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大圣归来:创造英雄其路也坎坷

大圣归来:创造英雄其路也坎坷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一部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从默默无闻到成为票房冠军,走过了坎坷的8年时光。辉煌背后,创作者与专家分享了制作的感悟、仍存的遗憾——这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只是路上充满坎坷>>

(三联生活周刊精读:新浪新闻客户端联合三联生活周刊出品)

导演手记|寻找信仰的曲折之路

田晓鹏在导演手记中写道,他想呈现一个“大闹天宫五百年后,取经之前”唐僧、悟空等师徒四人共同经历九世轮回,找寻信仰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第一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筹备了4年,制作了4年,这群动画人经历的坎坷8年简直也像是走了一条曲折的寻找信仰之路。谁也没想到,这部还带有一些实验性质的3D动画电影截至7月25日已经以6.2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跃居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

精益求精|坚持打磨到上映前一刻

5年前,金大勇在田晓鹏的邀请之下加入十月数码动画工坊,担任《大圣归来》的监制,兼顾制片。他本身是做设计出身,涉足CG制作行业也已多年。5年前,大家的预期还只是“想做一部电影”,团队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制作外包的动画、短片和游戏片头。他和导演田晓鹏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完这部电影”。

在随后4年的制作期里,最让金大勇纠结的几个问题,首先是配音制作没有特别完善,没有在一开始定好基调,只能分几个阶段逐步递进完成。再有就是片子的3D效果,这么多动作戏,怎么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立体效果和观看舒适度之间取得平衡,他们只能凭感觉去调整,但凡一点点的调整,又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渲染环节。虽然结果还算满意。但是还有很多镜头、特效,大家都认为还能更好。

电影最开始定档在2月6日,后来又延迟到7月上映,这几个月里,制作团队也没有闲着,一直在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实现跨越|虽有遗憾但已跨过难关

“4年前国内3D动画制作的水准大约还处在一个只能完成游戏动画短片的程度,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圣归来》已经是一部电影感十足的CG动画大电影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崔蕴鹏在观看《大圣归来》之后告诉本刊,“和好莱坞相比,差距不在静态画面上,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主创操作动态大电影的能力还是比较生疏。但总体而言,看到这样一部国产3D动画电影还是让人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最难的一步,也就是CG技术这个门槛,已经跨越过去了,那些复杂的破碎效果、镜头调度、动作配合做得还是非常好的。剩下的就是经验的积累,团队的磨合,资本的运作。”

精益求精|“死磕”“手撕”带来大工作量

“死嗑”、“手撕”,这是田晓鹏在谈创作感想时提到最多的两个词。“为了实现最从容、充分的场面调度,全部宏大场面的场景都要精细搭建,这样才能给人物最真实、最大的生存空间和表演场地,同时每一场戏都要像实拍一样,有完善精确的站位、走位图,要考虑所有人物关系、运动关系,所有细节的合理性。”

因为导演对每个画面的构图都有要求,为了让场景适应镜头,金大勇统计过,他们制作了90多个场景,也就是说在这部时长不到90分钟的电影里,平均每一分钟出现在镜头里的都是一个全新的场景,这么多的场景,又涉及很多自然景和带有毛发的角色,渲染的工作量特别大,一帧画面需要12个小时,而一秒镜头包含24帧画面。

【案例:山间追逐戏】

山间追逐戏总共1分40秒的镜头,在制作时却逼得四五位动画师先后崩溃离职。通常做动画只需要在正常的定格背景上完成固定镜头,一旦镜头晃动,动画的调节量和镜头渲染量都会成倍增加。导演为了追求更生动、微妙的画面效果,执意选择模拟实拍摄影中的“跟拍”方式和“手持摄像机”方式,然后还要根据表演、机位、走位⋯⋯去重新调节灯光做光线跟踪,甚至是多机位的素材渲染,再重新剪辑。

田晓鹏觉得很值:“这种死磕是以往的国内动画片不太敢做的,尤其在商业项目上,受经验、创作目的、时间和费用、技术等诸多限制,传统的3D动画片导演不太会考虑镜头的运动,基本是靠情节来简单地推动剧情。”

