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中国部分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中国部分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风雨侵蚀不断,人为破坏仍存,缺乏维护管理,乱刻乱画、偷砖取石屡见不鲜……记者日前在河北承德、张家口、秦皇岛等长城沿线区域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万里长城永不倒”,这首歌我们还能唱多久?

存亡危机|万里长城正在消失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是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中的句子,每每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从内心深处涌起一种豪迈之气。但是,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正在风雨侵蚀以及人为破坏中,一点点地在旷野中消失。

触目惊心|已被列入最濒危遗址名单

根据记者调查,长城墙体保存较好的部分,其比例不足10%,万里长城正在变短、变得更残破。举例来说,上个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2003年,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公布的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万里长城榜上有名。

秦皇岛之行 最美长城

保护困难|客观实际导致难以保护

万里长城成为最濒危遗址,当然有其客观原因,比如年代久远,地震以及风吹雨打等自然现象的侵蚀,还有,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处在野外,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收藏起来,所以保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利益作祟|保护古长城动力不足

古长城的“存亡危机”本质上在于利益的作祟:一方面,对不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长城而言,无利益驱使的地方政府及长城沿线民众,囿于资金匮乏和政策不足,没有保护的动力,让不得力的保护举措成为保护常态。另一方面,在利益驱使下,一些百姓拆长城建民房,爬上野长城以为旅游消遣,甚至将文字砖盗拆卖、产业链化。此外,本就失之于软的法律条文的沉睡和官方口头保护上的“有力无心”,与民间长城保护组织的“有心无力”,促成了长城的破败现状。

谁人之过|我们该去指责谁?

有首歌叫《思念总在分手后》,文物保护也是一个道理:别总等到被破坏,才想起重视;别总等到消失后,才开始思念。不能一味责怪村民拆砖盖房是愚昧、短视,根本上说,还是我们保护古长城的认识滞后,手段匮乏,力度不够。 

亟待完善|有法须依,执法须严

实际上,我国2006年就颁布实施了《长城保护条例》,但由于缺乏执法者,缺乏具体细则,《长城保护条例》仍处于一纸空文的状态。此外,长城保护仅靠这一法律是远远不够的,仅靠文物部门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提高全社会的长城保护意识才行。如何严肃法律的执行,形成制度的保障,落实地方的责任,确保长城保护代代存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 论万里长城的即将倒掉

    如果有关部门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则后世子孙就只能在《论万里长城的倒掉》等文章中掩卷哀叹了,就像我们哀叹莫高窟时的富丽一般。

    查看详情
  • 是谁纵容了不拆长城非好汉?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长城附近居住的村民,开始打起了长城的主意——有人拆了砖盖房,有人拆了砖卖钱……

    查看详情
  • 长城保护要打破区域界限

    万里长城万里长,若是长城无法形成整体保护,而只是分段分节仅保留一些样本,那么就注定难以名副其实。

    查看详情

结语|历史不能被忘记,忘记意味着背叛;文物不该被遗忘,遗忘意味着无视历史;长城不该被毁坏,毁坏意味着毁掉精神图腾。世界很大,风景很美,别再让古长城沦为“被遗弃的孩子”。“万里长城永不倒”,愿这句歌词永远是一种现实存在。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法制晚报、红网等报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