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工作已完成

新浪热点
摘要|今年年初,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作出部署。按照国务院部署,这项工作7月底前已全面完成。
进展情况|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工作已完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称,截至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已全面完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称,“我部会同有关部门主要抓起了以下工作:一是明确兑现工资的办法。这次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是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的。为尽快兑现工资,我们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相关政策规定初步计算并扣缴个人养老保险费的同时,兑现相应增加的工资。二是加大对各地各部门的指导和督促力度。为确保调资工作在7月底之前全部兑现,我部先后派出多个督导组,到部分地方和中央部门实地调研督导,了解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政策措施|向基层一线公务员倾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称,这次工资调整,不是简单的提高工资水平,而是一次完善工资制度的改革,重在“建机制、调结构”。
这次调资工作中,一是调结构。为了进一步优化工资结构,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提高了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二是重基层。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工作非常辛苦。根据近年来对各地公务员工资的调查,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向基层倾斜”是本次工资调整的突出特点之一。三是建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近期要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

确保7月底完成全国公务员工资调整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6月底前调整到位 月均涨300元

仅7省份明确公务员涨工资 有地区不升反降

调资详情|所有人员的工资都有增加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称,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所有人员的基本工资都是增加的。由于调资工作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推进,且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个人缴费工资的高低差异较大,具体到个人,扣除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后实际增加的工资有多有少。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部分参加工作晚、职务较低的人员,增加的工资不足以完全弥补养老金保险个人缴费,出现“增不抵缴”的现象,相关地区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后当期工资都能增加。

关注焦点|企退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210元
据人社部介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出台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现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开始调整,月人均增加约210元。首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已基本发放到位,有27个省级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全国标准之上增加了基础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00元,比试点初期增长近一倍。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在原来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增至每人每月70元,应该说这是第一次,也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李忠介绍,全国所有地区已经将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应发人数1.466亿人目前已经全部发放到位,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发放。全国27个省级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552个县级政府在国务院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增加了基础养老金。

聚焦全国|各地机关事业单位调资情况
北京:人均涨100元
7月29日上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祖德在北京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中表示,全市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缴费测算测算工作已全面完成,七月底之前会兑现市区两级新的工资标准,确保能发放到每个人的工资卡当中。
张祖德透露,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并轨同步实施,一部分群体会出现“增不抵缴”,为避免这种情况,北京市人社局请示了人社部和财政部,拟定了北京市的解决办法,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工资不下降,同时略有提高,水平在人均100元左右。
湖南:按每人300元实行预发
6月初,湖南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调整工作。通知要求,对2014年10月1日前已离退休的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先行实施。按照标准,退休人员从科员、助教到厅局级、教授级,每月可增加260元至700元不等的退休费。离休人员增资比退休人员要高一些。
同时,在职人员工资调整,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预发,待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正式实施时多退少补。
广西、云南:发乡镇工作补贴
7月17日,广西召开全区人社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指出,截至6月底,区直部门和市县补发2014年10月-2015年6月的调标增资部分已基本兑现到位。从7月起,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将按照调整后的标准正常发放。从2015年1月1日起,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向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工作补贴。
除了广西,云南也出台政策,规定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华网、环球时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