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另一种奥运

新浪热点
摘要:残奥会正在举行,但关注者寥寥。但这不重要,因为努力向上生长的人,终将成为自己的英雄。其实,每位残奥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都足以写成一本小说。
2016年9月7日,第15届残奥会在里约热内卢开幕。8月3日,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由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担任。代表团总人数为499人,其中运动员308人,平均年龄26岁,全部都是业余选手。他们代表了中国8500万残疾人内心深处的期望。
坦率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残疾人运动员。在中国残联体育部的支持下,在跟随“再站起来公益项目组”两个月往返5座城市的拍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他们个个健康开朗,相貌俊美,完全改变了我对残疾人的认知。
15位运动员,大部分从没化过妆,也没见到过自己化完妆的样子。尽管最初每个人都有些羞涩和忐忑,但是最终我拍下了他们温暖的样子。
这些运动员除了幼年患病,大多数都经历过重大车祸事故以及各种人生波折,每个人背后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部曲折的小说。但他们面对镜头露出的是坦然和灿烂的微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坦然和微笑的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泪水和决心。
看着他们在照片里的样子,你会相信,所有的挫折和不幸,都会让你看到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和可能。
轮椅击剑队

荣静(廖璐璐/图)
2016年9月7日里约残奥会开幕式上,荣静将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荣静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发高烧导致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右腿残疾。2005年在沭阳县举行的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上表现极为突出,被推荐到省击剑队训练,从此走上了残疾人轮椅击剑的运动生涯。当年她就在波兰举行的轮椅击剑比赛上夺得了1枚银牌。

荣静(廖璐璐/图)
训练中的荣静穿着厚厚的训练服,一遍遍做着重复的动作。固定的轮椅随着荣静的动作一遍遍的起来落下发出铛铛的声响,半天下来,衣服已经全部湿透。8月31日,中国残疾人轮椅击剑队抵达里约,荣静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段话:“十三年,两代人。文人与武人!不忘祖辈家训。小时候我以您为傲,今日望您以我为荣!拼吧,老姑娘!”

荣静(廖璐璐/图)
荣静是个爱拍照的女孩,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对美充满向往。很多自拍的照片都是一跃而起,充满朝气。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她手心里磨出的老茧和健壮的双臂,可能无法猜出她是一个运动员。

叶如意(廖璐璐/图)
对于轮椅击剑这个对抗性强烈的项目,夺得过两届残奥会冠军的叶如意的性格却像水一样平静、温和。教练指出他缺少必胜的欲望,但是对于他来说,现在的比赛动力是源自内心的责任和对国家荣誉的捍卫。
说起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的遭遇,至今印象深刻。面对国外运动员的蔑视和无礼,他用最后的比赛成绩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和敬意。当国旗高高升起的时候,如意热泪盈眶,第一次体会到了国家荣誉深刻的含义。

叶如意(廖璐璐/图)
沉稳、智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叶如意战胜对手的法宝,对于这项体育项目的由衷热爱让他不断苦练和钻研。2004至2015年期间,他在法国,波兰,意大利,香港等系列世界杯站比赛中取得了18金7银8铜的辉煌战绩。
当下,叶如意最大的理想就是在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男子A级个人和男子花剑团体上打出佳绩,夺得金牌,不辜负关心他的人们的期望,争取给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期望能在工作中带动更多的人去了解残疾人体育,让更多的残疾孩子去享受残疾人体育的快乐,加强他们伤后的身体素质,锻炼心理状态,能跟健全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
乒乓球队

闫硕(廖璐璐/图)
7岁的时候闫硕因为一场车祸,失去整条右腿。从那时开始,拐杖成了他的右腿。18岁,闫硕以全国锦标赛单打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训练。平时的闫硕是个腼腆的大男孩,但是一上球场,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虽然拄着拐但是灵活的就像一只兔子,打起球来充满杀气。

