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开国少将之子:红色后代少腐败

开国少将之子:红色后代少腐败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蔡小心2012年开始活跃在微博上。他的简介有三项:抗美援朝战史学者、军史作家,而最吸引眼球的是最后一个身份——铁原大血战名将蔡长元之子。作为一个“红色后代”,来听他讲为何这个群体很少腐败>>

微博走红|第一时间披露重大案进展

“人们把‘红二代’妖魔化、污名化了。”见面那天他多喝了点酒,热血沸腾,一坐下来,先为“二代”群体“亮剑”,“你想想,为什么现在党反腐败这么厉害,却很少打到‘红色后代’呢?”

这个问题由他抛出来,多少有点力度,毕竟其走红微博的契机,正是近几年的反腐热潮。因着开国少将之子的身份,以及这些年对军史的研究,蔡小心对 军队“腐败-反腐败”情况的了解似乎总是先人一步,且他热衷于微博爆料——包括谷俊山、徐才厚等军重大案的进展,网友很多时候都是最先从他那里获知的。

“是不是我最先挑明的,我也不清楚,其实这个并不重要,只要是有确实的军队惩治腐败的消息,我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第一时间披露出来。”

少将之子|“红色后代”身份颇为微妙

蔡小心微博上的头像戴着墨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姿容端正。他平均每天刷十多条微博,大曝军队反腐进程外,多半时候就是转发作为红色后代及老干 部们发声基地的《正声网》消息,其本人也是《正声网》理事长,内容之“红”可想而知。由此,人们对他也是喜恶分明,一些人志趣相合、热情援助;另一些人则 愤怒鄙夷,直接骂他“大五毛”。

“左啊右啊吵来吵去,其实我非常反感,有用吗?我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我是中国派。”

“我们的父辈是打天下过来的这帮人,出生入死,翻过大雪山,爬过大草原,不怕死,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为了革命精神,为了老百姓翻身。”他说的时候正视前方,眼神有点落寞。

如今在中国,“红色后代”身份颇为微妙。虽然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仍高高在上并覆盖着神秘面纱,但与此同时,祖辈建功立业的年代早已过去,他们当中只有极小部分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其他大部分人早已远离权力中心,从商,甚或成为更不起眼的平头百姓。蔡小心属于后者。

家境殷实|成年前不知道父亲是 “官”

他生于1976年,彼时热血革命的年代早已过去,父亲蔡长元已届60岁,因老年得子,对这个幺子特别疼爱,却从未跟他说过自己 当年的经历与功绩。成年以前的蔡小心,甚至连父亲是什么“官”都不知道,“只知道我家房子比较大,有人照看我”,以及父亲人虽温和,却“不怒自威”,他们 所住的整个高干大院里的人“都怕他”。

尽管如此,军人家庭的家风还是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他内心。他印象中的“红色后代”生活是这样的:从一出生开始,生活环境比一般人好,不愁吃喝穿,对钱没什么感觉;同时从小热爱文、史、哲,并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思想行为的影响及感化。

蔡小心记得,6岁时,有一次父亲带他去南泥湾玩,事先没跟任何人说,当地官员却不知怎么知道了,非要来请吃饭。蔡长元很不高兴,勉强去了,饭后却自行付了饭钱,让现场官员灰头土脸。“那次我抱回来一个小花猫,它的指甲把我脸划花了,那是我第一次养宠物的开始。”

另一次也是六七岁左右,身为陕西省军区政委的蔡长元带着蔡小心出门遛弯,回到省军区大院外才发现忘带证件,新来的站岗卫兵不认识他们,把父子俩拦在门外。“父亲当时什么都没说,就笑了笑,带着我蹲在对面马路牙子上,等他的秘书回来领我们进去。”

“荣誉即吾命”——蔡小心在纸上,认认真真写下这5个字,推到面前给我看。

自幼失聪|儿时因出身成分问题耽误治疗

不管你喜不喜欢他,蔡小心在微博上的形象至少是言行激越和能量充沛的。仅仅通过网络,你完全不会想到他从小就带有“残疾”,差点永远失去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

