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电视行业该怎么求生?

新浪热点
导读:不可否认,当下观看电视的人数在不断减少。不过,电视仍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同时无论是传统的电视人还是新兴的视频大佬,都在为拼出一条未来的电视路而奋斗。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台湾某军官负责每天看中央7台,然后退役之后干养殖去了”,眼瞅着出现了一个《致富经》的忠实观众。这条段子最早出现在《舌尖》导演陈晓卿的微博,还配上文字“多看电视少看手机”,引来众多网友对“观军事,知农业”的CCTV-7大肆调侃。

虽然真假未知,可一想到从前那些被忽视的电视频道竟然有如此妙用,我等吃瓜群众不免兴奋:原来还是有人看电视啊!

“客厅+电视”的老配方过期了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电视被固执地认为是“陪伴者”。
传统的客厅不外乎老三样:沙发、茶几,电视柜。许多人买电视、把电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好像只是一个正常人必须恪守的准则。客厅加电视就是的标配,容不得半点质疑。电视则控制和左右着一个家庭的话题,社会应该流行和不流行什么,几乎是电视说了算。
几日前,南方周末在《为什么我们的客厅容易撞脸?》一文中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看电视,真的是一个家庭里最隆重的活动吗?”如果按照现代社会,不得不回答:虽称不上“最”,但也挺隆重。全家人能都坐下来,几张脸踏踏实实冲着电视,不发微信不玩手机,简直太难得了。
随着生活习惯、设计理念的变化,一些人选择人用的投影代替客厅的电视,或者索性什么都不要。
更多人的不看电视的原因无外乎因为网络的发展,网上资源增多,电脑和移动终端在生活中的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变不一定活,但不变一定死
不可否认,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
皮尤研究中心在对4654 名国外成年用户进行追踪调查后,于今年6 月公布了《2016年社交新闻阅读习惯》报告,结果显示62% 的成年人都在社交媒体上阅读新闻。且年龄越轻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越高,在18 岁-29岁群体中社交媒体的比重为35%;而大龄群体则还是倾向于通过电视渠道来获得新闻,在65 岁以上群体中有线电视的比重高达43%。

而根据艾瑞在2016 年1 月至3 月的调查数据,国内60.8%的新媒体用户将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作为最近三个月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而传统的电视新闻比例则只有42.6%,而且在未来该比例还将会继续下降。
里约奥运会将部分人带回到了电视机面前,可就连整体收视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的奥运会也难逃电视观众减少的命运。
8月21日央视转播女排决赛创造了70﹪收视率的神话,是2016年春晚的两倍,但是同2012年伦敦相比,整个收视市场开机率下滑17﹪。这个数字基本与NBC在美国市场的收视率下滑相当。
根据尼尔森的电视收视率调查结果显示,里约奥运会的美国电视观众数量要比此前的奥运会大大减少。2726万美国人通过电视收看了开幕式,家庭收视率16.5%,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数字则是4065万,下浮了32%。在中国,有多少人是从朋友圈的热文和表情包里认识了傅园慧,却没有在电视机前看过她的一场比赛。
“守在电视机前”似乎正在变成一种夸张地形容。可谁会眼瞅入坑而不自救?电视行业正在经历巨变。

传统的电视大哥也想继续当将军
我们总在谈未来电视,殊不知真的有一家“未来电视有限公司”。如此中二的名字,竟然是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旗下的子公司。

不过这官网做的可一点都不未来…
如果说芒果台在年轻人群中影响巨大,那央视则是老少通吃。不过成立将近60年的中央电视台也同样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
201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以“央视新闻”为品牌,相继推出了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三个媒体平台,形成了“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发展格局。央视凭借庞大的受众基础,为“两微一端”也带来了可观的流量。以“央视新闻”微信为例,在刺猬公社监测的“全国电视微信公号排行榜”中,“央视新闻”一直以较大优势保持领先。(点击查看最新一期全国电视微信公号排行榜,《全国电视微信公号排行榜(8月28日-9月3日)| 刺猬公社出》)
“央视新闻”微博主打首发、微信注重互动、客户端发布视频三管齐下的格局也补充了电视节目中单一的报道形式。

通过“两微一端”还增强了传统节目的用户粘性,根据央视索福瑞研究显示,微博讨论量每增加1﹪,可以带动节目的达到率增加0.248﹪,收视率增加0.1﹪。
在今年4月“常州毒地事件”中,央视新闻频道在4月17日中午的新闻直播间栏目首播《不该建的学校》,当日15时@央视新闻 将视频重新发布在微博上,并配以“中学搬新址近500学生身体异常”的标题,就此引爆舆论。将央视的优质内容与各终端有效连接,从而达到了央视新媒体与用户的有效互动。
在今年欧洲杯前夕,未来电视和小米电视谈妥了合作,未来电视通过小米电视和小米盒子为用户转播和点播欧洲杯全部51场赛事及特辑。
央视市场研究总经理徐立军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电视人:媒体融合是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相向而行的会师之路,绝不是替代与被替代、颠覆与被颠覆的零和游戏。
另外传统的电视行业,尤其是地方广电也在不断升级针对本地的精细化服务和内容提供。它们在本区域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即使是位于金字塔尖的互联网巨头也无法在一城、一地建立起规模化的入口,形成全面市场优势。

