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韩国电影牛在哪里?

韩国电影牛在哪里?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一部《釜山行》又带火了韩国电影,当我们谈论韩国电影时,谈论可能是急转直下的结尾和对人性细致入微的刻画、叩问。

近日,一部名为《釜山行》的韩国僵尸科幻电影一路从微博、微信火到了知乎、虎扑,在豆瓣上的评分甚至超出了8分,这一成绩在“限韩令”的背景下着实可以称为奇迹。

很多影评是立着这样的flag来夸它——“亚洲终于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丧尸片”、“你和苟且之间只有一个丧尸的距离”。

也有评论吐槽,在这部影片中,正常人类的智商下线、小女孩太圣母、孕妇太能跑、火车都能被僵尸拖慢等硬伤层出不穷。但是当《釜山行》成功地在社交圈刷屏时,它反映的问题还是值得探讨一二。

亚洲迄今为止最正宗的丧尸片?

《釜山行》的故事设定在一辆从首尔开往釜山的高速运行列车上,证券公司基金管理人石宇(孔刘饰)在女儿的生日那天带着她去釜山见离异的妻子,就在最后时刻,冲上了一位感染僵尸病毒的女生(首尔已沦陷),自此整个列车展开了死亡之旅。

同样是打僵尸升级的剧情,但是作为“本土化”的僵尸片,《釜山行》为了阐释“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的主旨,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加入了许多元素:

石宇——从冷漠基金管理人到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人,代表成功实现自我成长的父亲和良知觉醒的社会人。

小女孩——每次都是她的话点醒父亲,代表人类的良心和希望。

壮汉——几乎无私到无死角,代表正义和男性力量。

孕妇——不示弱会想办法,代表智慧和女性力量。

棒球小哥和妹子——虽然意志没有成年人强大,但是代表了青春和爱情。

流浪汉大叔——社会边缘底层人物,却在关键时刻牺牲自己,代表良知。

老年姐妹——身份差距导致开头互相嫌弃,但在最后时刻还是选择一起赴死,代表了亲情和觉醒。

反派大叔——作为片中唯一一个从头坏到位的反派,代表了冷血和自私。

于是在僵尸袭来时,主人公石宇一开始只顾自己不给孕妇开门,在被女儿的质问和壮汉夫妇的无私而感化后,开始正面迎战僵尸,拯救更多的人。

而在最后,当他们即将逃出生天时,却遇到正在变异的反派大叔,石宇在保护孕妇和女儿的过程中感染上了僵尸病毒即将变异,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换得她们的平安。这一段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让许多观众垂泪痛惜。

除了情节设置之外,《釜山行》的视觉效果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离不开韩国电影一贯对细节的注重。

比如变异时棒球小哥的高难度转体360°动作,据说是专业舞蹈家Jein Park亲自编舞,且不同“尸体”的动作各不相同。

还有各种僵尸堆、僵尸群、僵尸马拉松、僵尸赶火车……都在不断地冲击着观众的承受力。

所以,称它为一部总体成功的僵尸片,并不为过,但是如果将其捧至神坛却有些言过其实。

抄袭《卡桑德拉大桥》?

虽然有这么多的美誉,但刺猬君认为《釜山行》还是没能达到评论给出的高度,其根本原因是人物刻画过于刻板——《釜山行》人物脸谱化非常严重,除了男主人公的脱胎换骨外,其它的角色都从一而终地或好或坏,这是比“为什么僵尸在后面追还不关门”更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釜山行》中密闭车厢内的极致紧张体验,在经典灾难片作品《卡桑德拉大桥》中已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卡桑德拉大桥》的故事背景是冷战时期,一名感染肺鼠疫恶性传染病菌的恐怖分子逃上了开往瑞典的火车。为确保病菌不被扩散,有关方面下令封死列车,并让列车改道开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人为制造翻车事故以掩盖真相。

车上有着知名的医生张伯伦、他的前妻同时也是作家的珍妮弗、经历过大屠杀的犹太老人、军火商太太和毒贩情人、黑人警察和年龄不一的小孩。

来自北约阵营的美军上校认为掩盖真相的重要性胜过救活无辜人类,而把列车能否顺利通过卡桑德拉大桥交给命运来选择。。。。。。

上校和研究中心医生的口头冲突、试图通过救人来换取政府信任的医生与置若罔闻只顾封锁列车的士兵之间的矛盾,以及更多碎片化的小细节,诸如对屠杀记忆的恐惧与逃避、对爱情的执着与背叛、对正义和追求与妥协……这些矛盾都因为对各类人物的背景和背后的利益有了较为明确的交代而显得更为丰满,也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

