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都在说白银案,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件案子

都在说白银案,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件案子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上世纪80年代震惊全国的沪浙赣连环电击杀人案究竟是如何破获的?而这案子背后是几代人的坚持。

1

2012年5月初,4个陌生人敲开了浙江省上虞市小越镇冯柯山村冯守安的家门。

4个陌生人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刑警,通过上虞警方找到这里。

警察的出现,让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冯守安,清晰地回忆起31年前在嘉善魏塘旅馆那天晚上惊骇的一幕。

1981年,冯守安52岁,是浙江上虞小越公社农机厂的一名供销员,采购、销售两头兼着跑,长年住旅馆。

8月25日那天,冯守安在上海跑完销售,坐火车到嘉善,到站时天已半黑,便在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住下。

据冯守安介绍,那个年代的旅馆房间常安排多人住宿,即使互相不认识,也可以同住一个房间。

所以那天房间除了他,还住有一人。

大概在晚上11时,发生了极为惊险的一幕

“我当时感觉额头被什么东西一触,头颈里‘刷’的一下,非常阴凉,我猛一甩手,他刚把两根线接触到我,就被我甩掉了。”

“我睁开眼睛一看,背后站着个人,只见他头上包裹着黑布,只露出两只眼睛。我大声问:谁?你要干什么?紧接着呼喊救命,当时那个人还想从地上捡起两根线继续触我……”

所幸房间离服务台不远,冯守安大喊“救命”,呼救声引来了当时值班服务员,嫌疑人则趁黑翻墙逃走了。

据冯守安回忆,他当时出门带了200多元钱,还有支票和全国粮票等,都放在裤子口袋里,睡觉前他摸了摸口袋,并把裤子叠好压在了枕头底下,估计这个动作早被旁边床的人看到了。

在冯守安印象里,旁边床的人住进来较早,人一直在蚊帐里,没正面露过脸。当时正值夏天,旅馆房间的床都挂着蚊帐。

之后服务员报警,当地民警连夜赶到旅馆,查看了嫌疑人逃跑时扔下的作案工具:两根电线。

据冯守安回忆,这两根电线由很多种颜色的电线接起来,看上去有些旧了,其中有两头从白炽灯旁的插口挂下来。

那时旅馆房间用的照明灯是最简单的白炽灯,顶部两边各有一个插口,能通电,可当作插线板用。

在外跑了不少年头的冯守安,头一回遇到这样惊魂的场景,虽然后半夜旅馆给他换了房间,他却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录完询问笔录,到医院做了个检查,身体没什么大碍,便回了家。

从此冯守安再也没去打听过这一案件的进展情况。

然而,让老冯没想到的是,1981年9月12日和9月25日,江西省上饶市和九江市再次发生两起情况相似的电击杀人案,加上上海之前发生的那起和老冯的遭遇,共发生4起,致3人死亡,死者均为青壮年。

而老冯是这一系列电击案中的惟一幸存者。

2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倒一些。

1981年8月10日,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建华旅社

服务员像往常一样到每个房间打扫卫生, 当他来到地下室42号房间时,发现睡在3号床的客人一动不动。

服务员起初只是以为这名客人在休息,可后来越想越觉得奇怪。

因为这名客人已经两天没有出过这间房间了,而从自己进到这件房间起这名客人的姿势没有任何改变。

这画面实在是太过诡异,于是这名服务员壮起胆,前去询问客人。

“先生,侬还好吧?”

对方没有任何的回应,于是服务员又靠近了一些,再仔细一看,客人嘴边有一摊血浆。

坏了!出命案了!

接到报案后当时的“刑警803”(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位于中山北一路803号,因破获许多重大案件,被市民称为“刑警803”)的前身——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和静安分局的刑侦技术人员迅速赶到旅社。

带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人叫做江南第一名侦探的端木宏峪。

作为新中国一代名探端木宏峪曾破过不少奇案要案,而他也是新中国最早有着以科学为主的刑侦学大师。

例如最为出名的“咸肉碎尸案”他便是从一副扑克牌入手抓到了嫌疑人!而他抓捕过的人中则有著名的一代民国怪盗燕子李三,抢劫了上海储蓄银行未遂的于双规,东北黑老虎王段崇归等。

这一次局里面把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派出了可见对这个案子是极为重视。

在经侦查员调查,死者名叫李某,男性,是青岛假肢厂的采购员,8月8日,因从青岛到上海出差才入住建华旅社。

“当时死者身上有十几处烧灼的痕迹,包括背后、头颈,很明显死者是电击致死。”已经是81岁的老人王学仁曾是静安公安分局的侦查员,1990年调入市局刑侦处,34年前他是系列电击案专案组的侦查员之一。