这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革命家庭都熟悉的叙事模式:“1966年,我父亲奉周恩来之命负责守护北京南大门,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是因为得罪了江青,1967年他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如果不是周总理保他,就没有我了。”

1969年,周恩来眼见北京的运动愈演愈烈,便将蔡家举家安排到四川绵阳红军院,希望通过远离“是非地”而进一步保住他们。因而,直到1976年蔡小心出生,蔡长元一家仍然承受着非正常的政治生活待遇。

不幸在蔡小心两岁半时发生。那时蔡长元还未平反,孩子高烧不退,母亲带着他去医院看病,医生一看这是出身成分有问题——不能给他开“好药”。本 来两支青霉素就能治好的病,就是不开药,母亲只好抱着他到村里,打了链霉素(一种不适用于幼儿的抗生素),小命是保住了,可是耳朵和声带却受到了严重损 坏。

自幼失聪,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打击是致命的,那时中国还没有助听器,听不到声音,意味着学不会说话,只能成为一名使用手语的聋哑人。

“我不会手语,”蔡小心说,“别人觉得我是残疾人,对我有同情,我不觉得。妈妈从没有把我当残疾人来养,我们的家教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外面,经常有人问他是不是东南亚人,为免啰嗦,他就说“是”:你是菲律宾人?是。你是印尼人?是。你是泰国人?是。

父亲故事|他竟是《亮剑》李云龙原型

如果不是32岁那天姐姐带来那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蔡小心也许根本不像今天这么“愤怒”。以前的他不怎么关心政治,语言沟通的障碍造就了他的另一种表达天赋——绘画。因为画画得好,他16岁就被军艺学院特招进国画大专班,后升美术系本科,班主任是著名国画家刘大为。

然而32岁生日那天,姐姐蔡小明送来了一个小包,包里有一个旧记事本,就是它彻底改变了蔡小心原本的人生规划——那是父亲蔡长元的遗物(彼时他 已去世多年),革命胜利后他依组织的规定要求而亲笔书写的《干部自传》副本。为了节省纸张,笔记本很薄,里面写得密密麻麻,每页四五千字,一共写了14 页,记述了蔡长元参军以来的所有经历,其中4页半,写的都是史上有名的红西路军的悲剧性遭遇。

在这14页纸里,他第一次知道了父亲竟是一位开国名将;看到了红军长征时父亲爬雪山、过草地的心路历程;看到他在红西路军失败并遭到不公正待遇后仍坚持革命的热忱;看到他曾经打过的那些“很厉害的仗”。

“看过《亮剑》吗?里面李云龙单挑日军少佐,断其腿逼其自杀的原型,就是我父亲。”蔡家至今藏有4把日本军刀!1把佐官刀,3把尉官刀,那把佐 官刀就是缴自那个日军少佐。当时按照规定,红军缴回来的所有军刀都要上缴,但蔡长元实在是太喜欢这把刀了,于是一直往上打报告,直打到彭德怀元帅那里去, 据说彭德怀当时笑着说,“蔡石头爱刀如命,让他保留吧”。

然而,这些故事里最让蔡小心感动的,并不是父亲彪炳的战绩,而是里面透露出来的珍贵的“人性”—“西路军失败后,剩下不到3000人,我父亲他 们一小撮人和大部队失散了,只能看着太阳往东方走,就是要找红军。一路上无比艰辛,8个人,中途走了4个。父亲也动摇过,跟着别人一起走,走了200米, 又跑回来。”

后来,蔡长元花了一年半,好不容易到了陕北,却不幸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一段时间国民党兵,直到有一天发现红军就在附近,才找机会逃回红军队伍。

那年蔡长元才19岁。

我看到了一座高大的丰碑。”蔡小心说。

挖掘史料|“他们老一辈人从来不抱怨”

