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最悲作文"系由老师改写

新浪热点
摘要|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在网上传播后,被网友称为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有网友质疑作文“是枪手所为”。官方回应称真实性没问题,作文经过整理。
官方回应|作文系由老师改写;照片非本人
近日,一篇名为《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的文章日前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民纷纷对女孩及其家庭被贫穷、病痛缠绕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孩子保持纯真,贫穷中依然渴望学习的精神表示敬佩,呼吁社会力量给予帮助。
而凉山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却表示,作文《泪》系木苦依五木写了一篇作文后,由支教老师改写,再由木苦依五木照着手稿进行原文抄写形成。记者从凉山州宣传部门获取的《泪》的原手稿复印件显示,内容与网上流传的作文内容一致,字迹却明显系出自成人。
此外,宣传部门还称网文《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存在“移花接木”,该文章中所附照片的小孩并非木苦依五木,而是来自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甲拉村的小女孩。
此前说法|校长称作文是小姑娘所写
木苦依五木所在的小学校长吉木叶向记者证实,网传作文确实为该校四年级学生木苦依伍木所写。
支教教师任中昌在接受采访时回应,班上的孩子都是讲彝语,汉语对他们来说是“外语”。他们的汉语讲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写成文字却是一塌糊涂,特别是作文的行文格式、标点运用上都不行。
在第一次看到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时,任中昌表示文章是写得一塌糊涂,但基本能看懂。于是,他就按照作文的要求,对木苦依五木的作文进行了重新整理。不过,任中昌强调,自己并没有对文章的字词语句进行过任何修改,所有的内容都是她的,自己只是修改了行文格式和错别字,让孩子知道作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然后让木苦依五木照样抄写了一遍。

最悲伤的作文女孩父母双亡
12岁女孩写出“最悲伤作文”

被指代写|网友质疑作文是枪手所为
微博网友@柳卜生发微博表示:“我怀疑这篇作文是枪手写的,水平极高,语言精炼,层次分明,看似朴实,实则逻辑缜密,直击人心。关于病因、家庭是否曾被救助,以及是否超生等容易引发阅读者负面印象的关键细节通通没有提及,真的是无心之失吗?最后一句催泪点题,真是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吗?”
事件详情|最悲伤作文系孩子作业
据最早发布这篇作文的索玛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黄红斌说,他是7月8日在看望宝石小学支教老师的时候,在一间教室墙壁上所贴的孩子们写的作文里,发现《泪》这篇作文的。
黄红斌说,读完作文后,他和支教老师一起到木苦依五木家中进行家访。根据黄红斌介绍,木苦依五木的父母共有5个子女,大姐16岁,二哥15岁,2人均在外打工。12岁的木苦依五木排行老三,下面还有2个弟弟,一个10岁,一个5岁。在父母去世后,照顾2个弟弟的责任就落到了木苦依五木的肩上。
作文全文|最悲伤作文《泪》
爸爸四年前死了。
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那天,妈妈到了,看看妈妈很难受,我哭了。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支持你。把我做的饭吃了,睡睡觉,就好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起不来,样子很难受。我赶紧叫打工刚回家的叔叔,把妈妈送到镇上。
第三天早上,我去医院看妈妈,她还没有醒。我轻轻地给她洗手,她醒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叫我的小名:“妹妹,妈妈想回家。”
我问:“为什么了?”
“这里不舒服,还是家里舒服。”
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柳彝 2015年6月20日
女孩写最悲伤小学作文
采访本人|面对困难 她说:“我不怕!”
8月4日下午,记者通过支教老师蒋燕,电话采访了木苦依伍木。小女孩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网络,也不知道网上有很多网友在关心她。
在电话中,木苦依伍木用普通话告诉记者,母亲去世后,奶奶还要照顾堂妹,最小的弟弟没人管,她上学就带着弟弟一起去学校,她上课,弟弟也跟着在课堂上听,“弟弟也很听话,在课堂上也不哭。”
下午放学后,她一个人上山割猪草,然后再回家煮饭。“家中养了一头猪,很大。”木苦依伍木说,晚上,奶奶不在家中住,她带着两个弟弟,3个人住在一间屋 子里。现在,弟弟们到西昌了,晚上家中只有她和堂妹一起住。记者问,晚上你怕不怕?她回答说:“我们家有狗,我不怕!以后我都不会害怕!”
政府救助|政府每月补贴600元
凉山一家慈善基金会负责人黄红斌说,木苦依伍木是孤儿,当地政府每月补贴她和弟弟600元。为了让木苦依伍木安心读书,7月19日,基金会将她的两个小弟弟接到了西昌的爱心小学,提供免费住宿和学习,今后当地政府和基金会也会持续对她进行帮助。
事件后续|一日捐款已达92万元
据统计,在作文《泪》流传开之后,多方渠道募集的善款,共计约92万左右。
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称,善款目前不在他们账户中,“等捐款汇集之后,会在基金会网站上做详细公示,我们希望把这笔善款用在儿童村的扩建上,因为现在的儿童村已经容不下更多的孩子了。”
专家呼吁|该如何驱散“最悲伤作文”的悲伤
“最悲伤作文”呈现的,是大凉山地区普遍贫穷最冰冷的剖面。在精准扶贫被提上日程的当下,它揭示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对个体救济的乏力,值得警醒。
1000次感动都比不上一次制度化救济,相对于自发式感动,制度化救济更有管根本和管长远作用。如何才能发挥制度化救济的作用,让“最悲伤作文”成为永远的过去时?这就是扶贫的问题了。
这些年来我们在扶贫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很多贫困人群实现了脱贫致富,但也要看到,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 人。我们更应该从传统的粗放扶贫,走向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的治贫方式。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华网、华西都市报、新京报等媒体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