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BBC讲述英国学生遭遇中国老师

BBC讲述英国学生遭遇中国老师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8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二台播出今年上半年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学》纪录片选拔了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资深中国老师,他们都在中国教育体制内工作超过5年;制片方让他们在英国博航特中学特设的50人“中国实验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学。中国的教育方式与英国学生的个性发生了一系列碰撞,引起了热议。

独家译制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

对话人物|定居英国的中国老师

Jun Yang-Williams。五位中国老师中的一员,现定居英国。中国教师组中,两位老师来自国内,三位老师已定居英国。Jun Yang-Williams在中国实验班中担任科学和课外活动老师。

Jun Yang-Williams:2014年夏天,我在伦敦一所大学读教育比较学硕士学位。一天上课,一个同学跟我说BBC在华人社区里面发广告,想找一位可以用中国方式给英国学生上课的老师。我是学教育比较学的,对中英文化的差异很感兴趣。2012年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对全球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做了一次排名,中国上海排名第1位,而英国排名第25位。我觉得中国在数学和自然方面的教学方式确实值得英国学习。

课表制定|上晚自习到七点 英国学生震惊了

Jun Yang-Williams:这是很有趣的一点,按照英国作息,学生们一般三点半就可以回家了,但是这一个月,他们必须上晚自习到七点,学生们都震惊了。

节目正式录制前我刚好在西安,就拜托朋友找了一张西安灞桥区一所中学的课表,翻译之后发给了制片人。后来实验班的课表就是参考那张课表制定的。

中国元素|曾想挂毛主席头像

新京报:这个中国老师“实验班”里充满了中国元素,例如做广播操、升国旗等,这些是谁出的主意?

Jun Yang-Williams:像广播体操、升国旗、眼保健操这些活动,第一次和BBC制片人见面的时候,她就跟我谈到了,还问我的意见怎么样,结果大家都笑了。而教室里挂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汉语横幅,教学生跳扇子舞和剪纸等,这些都是我提出的。

Jun Yang-Williams: BBC让老师们决定自己的教室要怎么布置,我提出挂“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标语,我们上学的年代教室里还挂毛主席头像的。但是老师们一起商量时,他们觉得毛主席头像和“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标语在如今的中国也不常见了,于是就挂了其他的警句标语。

教学难点|学生和老师捉迷藏

新京报:实验班中,英国学生们不适应的同时,中国老师们也很抓狂,你最难以接受的是英国学生哪一点?

Jun Yang-Williams:课堂纪律。课堂很乱,晚自习更乱,有时候连人也找不到。晚自习是5点到7点,但是学生们根本就坐不住,纷纷借口上厕所,一去就不回来了。我们三个老师经常分工协作,一个人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一个人去厕所,一个人去楼道,但他们就和我们捉迷藏。

Jun Yang-Williams:我们尝试过让班长记录学生自习的情况,按违纪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警告、私下谈话还是叫家长。还试着去树立榜样,以小组的方式,让表现好的同学去影响其他人。但什么办法都想尽了,都不管用。我觉得是英国学生的天性决定的吧。

新京报:其他的几位中国老师的感受和你一样吗?

Jun Yang-Williams:差不多,对英国学生很多做法很无奈。比如穿校服,英国学生刚拿到校服时有的把裤腿卷起来,跟农民插秧一样,有的把袜子套在裤子外面,拉到膝盖那儿。还有升国旗,升中国国旗的时候,他们吵吵嚷嚷,我以为是因为中国国旗,但换了英国国旗也是一样。他们崇尚个性表达,没办法。

教学过程|中国老师吃不消英国学生被逼哭

课堂画面:一名中国老师面对一群思想开小差的英国学生大声喊道,“听我讲”;“开动一下你的脑筋”;“不要说话,不要提问”。

来自南京的李爱云(音)老师在纪录片中直言不讳地说:“每次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时,我期望他们能认真地听我讲,可现实却是他们有人在聊天,有人在吃东西,还有人甚至在化妆。”

“有时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然我就疯了,”李老师说,“全班学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听我讲话,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来自西安的自然科学老师杨君(音)也有同感,她说,有一次,一个女孩在课堂上突然大哭着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这个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国歌手泽 恩·马利克宣布退出乐队。“在课堂上出现这么情绪化的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杨老师说,“在中国,课堂纪律根本就不是个事,但在英国,这是最大的问题。”

此外,就连体育课也出现问题。纪录片中,两名英国学生无法承受中国式体育课的“高强度竞争性”,居然哭了起来。

最终效果|有学生认同中式教育

Jun Yang-Williams:这么短时间,让他们去适应中国的教学方法是不现实的。但是我很欣慰的是,到后期的时候,有学生开始认同我的教学方式,有几个给我发邮件说,很喜欢我的教学方式,并表示在学校待得时间长有利于学习,不然回家时间都浪费了;此外他们觉得抄笔记的方法比自己做试验探索效率高很多,笔记之后还能拿来复习。

新京报:最终中国实验班的成绩战胜了英国班级了吗?

