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这个温州后裔就要当上非洲某国总统了

这个温州后裔就要当上非洲某国总统了

综合

关注

摘要:“同样温州人,一个掌管了一个国家,另一个欠下3.5个亿带着小姨子跑了。”

让·平(Jean Ping),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一位政治家。 

加蓬是非洲少有的富国,盛产石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万美元。

他现在是加蓬外交部长,曾担任过第59界联合国大会主席、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在8月27日的加蓬总统选举中,让·平有望击败现任总统阿里·邦戈,成为加蓬的新总统。28日,他已经提前宣布赢得大选。

之所以今天要说他...

是因为,他的老爸,是个温州人....

让·平有着一半的中国血统,他的父亲程志平,是一位来自中国温州的商人

一个中国商人如何去到非洲,还有了个要当总统的儿子……

这事,就要从上世纪讲起了

1929年,当年持续的旱灾加上虫灾,米价飞涨,民众饥荒。 当时不少稍微有点积蓄的人家,都想方设法送子女到海外“碰碰运气”。当年的程志平,也怀揣着对未知生活的美好向往离开家乡,与同乡一起前往法国谋生。 

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的美好,

在法国的三年,程志平依旧一贫如洗,每天挣扎在温饱线的边缘。 

他出国那年,家人给他的嘱咐是:“不管挣没挣到钱,3年就回来!”

三年后,他买了张船票.... 但这张船票并不是回中国的.....

他跟着在法国认识的同乡一起,坐船来到当时的法属殖民地,非洲的加蓬... 成为了加蓬的第一批中国人...

因为语言不通,刚开始的日子里,他们无比艰难。 肩挑瓷器小五金的担子,从街头叫卖到山村。正当从法国带来的货物渐渐卖完时。 他们看到了一个机会: 当地唯一一家面包房的师傅去世了,一次机缘巧合,程志平进入一家面包店当起了学徒,面包店的老板嫌他的名字太拗口,于是照着法语习惯称呼他为“平”。

又三年过去,程志平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无法安于现状的他决定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搬到了让蒂尔港以南150公里的埃丁布埃州首府翁布埃镇,靠捕鱼和伐木维生。 

因为过人的头脑和踏实肯干的狠劲儿,程志平很快成了镇上最能干、最有本事的人。 

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木材厂,娶了当地米耶内族部落酋长的女儿为妻,就此扎根在加蓬。 

1942年11月24日,他们的儿子出生了。 

儿子满月时,程志平尊重妻子的天主教信仰,带儿子去教堂接受洗礼。

神父为儿子取了教名“让”,加上程志平的“平”,儿子的名字便成了“让·平”。

家庭生活固然幸福美满,但程志平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50年代初,市场危机席卷全球,加蓬的木材业也受到严重影响。

当地很多来自欧洲的木材商开始大批裁员缩减规模,程志平向员工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绝不因为经济危机辞退任何一位员工。 

生意萧条时,他就带着工人们一起打鱼,勉强度日。

两年后,经济危机过去,木材生意开始回暖,之前辞退过员工的木材厂都很难招到人复工,唯独程志平,在千辛万苦留住的老员工的帮助下,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举成为加蓬木材业的龙头老大。 

致富之后,程志平依然四处行善,帮村民修路、买渡船、盖医院……因此很多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平父亲”。 

再后来,程志平开始陆续接到埃丁布埃州人民让他担任议会议长的请求信

他本无意参政,但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实在推辞不过。 

于是他最终参与了竞选,并毫无悬念地当选了议会议长,连任两届

1985年,71岁的程志平因器官衰竭去世,

下葬时的他佩戴总统第一勋章,享受国葬待遇。 

让·平并没有继承父亲的生意,中学毕业后便前往法国读书深造

获得巴黎第一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让·平开始了自己的参政之路

他自1972年起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1978年被任命为加蓬驻法国大使馆参赞。 

80年代起,让·平开始在加蓬政府内阁担任要职,1991年被委任为外交、合作和法语国家事务国务部长。 

2004年,让·平获选第59界联合国大会主席,2008年当选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 

