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一定不能错过的丧尸电影

头条文章
摘要:《釜山行》片长118分钟,属于高能丧尸片,满血满蓝的丧尸见人就咬,手无寸铁的人奔跑逃命,有绝望的哭喊有心碎的分离有人性的暴露,节奏恰到好处,音效让人惶恐,可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亚洲丧尸电影。
这又是一部不得不说的韩国电影,
被称之为史上最佳“亚洲丧尸电影”,
期待了很久,
但由于各种原因,昨天才撸完片,
如果说满分是5分的话,
我给这部电影4.5分。
要问0.5分丢在哪儿?
下文开说。
哦,对了,
这部电影叫《釜山行》。

近几年风评不错韩国电影,总的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温暖治愈型。例如,《阳光姐妹淘》式的青春友谊,《建筑学概论》式的纯爱等,这些在和煦阳光下的小情感小苦恼都是治愈的。
一种是黑暗极端型。例如,《哭声》式的绝望,《熔炉》式的呐喊等,这些在阳光背面努力求生的人,最终还是被黑暗吞没。
你要问《釜山行》属于哪一种,我答不上来,片中有让人心寒的桥段,但最后的结局相对而言,又带着希望,也许是上述两种类型的中合体。
《釜山行》片长118分钟,属于高能丧尸片,满血满蓝的丧尸见人就咬,手无寸铁的人奔跑逃命,有绝望的哭喊有心碎的分离有人性的暴露,节奏恰到好处,音效让人惶恐,可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亚洲丧尸电影。

从丧尸片把握成熟的欧美影视剧市场来看,《釜山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僵尸片,和欧美丧尸片一个套路,有看似必死无疑又绝处逢生的惊险,有末路狂奔也有绝望,有被丧尸感染,有煽情的生离死别,这些固有的元素在《僵尸世界大战》、《行尸走肉》等剧中都看到过。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釜山行》。
片中奶奶在临死前,拨通她儿子的电话告诉他,奶奶全心全意地爱着她孙女,可为什么她的孙女一心一意想去找妈妈呢?(水总往低处流的“亚洲”亲情)
片中的父亲在危机关头利用强大的人脉,获知很多寻常人获取不到的最新消息。(人情世故)
和欧美丧尸电影最大的不同,应该是亚洲人不怎么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釜山行》中没有塑造个人英雄,主角本是个利己主义者,在最初逃命中漠视他人生死......
这些元素的融入,让《釜山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僵尸片。

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没进行剧情简介,小白不想剧透太多,毕竟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借用一下豆瓣上的剧情简介吧。
一场神秘的病毒疫情爆发,让整个韩国陷入紧急状态!一种尚未识别的病毒席卷了整个国家,韩国政府宣布全国戒严。
而那些乘坐火车前往釜山(成功避免病毒爆发的城市)的人们,则必须为自己的生存而战…… 453公里,从首尔到釜山的距离。 为了保护亲人朋友,他们将为生存殊死一搏! 要活命,快上车!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是:
——整个故事围绕在疾驰的列车上,相对较密闭的空间,加剧恐惧。
进入火车站人较为密集的地方安检严格,火车上的旅人手无寸铁,无刀无枪,片中的人对抗丧尸就是亡命的奔跑,用棒球棒来抵抗追上来的丧尸。
火车上空间狭窄,人头集中,丧尸爆发时,人们只能关起身后一扇又一扇的门来抵御,地方越狭窄,人就会越恐惧,毕竟能逃命的地方只有一节又一节的车厢。

——列车上,三个男人为了救出各自重要的人,与丧尸殊死搏斗的那段戏非常精彩。
他们能拼命的武器也就只有棒球棒和自己的四肢。

这段打斗戏,恍惚我看到了香港电影的影子,一招一式,甚至是拍摄角度都似曾相识。
片中那个利己主义的单亲爸爸石宇也是从这里开始慢慢改变,当三个人面对列车丧尸,多多少少会有生死与共的感受,三人和谐相助,最终救得各自重要的人。
此时的石宇内心发生着变化,他突然感悟到这个世上有很多东西比自己更重要,更想去守护。

强烈对比总能直接让人领悟到一番道理。石宇和胖子还有棒球学生救到了孕妇,孩子,老人还有残疾流浪汉,向着安全的车厢全速前进中。
可安全车厢里的人,却不肯打开希望之门,将他们拒之门外,而这些人背后又是汹涌而来的丧尸。
胖子牺牲了自己,为其他人获得安全争取了时间,他们砸破车门,本以为会获得安全,不料想待在安全车厢的人们开始谴责他们,要求将他们隔离起来。
强烈对比下,人性的自私阴暗面被翻出来,赤裸裸的呈现在观众眼前,此处多想骂一句脏话,但转念想,如果是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又会怎样呢?我答不上来。
亚洲人很讲究因果报应,自己种下的恶果最终将会自食,那些安全车箱自私的人最后沦为了丧尸的口中食。

受胖子行为的影响,石宇在后来一直保护着孕妇和女儿,在胖子死后,这让观众多了一丝丝欣慰和温暖。

石宇最后为了保护孕妇和女儿秀安,在货车上与这个害死很多人的自私变异者进行着殊死搏斗,这段打戏也很精彩,一招一式,很成龙。
最终,石宇打败丧尸,但自己也受到感染,为了不伤害孕妇和女儿秀安,他选择自己跳下火车,我想,这一刻的他已经彻底跳脱了利己主义,死而无憾了。

电影最后的这一段镜头表达也挺有意思。
开始,孕妇和秀安跳下火车走进山洞,是从光明走向黑暗,前途一片漆黑,二人也失去了最亲的人,信念似乎在这一刻要崩塌,感觉已经绝望。
但当秀安的歌声响起时,回荡在整个山洞里,前方的部队确认二人并未受感染,积极采取营救,这时的镜头则是从黑暗中迎着二人走向光明,说着生的希望。
这是个好的结局。

讲个细节。
电影中,无论是列车上还是人们的手机里,新闻总在安抚民情,告知他们疫情已稳定,丧心病狂的人已被镇压,这只是极端分子的行为。
看似安定民心,却容易麻痹大众,细想下,似乎批判了有关部门的“欲盖弥彰”的处事风格。
回到开头,为何会少0.5分?
片中部分煽情片段有一点点拖沓。
再者就是,我个人来说,不喜欢这样的特定结局,小孩和孕妇象征着生和重建的希望,本是好的。
我喜欢《哭声》那样的结局,绝望到没有一丝生的希望,让观影的人更直观的了解导演表达意图,矛盾可以更尖锐点,批判才能来得更猛烈些,悲剧的结局总能让人更加印象深刻,也许这样才会得到改变。
总的来说,我的心愿依旧是世界和平。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一条吃青春的狗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