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核爆的事实你真的清楚吗

新浪热点
摘要|今天是广岛核爆炸70周年之日,日本于本日在广岛举行“原子弹爆炸遇难者悼念暨和平祈愿仪式”(和平仪式),今年的活动显然和以往不同,共有100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参加,参加国家数创历史之最。然而,日本作为二战发起国之一,却似乎一直在渲染其“受害者”身份,关于广岛核爆的这些事实,你真的清楚吗?
还原|核爆是怎么发生的?
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迅速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150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

被炸后的广岛
8月9日,美军又出动B-29轰炸机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日本长崎市。长崎市约60%的建筑物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后续|核爆影响和日本宣传
原子弹的威力不言自明。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
日本每当提到那场战争的时候,主要都是提到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很少提到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个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到核武器攻击的国家。
日本就是借助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来装饰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所谓揭开伤口,教育下一代。
在广岛和平纪念馆中,陈列了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留下的物品和相关参考资料。

全馆分为东馆和西馆,东馆以模型、影像、相片等为游客讲解被爆前后的广岛,另外还展有巿民笔下原子弹爆炸题材的绘画。通过走廊进入西馆,烧焦了的饭盒、白色墙壁上黑雨的痕迹、被热线烧得残破不堪的死难者遗物,这些都在重建原爆时间的一切。
被原子弹伤害的无数日本民众值得同情,可日本对于历史事实的态度却令人心寒。
主题|废除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
上午8时,纪念仪式在广岛市和平纪念公园开始。日本首相安倍表示,“将在仪式上郑重发誓,未来为废除核武器与世界永久和平而竭尽全力”。

除了原子弹受害者家属和日本官员外,阿富汗、菲律宾和斯里兰卡等10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仪式。联合国代理裁军事务高级代表兼副秘书长金垣洙出席并代读秘书长潘基文的致辞。美国除了驻日大使肯尼迪外,副国务卿高特莫勒也出席,这是美国首次从华盛顿派高官出席此项活动。
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宣读了和平宣言,强调“核武器非人道性”,希望各国建立起不依赖武力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和平宣言中他还提到,希望明年5月召开七国集团伊势志摩峰会之际,各国领导人顺道造访原子弹爆炸地。
质疑|安倍讲话未提“无核三原则”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广岛市和平纪念典礼上发表讲话,表明将在9月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提交新的彻底废除核武器决议案”。这是因为在今年5月的防止核扩散条约(NPT)再讨论会议上,围绕核裁军等的意见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基于这一结果,日本采取了新措施。作为唯一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日本将再次催促各国在彻底废除核武器上采取具体的行动。

安倍出席发表讲话
在典礼上,安倍首相指出“今年是我们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的第70年”,并表示“我国将继续谋求核武器国家和非核武器国家之间的合作,为实现‘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更加努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此次讲话未提“无核三原则”。日本佐藤内阁于1967年提出的“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是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据悉,安倍在第二次上台后的2013年与2014年广岛和平纪念仪式上均表示,要坚持“无核三原则”,不遗余力地推进废除核武器及实现国际社会的永久和平。对于安倍此次致辞没有提及“无核三原则”一事,日本政府方面给出的回应是,并无任何特殊意义。
揭秘|为何原子弹要投放在广岛和长崎
据分析,美国政府选择原子弹投放地点依据有四个。根据原子弹对投掷的位置、气象条件和影响效果的要求,被选择的轰炸目标和地点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军事设施或是军火工业重地;二是便于投放,以平地为最佳;三是容易取得轰炸后的威慑效果。另外一个依据是要达到做“巨大的实验”的目标就要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通轰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们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美政府经过专门委员会反复研究,最后广岛、小仓和长崎三个地点被定为投掷原子弹的目标。