如今,说起这起案件,这个老人的记忆依然犹新。

“这个凶手很嚣张,一个半月里连续作案4起,在我们这边干了2起,背负3条人命,所以引起公安部的高度重视。当时,我们收集了全市的情况,发现电击致死的这种手法在全市还是第一起。 ”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黄浦江对岸还没有金茂大厦,也没有东方明珠,而当时大多数的人们出差旅行到这里,即使相互不认识,也只能住在旅馆的同一个房间里。

在平静的上海中心城区,连续发生了这样手段残忍的案件,在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究竟谁手段如此残忍?他的动机又是什么?

3

“第一个被害人是个采购员,当时身边带了200多元钱。”王学仁回忆说。

依照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水平,200多元现金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元钱。

“此外,死者身边还有一块手表和一只皮包不见了。”

于是当时警方的侦查视线逐渐集中到42号房间的另外一名房客身上。

旅馆服务员反映,跟死者同住的这名客人自称叫“李义清”

30多岁,中等身材,北方口音,一个星期前就住进建华旅社,但在案发前一天就没有再见到过他,没有结账就不告而别。

此人突然离开,使得他的嫌疑陡然上升。

围绕“李义清”的调查刚开始,警方就发现了很多疑点。

“根据当时规定,住店旅客不用出示身份证,只要出具相关单位的介绍信就可以。旅店登记的‘李义清’的介绍信,是吉林省双阳镇(县)中医院的,经查根本没有这么一家中医院。”王学仁说。

一张伪造的介绍信、一个虚假的工作单位、一个假冒的身份,案发后突然消失,这一切说明“李义清”很有可能就是杀害李某的凶手,而且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杀人抢劫案件。

然而当年还没有实行身份证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追查一个使用假名字假身份的嫌疑人相当困难。

当时,“李义清”登记的是吉林省双阳县,他会不会与那里有着某种联系呢?

于是那一年王学仁和同事踏上北上列车,整整花了45天,跑遍了整个东北三省。

同时,警方对案发现场进行仔细搜索,不放过房间的任何一个角落,经过地毯式搜查,勘查取得了重大突破。

“那个42号房间很小,也不高,上面有个通风管道,技术人员在狭小的通风管道内,找到犯罪嫌疑人藏匿的作案工具,7厘米长的电线,有很多种颜色接起来的,看上去不是很新,还连接着一个女性使用的头箍,头箍的两端有两个金属物体焊接在上面,可以通电。”王学仁回忆道

于是当时参与刑侦调查的技术人员认定,犯罪嫌疑人是用电线接通房间房顶的照明电源,然后实施作案,同时还在通风管道里提取到一把西瓜刀。

显然,作案前凶手做了充分的准备,携带各种作案工具,住进42号房间一个星期之久,作案后又悄然潜逃,始终没被人察觉。

面对如此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当时每个侦查员都感到了棘手。

这时,技术组传来消息,在通风管道上发现了1枚指纹,其中1枚拇指指纹,3枚食中环指纹。

由于通风口位于走廊靠近房顶的角落里,平时不会有人碰触到,这些指纹应该就是“李义清”留下的。

技术人员终于从通风管道深处提取到这几枚指纹,此时每个人都坚信,这些指纹将会给专案组的工作带来重大转机。

1981年的夏天似乎特别漫长,电击杀人案专案组在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端木宏峪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几十万份指纹,只有依靠技术人员的肉眼一一比对。

“案发那么多年,找人犹如大海捞针,指纹的比对也陷入困境,但我们不能放弃,为了那些枉死的受害者,我们绝对不能放弃。”端木宏峪曾这样对当时参与调查的侦查员们说道。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坚持就是整整31年。

在这期间上海警察内部重新调整,就连一代神探老端木也在此期间逝世了。

但上海几代刑侦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值啊下终于出现转机。

4

2012年4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事科学管理中心工程师刘志雄在查找全国联网的警方指纹库中,突然发现了一枚似曾相识的指纹。

他感到这枚眼熟的指纹,似乎与一枚曾被疑凶遗留在作案现场的指纹有关。

那是一起一度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连环电击命案,限于当年的侦破技术等因素,警方一直没有找到凶手的踪影。

刘志雄心跳加快,他小心翼翼地登录电脑资源系统,一份2012年1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上传的资料跳了出来。