视频大佬冲向战场
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途径日渐丰富,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手机浏览网络视频都已经变成习惯。
智能电视是电视升级的第一步。国内各大彩电巨头不再单一地强调视觉体验,早已开始了对智能电视的探索。智能电视盒生产厂家也紧随其后,以电视盒搭载安卓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电视智能提升。

2013年,作为视频节目供应商的乐视网与富士康宣布签约开拓智能电视市场,乐视网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当传统彩电业正在以硬件盈利时,乐视布局了正版影视版权内容库。进入电视领域后,乐视提出了“两倍性能,一半价格”的口号。
乐视的生态系统简单来说是基于视频产业和智能端,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全面打通。而在这个链条中,乐视网、乐视体育、乐视影业来提供内容。巨型显示器的智能电视,不再受制于电视台的“节目表”。
当年乐视超级电视一出,市场几乎出现一边倒的声音:不看好。在进军电视行业三年后,乐视已经成功赶超多个驰骋电视业多年的“老炮”。
同样从内容软件冲向电视机硬件的还有芒果TV。
芒果TV作为湖南卫视新媒体机构旗下的唯一的网络电视平台,最大的优势即是湖南卫视在全国范围有巨大的观众群和丰富地内容资源优势。为了打造自己的互联网视频平台,2014年湖南卫视宣布,湖南卫视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自制节目,只由“芒果TV”独家播出,在互联网版权上一律不分销。

有人觉得芒果太傲娇,但是走上独播道路后,芒果TV凭借过硬的内容和良好的口碑,用户量迅速攀升。到了2015年初芒果TV的日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虽然与优酷土豆、爱奇艺等具有仍有差距,但是也稳稳进入了视频业的第二梯队,品牌效应已经打造完成。2016年6月,芒果TV 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募集资金近15亿,市场估值135亿。
8月,芒果TV发布了最新研发的操作系统MUI(注意,不是MIUI),未来将搭载芒果盒子、芒果电视等硬件产品,用户打开芒果电视将会看到所有内容以频道化的方式持续不断7×24小时进行播放。芒果电视不同之处在于,出厂的时候会免费安装所有的视频APP,并且提供一个开放平台,给所有用户开发者上传应用。芒果TV CTO 黄冬称,“我认为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所有用户都爽。”
芒果TV搞机的成果如何,得等到年底见了真机才知道。目前唯一确定的是,电视正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越来越多的视频行业玩家进场。

电视的未来究竟是APP
还是超级大手机?
电视确实需要变革,但是现状却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电视的一些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
首先是渠道和终端优势。客厅大屏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最终要的视听终端之一,其“沙发后仰式观看”和集体观看都注定了不可能被手机小屏取代。从内容方面看,很多优秀的节目内容如《我是歌手》等仍然首发电视,通过电视大屏使其成为“现象级”。在广告投放方面,电视能够实现规模投放,在短时间内触达最多的受众。全球第一大广告主宝洁在几年前削减电视预算之后,从去年度又开始加大了电视广告的投放比例。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之后,广告金主们又认识到自带家庭共享属性电视广告的重要性。
就像有人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八部《乡村爱情故事》,有人真的喜欢看农业频道的长毛兔养殖。有需求就有内容,存在即合理。

《乡村爱情故事》剧照
电视遇上互联网,这个议题已经产生了有10年以上了。刚开始的时候整个电视行业对网络视频不以为然,然而过去10年的情况不断地发声变化:网络视频质量提升,业务形态迥异以往,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走向网络视频。电视台、电视内容商、电视运营商不得不正视网络视频和移动端的挑战。
电视虽然作为一种传统的科技产品,但由于它的创新与进化以及它作为家庭大屏幕中不可或缺的一块,使得它在未来各巨头的智能家居战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5 月 25 日,据美联社报道,苹果掌门人库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场科技与新创公司的会议上表示,“应用程序将是电视的未来”。全新的第四代 Apple TV 于去年 9 月份正式公布时,苹果就曾表示未来将专为电视打造的众多精彩应用,为客厅带来开创性的全新体验。
电视变成应用,意味着内容供应商要开发“适合所有屏幕”的内容,从电视到电脑到平板电脑到智能手机进行多屏互动,旨在通过全屏幕覆盖,达到对目标观众的全时段、多维度曝光。
商业视频网站在拿下PC屏幕之后,开始进入移动屏幕,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近日,乐视网发公告称,乐视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关于CIBN互联网电视的合作,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这使得乐视终于摆脱了3年来“无照裸奔”。同时也意味着主管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的准入开始放松。
在CSM媒介研究中分析2016年的观众结构可以发现,25-54观众占总体观众的51.5﹪,是整个电视收视市场的中坚力量,年轻观众有所回升。刺猬君认为,这是电视转型升级,用“TV+”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成效。
电视黄金时代正在远去,可保不齐白银时代就来了。电视机终端全面智能化的到来,未来互联网电视将成为主流的电视服务形式。
电视可能不会死,毕竟眼睛坏掉的一代老了,还得看大屏幕呀。
本文作者王倩,首发于刺猬公社,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