闫硕(廖璐璐/图)
2015年德国公开赛TT7级团体冠军、单打亚军;2015年约旦亚洲锦标赛TT7级团体冠军、单打冠军。

赵帅(廖璐璐/图)
2016年夏天最热的日子,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训练大厅里空调开的很足,一个穿黑色运动服的男孩练的尤其卖力,每一个姿势都带着狠劲,汗水顺着脸颊一直流,身上的运动服已经全部湿透贴在身上,像换了一个颜色。他叫赵帅,4岁时候因为车祸失去左臂,左腿留下疤痕,右手大拇指无法紧握球拍,所以需要用一个黑色松紧带套在拍子上。你会不由自主的被这个打球的男孩吸引,他的专注和热情渗透在他的每一个动作中。
12岁的赵帅开始和喜欢运动的父亲打乒乓球,2009年被选入河北省残联队训练,进入国家队训练。在第十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赵帅一举夺得乒乓球TT8级男子单打金牌,并和队友摘得男子TT8级团体金牌、伦敦残奥会冠军。

赵帅(廖璐璐/图)
换上休闲服的赵帅和他的名字一样,阳光帅气。这个失去左臂的男孩在伦敦残奥会夺冠的故事充满戏剧性。这是一场逆袭的比赛。决赛当晚,排名世界第一的赵帅在8:11先失一局,之后他调整战术、加强进攻、成功逆转,以11:5赢了第二局;第三局双方一直打到15平,但最终赵帅以17:15取胜;第四局赵帅一路领先,最终以11:4战胜理查德夺取金牌。赵帅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胜的决心,是他扭转战局的法宝。
皮划艇队

虞小伟(廖璐璐/图)
2016年里约残奥会,皮划艇第一次成为比赛项目。
2015年我国组建残疾人皮划艇队,由曾经执教孟关良取得奥运会冠军的金牌教头李戴源担任。刚组队时,队里十七八个队员,身体条件比虞小伟好的也有,但通过艰苦训练最终留下并取得里约入场券的只有两人,虞小伟是其中之一。
由于虞小伟从小患有小儿麻痹,腰以下的功能完全丧失,无法独自行走,更别提游泳。许多人由于难度太大选择放弃项目,他却选择了坚持。经过不懈的努力,虞小伟不仅学会了游泳,还逐渐掌握了皮划艇的操作技巧,经过2016年的冬训他的卧推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10公斤。

虞小伟(廖璐璐/图)
2016年5月,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2016年世界残疾人皮划艇锦标赛上,虞小伟以50秒596的成绩斩获KL1男子200米冠军。世界残疾人皮划艇锦标赛的赛场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虞小伟也获得了进军里约的入场券。

谢毛三(廖璐璐/图)
来自浙江温州的谢毛三,儿时高烧导致小儿麻痹,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选拔,她还在镇上自己开着一家小鞋店。经过朋友的推荐,她知道了残联选拔运动员的消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参加了考试,没想到被皮划艇队的李教练看中,进入皮划艇队开始训练。
因为谢毛三在队里的训练非常刻苦,人又聪明机灵,李教练和队员们给她起了个亲昵的外号“三毛”。
她在2016年5月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世界残疾人皮划艇世界锦标赛KL1女子200米比赛中,获得第5名的成绩。由于国际上要求皮划艇运动员要经过两次国际大赛才能定级,2015年11月才进队训练的她没有机会参加更多的国际大赛,级别定不了,所以与这次里约残奥会失之交臂。

谢毛三(廖璐璐/图)
无法参加残奥会的“三毛”,经过李教练的沟通和交流,她留在队里无私地给参加残奥会的两位队友虞小伟和王丹琴做陪练。虽然,“三毛”参加不了奥运会,但她希望她的队友们在奥运会上获得最好的成绩。

王丹琴(廖璐璐/图)
32岁的王丹琴在运动员的年龄里并不算年轻,2015年2月才开始学习皮划艇这个项目,但是她进步飞快。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参加奥运会。
第一次训练,王丹琴的皮划艇在湖中间发生侧翻,当时不会游泳的王丹琴穿着救生衣落入湖中,她回忆说:“下去就知道了,一点都不用担心,死不了,会浮起来,死不了,就继续!”
经历各种磨练,王丹琴变的越来越有胆量和拼劲。用短短的一年时间取得了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世界残疾人皮划艇世界锦标赛KL2女子200米第六名,为中国残奥代表团赢得了1张里约残奥会皮划艇项目入场券。

