又是心脏复苏又是人工呼吸,可仍旧回天乏术。姥姥抱着她儿子的尸体,死活不撒手,她相信他一定能醒过来……那段日子她开始失眠,坐在卧室的床上,一根接着一根抽烟,黑暗中烟火明明灭灭,太阳升起时,面前已是满满一罐子烟蒂。

倪萍那个时候停掉了手上所有的工作,专心陪在孩子身边,她害怕森有一点点闪失,她会自责内疚死的。为了森,倪萍四处求医长达10年,“这10年,我们死了10回,活了100回”,倪萍在一次访问中说。

为了带孩子去美国治病,只要酬劳比来回机票高的活她都接。直到森10岁时,医生才说等以后结了婚再来复查。倪萍听到这话,满眼泪水,看着儿子说:“60岁再结婚吧,妈妈不想再来复查了。”

2005年,倪萍和王文澜离婚,当时《东方早报》就曾报道,让倪萍和王文澜婚姻破裂的原因,是森眼疾引发的矛盾。《东方早报》还抛出了另外一个说法——倪萍劈腿导演杨亚洲。

但不管怎么样,王文澜对倪萍的感情非常真挚,记得王文澜的一位友人回忆,当时电视上正播放一段倪萍主持的节目,在场的王文澜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看了长达20多分钟……二人正式离婚后,孩子由倪萍抚养,森每两周见一次父亲。

倪萍不想回应自己的情史,她觉得现在说还不是时候,也许老了那天,她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她对名誉、金钱这些东西也不再有任何欲望,她只希望儿子慢慢长大,身体健康,“等到他成人以后,挑一个让我们都满意的媳妇,让我可以在小四合院里帮他带带孙子,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5. 倪萍

倪萍喜欢做饭,煤气炉上总炖着东西。她在一张紫檀大画案上作画——画画这个爱好,是她跟苏小明学的。2011年,倪萍拿起画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朋友说她是华丽转身,她母亲说她是滑稽转身。

她特别不理解苏小明,但又特别羡慕她,“苏小明说今天要做头发,上午起来翻画报,下午上网看哪家理发店比较好,然后差司机去看人多不多。这三件事儿对我来说都没有过,哪家离门口近就去哪个。”

提到苏小明,倪萍的口吻总是充满戏谑:

苏小明每天睡到绝对自然醒,我问她什么是自然醒,她说就是睡到你觉得你自己该醒的时候……哎哟!我怎么觉得我每天五、六点钟就该醒了呢。

苏小明睡到自然醒之后先闭着眼睛喝一杯咖啡,这杯咖啡使她慢慢苏醒。之后,起来坐一会儿,再把窗户打开透透气。然后呢,洗澡——洗一个多小时澡。我就纳闷儿了,你是每天洗还是一个月洗一次?她说每天洗。我说那在里头怎么洗能洗一个小时?我怎么进去冲冲就马上就窜出来了?她说你是觉得水烫啊还是怎么着?

苏小明家阿姨十二点才开始上班。早上有事呢?苏小明就得强起来,这一天别提多难受了。下午就不困了吧?找朋友喝点酒,然后健身,健身回来要吃点鱼……

我说你每天都“吃点鱼”么?她说“嗯,差不多,我们不吃肉的’……那我看你上我们家那肉包子也没少吃啊!

倪萍对不熟的人忍,对身边人特不忍。她唯独对杨亚洲最宽容。

倪萍现在的丈夫是杨亚洲,全中国我最喜欢的导演,没有之一。倪萍2002年《美丽的大脚》后,和他合作过《浪漫的事》《雪花那个飘》《最长的拥抱》《大浴女》《没有语言的生活》《大太阳》《泥鳅也是鱼》《美丽的事》《晒幸福》等多部影视作品。他特别善于在摄像机中发现倪萍的美,就像王文澜能用相机捕捉到倪萍的美一样。这些男人错过了倪萍最好的年华,却能让她在自己的作品中重现光彩。

倪萍后半辈子真得杨亚洲负责。她现在腰不能久坐,腿不能久站,就是因为拍杨亚洲的《雪花那个飘》太敬业,零下十几度,把脚放在冰河里泡浸太久受了大寒落下的病根。

个性坚强者总有磨难。在之前一次采访中,倪萍说,“我不谈婚姻,没有资格谈”。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说,“我下辈子不想要父母,不想要孩子,不想要爱情,我就自己一个人过,要像苏小明一样,舒舒服服泡上一次玫瑰浴,点一支香烟,倒一杯红酒。”

身为女人只有美色和气质是不够的,只有阅历和智慧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脊梁和温柔的刀。

倪萍都有。

本文著作权归许老湿(id:xxoo16191069)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