原子弹爆炸瞬间
美国空军最初将拥有4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小仓定为首选目标。但有报道说,该市附近有一个专门关押美国战俘的集中营,这使空军犹豫不决。最后,他们决定首攻目标改为广岛。因为广岛既没有美军战俘,又是军火工业发达的重要军事基地,更为重要的是,该地区已经连续20余天没有下雨,轰炸效果最佳。长崎被列为轰炸目标,主要是因为长崎也是一个重要港口和军火基地,但由于该地处于低洼谷地,地理位置逊于前两座城市,于是长崎被列为前两个目标不能投弹时的预备目标,即:前两个目标有一个不能实现时,就对长崎进行轰炸。因此之后就有了由于天气缘故,轰炸员放弃了小仓退而炸长崎的结果。
疑问|日本人被警告过吗?
美国在实施常规轰炸前已在日本多个城市上空散发传单,敦促平民逃离现场。有关各国于1945年7月26日签署呼吁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后,美国散发了写有“除非日本遵守上述命令,否则将遭到迅速而彻底的毁灭”的传单。杜鲁门在广播中讲话时也曾谈到过“从空中降临的毁灭,在这个星球上前所未见”。这些行动导致许多人相信,日本平民当时收到过有关即将发生的核攻击的警告。涉及原子弹的一个争论问题是:“日本人被警告过吗?”
事实上,在核武器首次使用之前,已被选作攻击目标的那些城市都从未接到过任何明确的警报。美国是有意忽略警报的。他们担心,接收到预警的日本人会击落装载着原子弹的飞机。日本的城市当时已被日常发射的燃烧弹和烈性炸弹所毁坏,而且有近10万人已在针对东京的燃烧弹攻击中丧生,所以没有理由认为《波茨坦公告》或杜鲁门的讲话将会引起特别注意。
陈述|不后悔向日本扔了两次原子弹

1995年,日本借二战胜利50周年之机,在其本土以及美国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蓄意把自己打扮成为二战的受害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原子轰炸后果”展览,宣示、渲染日本“受害者”的身份,把美国对日本的原子轰炸说成炫耀武力的“暴行”。
对此,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查尔斯·斯文尼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以下选自他在国会演讲内容。
像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人一样,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就是战争。我们这个民族不是穷兵黩武的骑士,我们不渴望那种辉煌。而当我国正在大萧条中挣扎时,日本开始了对邻国的征服——搞什么“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认为美国是阻止其实现在亚洲的“神授”命运的唯一障碍,于是对驻扎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进行了精心策划的偷袭。偷袭时间定于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因为此时行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摧毁舰队实力、消灭人员,给予美国海军以致命的打击。数千名美国水兵的生命湮灭于仍然沉睡在珍珠港湾底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里,其中的许多士兵甚至不清楚为什么受到突然袭击就已死去。战争就这样强加在美国的头上。
今天,日本巧妙地打起种族主义这张牌,以此来宣示其行为的正义性:日本不是进行罪恶的侵略,而只是从白人帝国主义中解放受压迫的亚洲大众。解放!是啊,他们用屠杀“解放”了30000000无辜的亚洲人。我坚信,这30000000无辜的人,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永远也不会欣赏日本“崇高”的行为。
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否是出于报复,是否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
对此,有如下事实:其一,在最初的轰炸目标清单上包括京都。虽然京都也是一个合法的目标,在先前的空袭中未曾予以轰炸,国务卿史迪文森把它从目标清单中去掉了,因为京都是日本的古都,也是日本的文化宗教中心。其二,在战时我们受到命令的严格约束,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轰炸东京的皇宫--尽管我们很容易识别皇宫并炸死天皇。毕竟我们不是为了报复。我经常想如果日本有机会轰炸白宫,是否也会像美国这样克制。我认为日本不会。
在此让我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
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我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的责任吗?也许如果日本人真切地了解过去,认清他们国家在战争中的责任,他们将会看到是日本战犯要负起战争的罪责。日本人民应该给远东人民一个答复,是谁把灾难强加给远东各国,最后强加给日本自己。当然如果我们与日本人一道抹煞历史的真相,那么这一点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延伸阅读
核武器实战70年如何改变世界
原子弹实战后的70年里,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如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广岛核爆70周年 安倍不提“无核三原则”
日本广岛市6日举行原子弹爆炸7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首相,安倍晋三在纪念仪式上发表例行讲话,但没有提到“无核三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