他的口头禅是:我是温州人。。。 

虽然非洲华人的人数相比起其他地区来说要少很多,但已有不少华人政治精英走上非洲的政治舞台,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多国推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参与政策。

例如,在南非,1948年国民党上台后推行系统的种族隔离制,一度使华人移民受到许多限制。然而,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制裁,南非实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以鼓励外国投资,吸引大批华人进入南非。

在毛里求斯,该国1947年颁布的宪法规定,任何年满21岁的成年人只要会几种语言(英语、法语、克里奥语、印地语或汉语),都有权利参与选举。这也为华人参政提供了机会。

津巴布韦独立运动时期,便有华裔参与

据新京报外事儿(微信ID:xjb-waishier)报道,华人在一些非洲国家参政很早便有,甚至可追溯到争取独立运动时期。

费琼(右)

例如,祖籍广东台山的华裔费琼曾参加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投入到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费琼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父亲在哈拉雷城里开的面包店后来就成为民族解放运动成员开会的据点。”

费琼祖父朱箕奎是来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前身)的第一批中国人,费琼的父亲朱耀宗17岁来非洲投奔父亲。

费琼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她曾任津巴布韦两任内阁部长,主管教育和就业。此后,她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任教育小组主席,后在任非盟高级顾问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研究院首任主席。

塞舌尔首位民选总统为华裔,祖父曾参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虽然让•平是否能够顺利当选加蓬总统还不知晓,不过,在非洲早便有华人后裔当选总统了——塞舌尔共和国第一位民选总统——詹姆斯·曼卡姆。

詹姆斯·曼卡姆(中文名字陈文咸)1939年生于塞舌尔,其祖父是华人,曾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因政治避难从香港前往塞舌尔。

如今,詹姆斯•曼卡姆先生现致力于和平学研究,先后出访200多个国家并进行演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2014年9月,曼卡姆与妻子访华时曾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曼卡姆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此外,曼卡姆还对中医特别感兴趣,2014年访华时还分别到访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同仁堂集团。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曼卡姆回顾了年幼时接受中医药治疗的经过和体会,介绍了利用塞舌尔群岛上盛产的一种花类植物进行芳香疗法的实际应用,对与该校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毛里求斯纸币印华人头像,表彰为国所做贡献

在毛里求斯,得益于宽松的参政政策,参政的华人更是比较多。例如,1984年当选为路易港市长、198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的李国华,文化艺术娱乐部长曾繁兴,前检察总长陈念汀,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朱梅,前任毛国驻法国大使陈凯等。

最为知名的,便是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华裔朱梅麟,他曾任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国会议员、地区事务部部长等。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朱梅麟建议毛里求斯政府发展加工出口业,以免过于依赖旅游和蔗糖。为表彰他为国家的贡献,毛里求斯于1999年开始发行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纸币作为纪念。

南非华人积极参选,首次公开竞逐民选议员

在南非,华人后裔也不再仅限于商界活跃,纷纷开启政治生涯。

黄士豪(左)

祖籍福建晋江的华裔黄士豪1994年由省政府直接提名,当选为纽卡斯尔市市议员,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市议员。1996年当选为夸祖鲁纳塔尔省新堡市副市长,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华人副市长。1999年经过民主选举方式荣任纽卡斯尔地区因卡塔自由党主席。

在2004年南非国会选举中,黄士豪、张希嘉、陈阡蕙以及王翊儒脱颖而出,成为南非首批华人国会议员,改写了南非议会中没有华人身影的历史。

赵建玲

今年8月3日,南非举行有史以来最受民众瞩目的地方政府选举。非国大党华人议员候选人赵建玲女士,作为首位公开竞逐民选议员的华人备受关注。虽然最后结果差强人意,但赵建玲也创造了华人社区参与南非民主政治的奇迹,虽败犹荣。

本文综合自 英国那些事儿、外事儿,如有侵权,请与新浪新闻客户端联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