刘志雄找到了封存31年、1981年8月10日发生在上海的全国首例电击命案凶手留下的4枚指纹。

经比对,与1983年江西鹰潭警方抓获艾红光时采集的指纹吻合。

艾红光在1983年曾因抢夺罪被判刑3年。也就在那个时候,艾红光的十指指纹被鹰潭警方存档备案。

犹如中了大奖的刘志雄欣喜若狂地将这一消息汇报市局领导,上海警方为之振奋,迅速出动人员赶赴江西鹰潭抓捕艾红光。

2012年4月19日上午9时,警方派出的车辆行驶在前往江西鹰潭的路上。

“1981年,我还在读小学呢。1992年参加工作后,老侦查员讲起过这个案件,总感到此案不破心里有根刺。” ”负责带队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负责人万宗来后来这样说道

一路上,坐在车上的侦查员既兴奋又有些担心,此次前去寻找的艾红光,是不是31年前的那个“李义清”呢?

当天,专案组一行人赶到鹰潭市公安局,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立即对艾红光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艾红光的户籍所在地位于鹰潭市一个镇,当地地形比较复杂。

艾红光今年63岁,经常在江西各地的建筑工地干活,现在不知去向。

4月21日下午有消息传来,说艾红光在南昌市进贤县与抚州市东乡县交界的一个工地上干活。

专案组火速扑过去,结果发现那边工地早已完工了,民警们扫兴而归。

于是民警们决定再度回转到艾红光的老家,一一了解村里所有包工头的名单,并逐个打听调查。

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南昌市进贤县与抚州市东乡县交界地,一个名叫邓家乡的地方,有个沪昆高铁段工程队,前不久在鹰潭市招收了不少农民工,艾红光也在其中。

4月23日中午,专案组民警拿着艾红光的人像照片赶到抚州东乡工地,不远处一眼瞧见穿着红翻领T恤的艾红光,正跟其他农民工一道有说有笑。

身着便衣的刑警悄悄靠上去,走到艾红光面前,万宗来说:“我们是上海来的警察,你是艾红光吧,还是叫李义清?”

毫无防备的艾红光一听此言,当即脸色煞白,他哆嗦着嘴巴说不出话。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你们说什么我听不懂,肯定是认错人了。”

当地民警叫来包工头认证后艾红光再无法狡辩。

5

在迅速提取了艾红光的指纹进行比对后,警方确认他就是31年前连环电击案的杀人凶手。

艾红光于是被警方带回上海。

一开始他还心存侥幸搪塞民警:

“这么多年了我已记不清了。”

“我又不是个电工,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行凶。”

“你们看我像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手吗?”

然而面对这一些的狡辩与搪塞,一路之上的警察只有沉默。

年过六旬的艾红光终于长叹一声:“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这就是报应”!

于是他耷拉着脑袋开始交代31年前的作案过程:

“我当时家里有3个孩子,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手头相当紧张。”

艾红光以前在江西老家看到有人用这种方法电鱼,于是想到用这种方法谋财害命。

“ 我没办法,只能想办法搞钱,就想到把电击鱼虾的方法用在人身上,这样虽有点冒险,但钱来得快。”

于是艾红光下手的对象是经过严密的筛选的,他的主要目标是企业跑外勤的采购人员。

“我觉得他们比一般人有钱,全国各地跑,袋子里钱多。”

“那段时间,我已经丧失了理智。到后面不是为了钱了,存粹就是找刺激。”

于是他用红红绿绿的电线与女人用的头箍等东西缠绕起来,放在口袋里,等半夜里起来,他用这些线接通旅社里的电闸,然后作案。

艾红光特别提到电击冯守安的那一次,由于老冯惊醒得快,又大呼“救命”,所以逃过一劫。

因为艾红光在作案时,经常会在旅社房间的角落上方的通风口里放电线,感觉隐蔽些,这些通风口便留下了不易被人察觉的指纹,也留下了他这一生都难以逃匿的罪证。

2012年11月10日,艾红光被上海静安区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尾声

在白银案告破的今天再看这其上海警方时隔31年侦破的旧案依然十分感慨。

其实在我们的公安民警干部有着大多数的好警察,他们负责,敬业,勇敢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着一颗勇敢的心。

而从技术层面上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原版看起来不可能侦破的旧案与悬案,很可能被还给真相,为死者昭雪。

或许这就是发生在这个时代下我们的幸运吧。

(本文著作权归@简木生-包先生 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新浪新闻客户端)

更多白银案现场图集和视频:

甘肃奸杀11人“狂魔”被抓现场

揭秘白银杀人案如何告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