纵观全片,被指抄袭《卡桑德拉大桥》的《釜山行》,在细节和背景设置上,和前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引起共鸣的,是同情是感慨,更是深层次对人性的拷问

尽管《釜山行》中许多地方都漏洞百出,但是最后结局又重新回到了真正的韩式叙事——当小女孩和孕妇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即将到达釜山,在黑暗的隧道踽踽前行时,却要面临着被守卫士兵当作僵尸格杀勿论的命运。

看到此时,《釜山行》终于回到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追击者》中,妓女逃到小店以为得救了,却因女店主向偶然路过的真凶透露了行踪最终绝望被害;

《杀人回忆》中警察大叔以为只要检验完DNA就可以抓捕显而易见的凶手了,却发现DNA不匹配无法逮捕嫌疑人;

《恐怖直播》中有认罪倾向的恐怖分子在主播先生的救援下竟被警察一枪打死……


《追击者》海报

这种快要见到光明大结局时,或悬念再起,或直转之下的特殊风格,让“韩国电影”日益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类型(genre)”。但更深层次贯穿韩国电影始终的,是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拷问。这类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韩国电影人对行业发展大力的争取——电影人们坚持不懈的抗议,促使政府加大对电影行业的扶持和建立电影分级制度。成功的抗争让韩国电影人可以跳出制度和审查对电影创作本身的限制,而能更加直接、深入地剖析社会问题。

早在1998年12月,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组织,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爆发了轰动一时的“光头运动”,电影人以剃光头的方式在汉城(今首尔)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

此后的1999年1月和2000年12月,韩国国会两次通过“国产影片配额维持决议案”——“在韩国电影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0%之前依旧实行现行配额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本土电影。拍摄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导演金基德认为,韩国电影的崛起有两大法宝,其中之一就是电影配额制。

而制度方面,在电影人的强烈抗议下,1984年韩国政府便废除了审察制度。此外,1996年出台的分级制度,隔离了少儿不宜电影,划定了有序的影片边界,类型的分离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电影人的创作力——各种批评政府、大财阀以及血腥暴力但深刻的电影,如《亲切的金子》《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等频频诞生。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片截图

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说的,“文化的进化离不开诚实而强有力的故事,如果不断地耳濡目染于浮华、空洞和虚假的故事,社会必定会走向堕落。我们需要真诚的讽刺和悲剧、正剧、喜剧,用明丽素洁的光来照亮人性和社会的阴暗角落”。

无论是在犯罪片《熔炉》《素媛》《追击者》,还是在战争片《太极旗飘扬》《高地战》,甚至是《春夏秋冬又一春》《色即是空》里,都可以看到不同境况下善恶与死生之间的抉择。


《素媛》海报

这些抉择往往不是无往不胜的英雄做出的,而是那些小人物在经历内心深处的斗争后,选择了善或恶,继而影响了事情的走向。

和《釜山行》同时期上映、在韩国也是大热门的《隧道》便是以刻画人性作为主线。对于韩国观众而言,这部影片因为勾起了对“世越号”沉船事故的集体记忆而更有意义:

河正宇饰演的李正洙被埋在坍塌隧道里,他的求生牵扯出了企业、政府、媒体、救援队之间对于生命的看待与探讨。在与外界失联后,企业认为久救不出耽误施工而要求放弃,政府官员只顾形象政绩对人心漠不关心,媒体追求热点忽视救援原则,只有救援队队长还不肯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而人性最为闪光的地方,在于被困在隧道的李正洙找到另一个被困者时,犹豫再三后,还是把自己的生命之水分给了她。

因为有了犹豫,有了和本能的对抗,才有了最后向善选择的可贵。

正如国内前几日白银连环杀人案真凶落网,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杀人回忆》《追击者》等再度引起热议一样,人性始终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难以简单归因于一个明确的缘由,将这种复杂性呈现出来的过程亦然。对人性、对社会问题的拷问永远是推动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韩国电影吸引人们的,或许正是通过对社会现实中,个体面对考验时做出选择的刻画,来思索人性本身的善与恶——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自己内心深处埋藏最深的正义与邪恶。

《釜山行》预告片:

韩国丧尸大片《釜山行》震撼预告片! 在线观看 - 酷6视频

本文著作权归刺猬公社(公众号ID: ciweigongshe)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