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百货商场现在怎么样了?

财经网
背景:百货商店承载了一代人记忆,大到婚嫁用品、扯布裁衣,小到锅碗瓢盆、针头线脑,都离不开这些百货商店。这类老百货商场,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最多时北京市有将近上千家、分属供销系统和百货系统,如今,在大型超市、网上商城等的挤压下,这些百货商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国营百货商店的玻璃柜台下,雪花膏、搪瓷盆、回力鞋、纽扣。。。。。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商品,在今天,看起来不免会有一种穿越的错觉。

我们经常能从新闻中看到各地国营百货商店经营困难、倒闭的新闻,北京的国营商店也由最多时近1000家,减少到现存的不到10家,国营百货商店真的无法融入进这个时代,要被21世纪的人们抛弃吗?


国营百货商店:有人欢喜有人忧
>>友谊商店:货签泛黄,员工只等退休

1964年,北京友谊商店在东华门大街25号开业,主要服务外国来访者。当时,友谊商店的口号是:“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这里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汇券停止使用后,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进入友谊商店消费了,同时,大批民资、外资零售巨头蜂拥而入,友谊商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迷失。
如今,在一排排白炽灯管的照射下,友谊商店三层珠宝玉器古玩物件数年如一日地被陈列在玻璃柜台里,平日硕大的卖场里整整半天难觅一个顾客,售货员随意闲聊,或是玩手机打发着时间。

友谊商店柜台销售人员张一峰(化名)告诉北青报记者:作为国企,商场确实有销售任务,但完不成也没办法。现在来友谊商店的,都是国内的一批老顾客,外国人来的少。有一批喜欢逛老字号的人定期来,但年轻人不感冒,一般转一圈就走了。他自己没有什么目标,就是等着退休。
>>永安路百货:旺季人挤得满满的
永安路百货商场于1958年1月1日开始营业,属于国营企业。开业初期,生意十分火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大型超市的兴起,商场逐渐被淡忘,生意一落千丈,而近些年又好起来了。

永安路百货商场面积不比大超市,装修也十分陈旧,但里头衣物鞋帽、布料床单、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把社会主义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作中去!”、“争取更大的丰收,献给社会主义”、“人人搞革新,生产大跃进”,贴在墙体上方的标题和宣传画,流露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色彩。

相比超市里日新月异的生活用品,永安路百货商场里卖的各种“老品牌”几乎十几年都没涨价:不到十元的雪花膏、五十多元的回力运动鞋、十几块钱一个的发条铁青蛙。


“这儿的东西便宜,特别好,都是老牌儿,别的地方买不到”,刚从商场出来的一位老太太说着,不忘展示她买到的东西:一块五一包的宝贝嫩肤霜,8块钱一瓶百雀羚擦脸油。“都是咱老北京用的,知道的都到这儿买”,她说。

负责管理文具柜台的店员告诉记者,除了中老年人,不少年轻人也会在周末时前去购物,法条铁青蛙、万花筒、彩虹圈等都是他们小时候的玩具。“旺季人特别多,整个商场挤得满满的。”

除了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日用品,永安路百货商场还有很多“老掉牙”的东西,比如煤油灯。据悉,煤油灯这种“老掉牙”的物品,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作为家居装饰,二是作为电影道具。

永安路百货商场满满的“情怀”不仅体现在墙上五六十年代的标语上,由于很多员工本来就在商场工作了几十年,站在玻璃柜台后,他们本身就是一道“怀旧”的风景。
“59年了,再过1年就满60了”,一位在永安路百货商场工作了30年的店员说道,给客人算账时,他“噼里啪啦”熟练地打着算盘。
相比计算器、POS机,木制柜台、算盘和“海魂衫”、“搪瓷杯”看起来更加和谐。

路在何方?
同样是老式的国营百货商店,为何不同的商店境遇差别如此之大?门口罗雀的北京友谊商店错在哪里?永安路百货的制胜之道是什么?
这与百货商店的市场定位有关。
老式国营百货商店由于其国营属性,有着独特供应链体系、员工销售文化,当国营百货商店和大型超市、网上商城相竞争的时候,国营百货的成本、效率、购物体验等等,都无法占优,但如果国营百货商店将自己的目标客户确定为喜欢老物件的中老年人,和怀念八九十年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那么,国营百货商店在其文化底蕴,供货渠道等等方面就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2005年起,国内悄然刮起了怀旧风,这正是国营百货商店打翻身仗的好机会。
据了解,虎坊路百货、永安路百货商场近来的月销售额都达到了二十多万。虎坊路百货的经理张东玲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大概从四五年前开始,逛老百货的年轻人才真正多了起来,逛百货是为了寻找小时候的记忆,买东西更多的是为了收藏。从2008年开始,几家老百货陆续扭亏为盈。”

怀旧风、复古风刮起来之后,不少网店,南锣鼓巷、鼓浪屿等景区小门店也开始跟风卖海魂衫、搪瓷杯,但相比国营百货商店,他们这些都只不过是“比猫画虎”。
对于“怀旧风”的产品,国营百货店有着独特的进货渠道。
在虎坊路百货,张东玲拿出了一盒红五角星,包装盒上生产日期是1973年。“这些都是库存,可以说是卖一批少一批了,但架不住库存量大啊。”张东玲说,这样的东西经常整盒整盒地卖出去。而凭着这些年和厂家建立的关系,即使有些货物店里每年的销售量不大,厂家每年都会给留着一份订单。
据悉,许多“跟风”售卖老国货的网店、景区小店大多是从这几家老百货商店进货,还有一些剧组甚至干脆直接把这里当成了道具店。

许多国营百货商店仍保留着算盘算账,账本记账的传统
另外,国营百货商店亦可尝试打造“怀旧”IP,以拓宽销售渠道。
故宫博物院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打造文化IP的范例。

故宫博物院不仅将销售搬到了线上,而且在微博、APP等渠道进行了“故宫”这个概念的推广。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营百货商店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如今移动互联网大浪淘沙的时代已然来临,必将再淘汰一大批百货店。
相比其他百货商店,国营百货商店有着自己核心竞争力,如果能搭上“怀旧风”和“IP热”的快车,打造“怀旧”这个独特的IP,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国营百货商店便可在将来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本文首发于财经网,参考资料:北京青年报、中新网、法制晚报等 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