王丹琴(廖璐璐/图)
王丹琴年幼时因车祸,右大腿高位截肢。来皮划艇队之前做着一份客服的工作。她即是一个女儿,又是一位妈妈,在她的内心深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家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她是参加2016里约残奥会皮划艇项目中的一员。她最大的理想是做最好的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
射箭队

施旭程(廖璐璐/图)
施旭程很爱笑,是队里的开心果。即使拍照时露出假肢和有疤痕的大腿他也笑得灿烂,仿佛这些伤痕都是别人的。5岁那年的一场车祸,使他右腿高位截肢,左腿布满伤痕。他的健康乐观来自于爱他的父母,母亲谢文亚做了一个在当时农村超前的决定,送施旭程上二胡和书法的兴趣班。从9岁开始,施旭程的每个周日都是在少年宫度过的,寒暑假一周五天地泡在那。2009年,施旭程获得了公共美术等级考试书法七级的成绩,更是凭借二胡的特长,成功与周润发一起出演了电影《黄石的孩子》。

施旭程(廖璐璐/图)
2010年施旭程进入浙江省残疾人射箭队进行训练。一年后,施旭程成了残疾人射箭队的主力队员。一次次比赛后,使这个20岁少年拥有了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赛场下,我全力训练;走上赛场,我尽力发挥。”
“和其他运动员一样,我也很想站在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上,奏响中国国歌。”
2013年,施旭程拿到个人第一个全国冠军,2014年,打破全国纪录。再夺全国冠军,同时在2015年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暨巴西里约残奥会资格赛中施旭程在男女混合团体赛、个人公开淘汰赛和男子团体公开级比赛中,分别斩获一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吴春艳(廖璐璐/图)
吴春艳,幼年因高烧而落下残疾。2012入选陕西省残疾人射箭队,成长迅速,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成绩优异,成为陕西及国家队主力队员。2014年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上打破了全国纪录、超世界纪录,同年代表中国参加韩国仁川亚残会上斩获铜牌。2015年,她连续在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上分别三次摘金,并顺利拿到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入场券。2015年世界残疾人射箭世锦赛中,囊括个人反曲弓、混团和团体金牌。
中国国家残疾人射箭队员吴春艳在射箭练习场地,进行实战练习。训练场上的吴春艳一丝不苟,充满斗志。由国际箭联评选的2015年度最佳残疾人射手奖,由在2015年世界残疾人射箭世锦赛中囊括个人反曲弓、混团和团体金牌的西安残疾人射箭选手吴春艳荣获得。

叶金燕(廖璐璐/图)
2001年,7岁的叶金燕遭遇车祸,永远失去了左腿。2010年,正在读高二的叶金燕被推荐参加丽水市残联运动会,参加铁饼和标枪项目,都获得了第一名。运动会一结束,市残联就把她推荐到了省里。射箭,看一眼就喜欢了。从此,叶金燕与射箭结缘,开启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射箭训练主要为技术和力量,叶金燕在力量训练方面落后于其他人,这个好强的丽水女孩除了规定的训练外,经常在晚上给自己“加班”。“基本功练习阶段,足足比其他人多练了一半时间。别人用了一个月,我要用两个月才学会。”叶金燕说。
几年下来,叶金燕不仅在力量上赶上了,而且技术也日益精湛。如今,在力量方面,叶金燕已高出队友很多。
2016年3月3日至7日,叶金燕在杭州参加了残奥会运动员选拔,经过3场紧张的考核后,成功入选射箭国家队,备战里约残奥会。
在里约残奥会,叶金燕将参加射箭项目的比赛,她希望在赛场上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林月珊(廖璐璐/图)
林月珊是个没太多表情的姑娘。沉稳和淡定这种优秀射箭运动员的特质在她身上充分展现,无论心理的变化如何,她的脸上也没有丝毫表现。
5岁时因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从学校毕业之后的两年左右时间里,林月珊没有工作,心情也不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林月珊经市残联推荐到广州参加省残疾人射箭队集训,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启了她的运动之路。没有运动基础,林月珊的一切训练从零开始。一晃6年的时间过去了,刻苦而有效的训练使林月珊已经成为射箭队的一匹“黑马”。面对19块奖牌的辉煌战绩,她也只是腼腆的一笑。
林月珊的最大理想是一直中10环,也就是“满环”。虽然现在还达不到,但她了解到外国有健全运动员曾达到过,她认为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艾新亮(廖璐璐/图)
艾新亮2013年开始射箭,2014年6月份参加了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并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三名。
2015年4月份在四川大英举行的全国残疾人射箭全运会获得个人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混团第四名,同年在俄罗斯举行的世界轮椅射箭比赛获得了个人第二名跟混团二名,同年在泰国举行的亚洲锦标赛,获得残奥会席位资格第一名,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一名混团第一名。
2016年里约残奥会,他将参加男子复合弓比赛。