看完那个《干部自传》副本后,蔡小心放弃了画画,开始进行军史及抗美援朝史研究。除了挖掘史料,他主要的研究方式就是采访父亲的老部属们。

“现在很多人质疑老一辈的革命家,那是他们不理解。不要说他们,开始的时候我和姐姐也没法理解。”蔡小心说,当时蔡长元历尽辛苦找到红军后,得 到的不是组织上的欢迎,而是被当成逃兵关到小黑屋里—原来当时中央下了个文件:西路军失败回来的人,1年内的收,不到2年的要审查,3年的不收。而审查结 果是:他当过国民党的兵,可能是投机分子,被判枪决。

说来也是幸运,就在蔡长元即将被执行枪决的时候,杨尚昆正好经过,听到一把熟悉的声音在用四川话大喊冤枉,一看是认识的,才把他保了下来。

“现在和平年代,你听到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觉得很不讲理?但父亲从来没有抱怨,他觉得这个做法是对的,那个年代敌我形势非常紧张,他又确实在国民党那里呆过,没人能证明他不是间谍。他们老一辈人从来不抱怨。”

红色后代|珍视共产党的声誉和形象

“我想,这就是‘红色后代很少腐败的原因,‘家境’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还是‘家风’。”蔡小心说,“我们老哥老姐们,也是吃很多苦过来的。”

现在,蔡小心觉得自己渐渐理解父亲了。“他是为了信仰。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思想很单纯,就知道红军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男女平等。”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寻根”之旅。可以想见,不断地体会当年那些革命父辈的心路时,他很容易把自己带入进去。这也是很多“红色后代”的共同特点:他们中虽然有人早已远离权力中心,身上的光环也褪得差不多了,但因为家庭出身的缘故,却仍相当珍视共产党的声誉和形象。

蔡小心很容易愤怒。对军队腐败他愤怒,于是经常在微博爆反腐的料。对激烈的社会言论他也愤怒,遇到说话难听的,他毫不顾及形象地骂人—“滚你妈的!有种滚出中国,移民到外国去!”这种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跟市井的平头百姓和愤青没什么两样。

拍纪录片|送审中不断被要求回炉修改

2011年开始,他带着整个摄制团队,从河北跑到山西、陕西等地,采访了200多个老兵,拍下大量珍贵视频,然后制作成纪录片,意图以这种方式还原他们眼里那段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

这个过程中,14页纸里那个他原本不了解的父亲渐渐更为丰满起来。

至于纪录片,到目前为止,他一共参与或主持拍了5部,其中已经放出来的两部,都选材自蔡长元的成名战役“铁原大战”。

然而,尽管在普通老百姓眼里,蔡小心是红得不能再红的“红色后代”,这些纪录片的问世过程却格外艰难。他参与的另一部6集的《铁在烧》,半年就拍完了,此后却在送审中不断被要求回炉修改,花了整整两年多。

原因在于,该纪录片还原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的很多曲折和阻挠,甚至是阶段性的失败。“我们打过败仗,这是事实,但极左思维是不承认这些的,他们要打造‘我们没打过败仗’的光辉形象。”

他说自己打算将完整内容放在网上,留待有心人。“我拍这些纪录片,是为了告诉老百姓,我们保家卫国,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这些代价不能白花!”

不过,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观点,这样“红色”和“愤怒”的蔡小心,只是他的其中一面。跟他多聊几句,就会发现他的内心还同时住着一个跟政见、跟 “左右”完全无关的单纯的孩子。他的手机里还保存着15岁时画的漫画,画得精细无比,他一张一张地翻给我们看;过了一会儿,他刷微博,看到游戏《大航海 5》终于出了中文版,激动得不停跺着脚,说“我要回去买,我要回去买”。

  • 少将之子释疑反腐为何很少打“红色后代”

    “人们把‘红二代’妖魔化、污名化了。”他先为“二代”群体“亮剑”,“你想想,为什么反腐这么厉害,却很少打‘红色后代’?”

    查看详情
  • 蔡小心:军队审计管得更高非常必要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的案件,充分显示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军队的最高领导层也不能是“真空保险箱”。

    查看详情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南风窗、环球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