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被讹 小孩获“委屈奖”

新浪热点
摘要|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扶老人被讹三小孩获奖
扶人被讹|3小孩获5000元“委屈奖”
2015年8月24日消息,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为“撞倒”的孩子获得5000元奖励。3名孩子扶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同时,两名办理该案件的民警获得了3000元钱的“搀扶老人奖正义奖”奖金。
案件回顾|老人抓住小孩说自己被撞倒
2013年11月15日,3个小伙伴在楼下玩耍,看见有个婆婆在不远处摔倒,老人对孩子们说:‘小娃儿,把我扶起来一下嘛!’3人将老人扶起,老人抓住小孩的手,说自己被撞倒。
老人蒋某为证明自己系被撞倒,从诊所转到医院治疗。11月16日,出院后的太婆董某蒋某某被家人背着找到了江至云家,要求赔偿医药费,一直住了两天。11月19日,江先生和另外两名小孩的家长约着太婆的家人一起到达川区南外镇司法所进行调解。经过司法调解,双方达成口头协议,三名孩子承担7500元。 双方在司法所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孩子家长最终被强行要走1100元。
颁奖原因|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委屈
此事引起全国媒体和公众广泛关注,当年春晚以该此事为原型创作了小品《扶不扶》。
颁发奖金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好人网负责人谈方认为,“给好人发奖就是让好人做好事之后,不再受到委屈后,证明他们不‘傻’。”
讨论热点|遇见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
2014年10月29日,在苏州阊胥路,一名65岁的大妈雨天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在马路上,造成腿骨骨折,结果在10分钟的时间里,路过的上百辆汽车和几十名行人中,没有一人上前去扶她,甚至她对着围观者大喊“是我自己摔倒的,我不会讹你们”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名开车路过的小伙子,停车跑过来报警并扶起老人。遇见老人摔倒后到底扶不扶,这个问题向来是网友讨论的热点。
当人民日报的法人微博再一次问出“你碰到会怎么办?”时,不到3个小时,就收获了逾700个评论。然而,这么多参与讨论的网友,仍然没有得出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结论。有人认为,老人摔倒讹人的事件毕竟是个案,不是社会上所有的老人都是“讹人帮”。正如齐鲁网刊发的评论所说的,难道因为有老人讹人,我们就昧着良心做事?就好比,因为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我们就不坐车了?这种因咽废食的做法太过偏激,有违社会公德。扶老人怕被讹,可以选择用手机拍一下现场画面,以证清白;也可以拿出手机拨打110;还可以找旁边的路人一同将老人送到医院。这些做法不仅能够避免被讹,同时还可以挽救老人,何乐而不为。总比,站在路边围观,闲置自己的良心强吧。
也有网友现身说法,用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例子说明救助老人结果被讹的经历,为自己拒绝扶老人的观点辩护。对于顾虑者来说,网友@F0715ing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天下是好人多,但是就怕碰到一个坏人,说得清还好,说不清就是一辈子,我的生活,我家人的生活就完了,我总不能再去讹别人吧,其实那些坏心的人都是何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

疑撞从无|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一年多前,广州两名小学生放学途中扶起一名摔倒在地的老人,其后老人指称被两人撞倒并诉至法院。到底是小学生撞倒了老人,还是老人倒地后他们好心去扶?历时一年多、经过两级法院审理,该案于近日一锤定音——广州市中院认定老人诉学生撞倒证据不足,终审维持原判,驳回老人全部诉讼请求。
很多网友为广州市中院的判决点赞,多基于一种判断,认定老人确系自己摔倒,然后反咬一口冤枉好人,法院没有让这个“阴谋”得逞,大快人心;而在我看来,老人究竟是自己摔倒还是被两名小学生撞倒,真相并不明了。在此情况下,法院基于“谁主张、谁举证”以及“疑撞从无”的原则判决老人败诉,本身就值得称赞。
“疑撞从无”——当没有证据证明两名小学生撞倒了老人,法院便只能认定他们没有撞倒老人。这与刑事案件中的“疑罪从无”是一个道理,这是“两弊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民事案件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一个基本原则,老人及其家属没有证据,也就无法主张权利。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中国新闻网、现代快报、新快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