曹汉文(廖璐璐/图)
曹汉文用行动告诉世人:即使身体有不足,也可以活出灿烂的人生;即使身体有缺失,也可以成为一名运动员。命运也许会关上你的一扇门,但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钦州小伙曹汉文就是通过这扇窗,用毅力与汗水打开了自己的职业之路。
“射箭也是一个很需要力量的项目,一般人可能都拉不动弓弦,经过长时间的力量训练,我已经长10余公斤,比以前结实了许多。”曹汉文说。
2015年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暨巴西里约残奥会资格赛上,他获得复合弓混合团体比赛项目世界冠军,并以16箭157环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中国队争得一张巴西里约残奥会入场券。
赛艇队

赵辉(廖璐璐/图)
国家水上训练基地的体能训练大厅里,一组正在狂练赛艇测功仪的队员中,一个瘦瘦的女人拼命训练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她的年龄显然比身边的这些男孩女孩大,但是训练的速度和强度丝毫不比他们逊色,她就是赵辉,中国残疾人赛艇队队员,75年出生的她今年42岁。

赵辉(廖璐璐/图)
如果不是16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赵辉还在做着服装缝纫的工作,平静地生活在小镇上,车祸使她失去了右小腿,自此改变了她的生活。在残联组织的体育活动中,她结识了现在的爱人。虽然对方也是一位残疾人,但是两人互相理解、关心,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处融洽。

赵辉(廖璐璐/图)
训练中的赵辉比年轻队员更卖力刻苦,手心里十个手指中间的关节处磨出血泡和老茧,每天晚上吃夜宵的她还是轻了10斤,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弥补年龄带来的体能差距。赵辉心里一直有个遗憾,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和队友与季军仅相差0.21秒,屈居“男女混合LTA级四人单桨有舵手1000米”第四名。
凭借实力,今年,赵辉又一次获得了残奥会的入场券,她有个梦想,就是这次里约残奥会和队友们能拿到金牌!为国争光!

余立(廖璐璐/图)
每天余立起得比任何队员都早,任务就是挨个敲队友房门让他们起床,力量训练中,他会帮助教练做其他运动员的陪练和辅助工作。他需要把体重控制在100斤以内,因为体重会加重赛艇的负重,现在的余立体重仅有48.5公斤。
教练看中余立训练刻苦,在技术上的领悟能力深刻,选他当舵手。赛艇是团队项目,讲究配合,舵手被喻为“船上的大脑”,需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和临场指挥能力。残疾人运动员因肢体残疾,可能导致左右腿发力不均,艇会出现晃动,这时候就需要舵手去协调整体的配合,团队中有队员双眼失明,舵手就是他们的眼睛。

余立(廖璐璐/图)
“再出发,已无第一次的悸动,看着身边第一次参加的队友,他们是否一样的憧憬和小小的心跳。有梦想真好,虽然吾亦是大叔的卖相了。隔壁大巴消失在黑夜的霓虹之中,吾亦将奔赴彼案……”2016年8月31日,中国残疾人赛艇队到达里约。这是余立达到里约发的第一条朋友圈。

(廖璐璐/图)
中国残疾人赛艇队的4人艇正在训练。残疾人运动员面对镜头流露出的是坦然和灿烂的微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坦然和微笑的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决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南方周末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