【案例:两个角色】

田晓鹏特别提到了两个“死嗑”出来的角色,一是被设计成石头人的五行山山神,二是还没有化身、野性难驯的白龙。山神的打斗戏,以及飞龙在天的畅游,既要合乎想象,又要基本合乎物理常识。“西方在这样的问题上也许可以单独开发插件去解决,但我们做不到,只能’死嗑’,还是‘手撕’。”

中外鸿沟|动画制作缺少技术开发

1999年公映的世界首部3D动画长篇《玩具总动员》出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而皮克斯与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渊源众所周知;梦工厂可以为2007年上映的《怪物史莱克3》专门开发多种技术,包括被动毛发插值Interpolated、角色动力学系统CDY、皮肤管理软件Emo、全局照明系统、新的流体动力学引擎Emit等等;迪士尼2014年推出的《超能陆战队》,全片的画面生成也没有使用现成的渲染软件,而是用了由一群软件工程师专门编写的软件。

国内的动画制作公司只能使用三维动画软件自带的特效和各种插件来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因为国内的计算机工程师并不了解动画产业的需求,动画公司又养不起专门的开发团队。“这正是我们与好莱坞动画电影产业之间最大的一道鸿沟。”

还缺什么|最终把关和细致的分工

“一部3D动画电影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最底层的技术人员,又需要非常精专的设计者,以及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崔蕴鹏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动画教育,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社会上的培训,在CG技术方面,国内培养的技术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能够满足当前产业规模的需要。缺少的,首先是能够对电影进行最终把关的动画导演;再有就是总监级别的人才,他们需要在理解导演意图的前提下,对电影的某个部分或者是某种制作技术去负责。

比如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电影《勇敢传说》中,主角拥有一头耀眼的红色长发,所以他们就有一个专门的头发总监,专门负责整部片子中主角头发的变化,让它随情节发展呈现不同细节。每个微小的细节背后,都需要有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人才。”崔蕴鹏说道。

相比之下,《大圣归来》的制作团队规模还远远达不到如此细致的分工要求。按照田晓鹏的说法,“这个片子高峰的时候参与的有200多人,但是真正能做到令我们满意的动画的不超过4个”。核心团队除了田晓鹏和金大勇,还包括执行导演、视效总监、动画总监、美术总监、模型总监⋯⋯这些总监们常常需要发挥能者多劳的精神,兼顾头衔之外的工作,比如模型总监还要兼顾表情制作、场景规划⋯⋯

终于演进|从混乱到为市场所接受

“8年前国内动画领域还处在比较混乱的阶段,也是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动画公司越来越多,电影市场越来越大,受益于整个中国动画行业的积累,我们才能逐渐将要求提高到如何做得更好。”但在电影上映之前,大家总是觉得能少赔点或者不赔就非常满意了,谁敢说市场能不能接受呢?在金大勇看来,“各方面其实都还做得不错”的《魁拔》系列动画电影就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典型例子。

导演感悟|这是部典型的集体作品

田晓鹏则是这样总结的:“在《大圣归来》这部作品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从创作、制作到制片、宣传、发行⋯⋯前后期有超过600个同仁参与,他们每一个人的加入都进一步保障了最终大银幕作品的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部典型的‘集体作品’,它的所有亮点和不足都忠实地映射了当下的中国动漫产业水准,而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探索’——中国故事怎么讲?东方动漫如何建立自己的思想和艺术体系?这都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事。”

  • 大圣归来导演:担不起这个票房

    大圣归来导演:担不起这个票房

    大热之下,田晓鹏却一直认为这个电影担不起这个票房,他希望自己下一部电影能够真正靠品质让大家达到这种热度。

    查看详情
  • 大圣归来背后的“全民公关”图谱

    大圣归来背后的“全民公关”图谱

    影片迅速反转局势的传播内容到底有什么特点,这些内容走的是什么样的传播路径,又是什么内在因素推动这些话题被“全民”传播?

    查看详情
  • 中宣部研讨大圣归来:称其对经典充满敬意

    中宣部研讨大圣归来:称其对经典充满敬意

    《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大胆创造、合理想象、不恶搞,对经典充满敬意,体现出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

    查看详情
  • 文艺主席评大圣归来:不够精彩鲜明

    文艺主席评大圣归来:不够精彩鲜明

    主角身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开辟得不够深、不够鲜明”;整个故事还不够精彩,“按照我们的聪明才智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查看详情

记者:俞力莎

以上内容为三联生活周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网站地址:http://www.lifeweek.com.cn/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