Jun Yang-Williams:这个要保密,暂时不能说,等着看吧。

新京报:你教过英国学生,也教过中国学生。他们主要区别在哪里?

Jun Yang-Williams:英国学生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敢于挑战权威。中国学生就不一样了,中国文化一直倡导的是尊老爱幼。在学习方面的话,英国学生思维能力特别强,但中国学生是基础知识扎实。

教育专家|中西课堂差异

“中方、西方教育各有特点,没有哪一种教育是没有缺点的。”南京市教科所洪劼劬老师曾经在美国盐湖城的各类型学校交流学习一个月,对西方的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各个阶段的课堂均有所了解,在他看来,BBC纪录片里英国孩子的种种反应其实非常正常。“他们是一群相当于国内中学初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他们自己的教学方式,突然放到一个改变相当大的另一个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模式下,即使是成年人也会不适应。” 洪老师向记者介绍了他眼中西方课堂的差异。

1、西方课堂强调自由,中方课堂强调秩序

“他们的课堂比较自由,班级人数很少,从学前教育开始孩子们就已经习惯了小班化学习、合作、交流,一些小学课堂,孩子们甚至可以席地而坐,而我们受国情影响,目前还不可能做到全部小班教育,通常一个班至少40多人,老师首先要保证秩序才能将课堂教学进行下去,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接受纪律教育,到了中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2、西方课堂重思维表达,中方更重学习效率

洪劼劬老师说,中国的课堂由于是大班教学,同时孩子们经历过从小到大的纪律规范,老师们通常会教给学生们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学生不学不听就不会,因此中国老师很强调听课效率,而在国外,课堂常常就是一个大讨论,老师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他们每个孩子都可以滔滔不绝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错误的,也不会受到批评。“一旦英国孩子进入到50人大课堂,原本自由表达的条件不具备了,如果不听老师讲,这节课就是荒废掉的。”

3、西方课堂重活动与参与,中方重预设与生成

“我们的教育有非常严谨的国家课程标准,老师开展课堂活动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老师们认真负责,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的预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生成,大家也都要有一个设计。”洪老师认为,此次英国进行这样一个中国式教育的研究项目,也是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优势,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些问题,期许从中找到途径改善。“他们的课堂活动与参与会非常多,且活动基本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各种不同特点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老师也不会太在意,而我们的老师则更加重视学习效果,体现在考核上就是成绩到底怎么样。”

网友热议|中英教育哪家强

第一集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英国网友表示英国的教育方式过于温柔,孩子们也欠缺礼貌,应该加强教育。

@Gazza :课堂上一直讲话,不停的嚼口香糖,所有的英国学校都这个样子吗?一点都不懂得尊重!太丢人了。

@MaybeUMisheard:我知道中国的孩子擅长死记硬背,英国的孩子们更活跃一些。但是拜托了,我们的孩子太丢人了!

@Jo Boyne:我希望那些不懂礼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孩子家长能好好看看这个视频,能好好的反省一下!

@How's She Cuttin:这分明是对西方社会的控诉,一群没有礼貌的被宠坏了的孩子。

@Rob D :在这几个中国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的孩子就像吃着奶的大婴儿一样。

@Jennifer Bartram:被孩子们的态度吓着了,也想体验一下中国式教育。

@David Jørgensen:“我觉得这个中国课堂最后会失败”。是这样的,因为有一群不优雅的英国学生。

@nyoka:英国的教育方式太“温柔”了。老师不受尊重,学生自己也不自律,软心肠的自由主义者和历届政府都是罪魁祸首。公众看到了,但是政客不以为然。

@THE WEEPING ANGEL:在教育机构工作,能充分的理解。英国的教育就是过于软弱,有着最不严厉的教育方法。

@MissSeaPeaches:有人庆幸自己不在中国上学吗?

@Jeni Hooper:自律对于学生来说毫无用处,这些学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Elainemayb:福利国家不是罪魁祸首,从家长到孩子从来不知道“纪律”是什么。他们好像觉得我们家的小公主(小王子)不会做错。

@Stephen Collopy:你能把知识强加到一个人的脑子里,他们能记住能接受吗?我看不一定。

延伸阅读

揭秘BBC“中国教师”背后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英国BBC广播公司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中国化的英国学校”。

查看详情

BBC中国学校走红 英国网友力挺中国老师

节目中的老师就来自中国南京外国语学校和杭州外国语学校,所以引起了中英两国观众的积极关注。

查看详情

中国教师英国试教被激怒 称学生懒散

5名来自中国的教师到英国罕布什尔学校交流教学一个月。

查看详情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京报、南京晨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