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万里是推行改革的政治家

新浪热点
摘要|据央视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同志,于7月15日12时5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改革先锋万里旧照
改革|田纪云赞其农村开放的倡导者、民主法制的推动者
“万里是以推行改革著称的中国政治家。”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报道称,他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地区推行的改革政策最为人称道。1977年,万里出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支持和鼓励包产到户,并在全省推广。“德国之声”称,当时,中国民众中甚至有“要吃米,找万里”的说法。被中共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据称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田纪云在回忆文章中说,万里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功臣”,是农村开放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民主法制建设的推动者。
履历|长期任职建设部门 1975年掌铁道部
万里,男,汉族,1916年12月生,山东东平人,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参加工作,师范毕业。1988年至1993年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1936年后,在东平县做地下工作,任东平县委书记,泰西地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鲁西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冀鲁豫二、七、八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1947年后,任冀鲁豫区党委委员、秘书长,南京市军管会财委副主任、经济部部长、建设局局长。1949年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副市长。1966年至1973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后,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铁道部部长、党的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1980年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农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绿化委员会主任,国家人防委员会主任。
第二、三、四、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资料图)
生平|文革时被打倒 系邓小平“四大金刚”之一
“文革”时,万里和很多领导干部一样都被打倒。
“文革”后期,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工作,万里受命于危难,出任铁道部部长。在他努力之下,我国铁路运输开始向着“四通八达、多装快跑、安全正点”的方向迈了一大步。
熟悉万里的老同志都这样说,万里这个人思维敏锐、观念开放、敢想敢干,他的改革意识,在党内是有目共睹的。作为邓小平的“四大金刚”之一,万里当之无愧。
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始于安徽,万里同志是有功的。
除此外,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在其百年生涯中,还被赋予很多很高的评价:“新中国城建的开拓者”、“包产到户,万里第一”、“安全正点万里行”,“解决难题的能手”,当这些评语再映入眼帘,仍能感知到万里一生做过和经历过的实事震撼人心。
离任|“不问事 不管事 不惹事”
1993年3月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主动提出要求,经中央批准,从岗位上退了下来,此时他77岁,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过上平静的离休生活。
淡出政坛的万里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过着平常的生活。离休后的万里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2006年,万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下来之后,现任领导对我是很尊重,有些重大活动,还一如既往地请我出席,他们还没有忘记我。但我毕竟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现在已经不是领导了,而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普通群众,应当有这种自知之明。”
万里最反感的就是“扰民”,在任时他就喜欢轻车简从下基层,对兴师动众、前呼后拥的做法极不赞成,退休后更是这样,有时到下面去,当地的主要领导都要来看望他,这让他很不安,他说:“你们都很忙,我现在是个闲人,不要因为看我影响工作。”
家风|不让女儿入党 送儿子务农

万里和家人。自左至右:万里、孙女万宝宝、儿子万季飞、夫人边涛、儿媳。
1962年9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副市长的万里,将18岁的长子万伯翱送到了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和众多知青一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万伯翱在这里一干就是整整10年。
围绕万伯翱下乡的问题,家里还举行了一个家庭会议,专门请来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尽管在会上,奶奶一直不赞同,妈妈也流下了眼泪,但万里却说,自己的孩子,不是我不爱,爱孩子,要看怎么一个爱法,怎么对待。长期生活在暖房里是一种爱,放在农村去锻炼也是一种爱,为此,我决定让老大到最艰苦的农村去,到农业第一线去,到生活的激流中去。
父亲当了副总理后,对家庭的禁令就更多了。他曾对我说:“通过你们办事,能成的也不能让它成。如果都成了,你家就成衙门了。”
淑鹏后来问过父亲,怎么从来不问她关于入党的事。父亲对她说:“参加革命入党要靠自觉,我问你干什么呢?”父亲当年是自觉参加革命,主动找党的,他不懂入党还需要人特别加以培养和提醒。
爱好|90高龄仍活跃在网球场 人称“万家球”
熟悉万里的人都知道,老人家这一辈子有两大爱好,一是桥牌,二是网球。他对这两项运动的酷爱,凡是网球桥牌圈子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桥牌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中,作为协会的荣誉主席,万里对中国桥牌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尽人皆知。系统介绍他60多年桥牌生涯的《万里与桥牌》一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后,引起了桥牌爱好者的广泛共鸣。

万里打桥牌

万里爱打网球
在网球和桥牌这两大爱好中,万里接触网球的时间远早于桥牌。他从十几岁就开始迷上了网球,屈指算来,网球已经陪伴老人家走过了80个春秋。今年已经95岁的万里,一直到去年还活跃在网球场上。关心老人家身体的人无不感到惊讶,更有热心人甚至张罗着为老人家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激情挥洒
寄望|1985年预言国足:30年后冲出亚洲!
1985年5月19日,一场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足球比赛,头一次把中国足球的丑陋一面,晾晒在世人面前。
比赛由中国国家队对香港足球队。结果国家队以1∶2败给香港队,这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更让现场的一些球迷难以接受,于是,一些球迷闹事,他们选择了发泄,球迷烧车,并拿汽水瓶扔向香港队员。一场球赛遂酿成一场骚乱。
一场比赛,竟然引发出如此的事端。事后,万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在工人体育场对当时的足协主席年维泗等人说:“足球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人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我看中国足球(男子)这种情况,得二三十年后才能冲出亚洲,到那时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呢!”
其实,万里的这番话是很有针对性的。当时,中国的足球虽然被媒体炒得火热,但是,足球的基础并不牢固坚实,不论是群众参与的程度,还是足球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程度,以及国内基层运动队伍的建设、场地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我们对这项运动的认识水平,还不具备支撑足球运动在短期内高速发展的能力。

万里资料图
感情|妻子是边区三大美人之一 离世时恸哭:你走了我怎么办
边涛当时不满20岁,是一个出身贫苦家庭的知识分子。她从小深受鲁迅著作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是冀鲁豫边区的“三大美人”之一。万里和边涛的志同道合,在党内被传为佳话。1940年8月18日,他俩在抗日游击战争最残酷的“反扫荡”中结为连理。
在10年艰苦卓绝的战火硝烟中,边涛与万里一起出生入死,感情更深挚,先后生下了万伯翱等5个子女。万里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位上退下来后,与夫人边涛的晚年情爱更加深挚。
边涛晚年行走不便,有些老年痴呆症。当年,是边涛对万里照顾得精心有加,如今是万里对边涛无微不至地照顾。
2003年10月19日上午9点55分,边涛在家里病情突发逝世!87岁的万里难抑悲情,趴在老伴的遗体上放声恸哭:“你走了,我怎么办呀?”

图为:1991年12月,祖孙三代在中南海家中欢聚,共庆万里75岁寿辰
逸闻|儿女名字连接恰是“鹏程万里,一飞冲天”
俗话说“望子成龙”,万里亦然。他祈愿自己的子女展翅翱翔,飞得很高、很远……
万里有五个子女———老大伯翱,老二仲翔,老三叔鹏(女),老四季飞,老五晓武。单从字面上看,“伯、仲、叔、季”,“翱、翔、鹏、飞”,既体现了万里的文化底蕴,也显现了他对儿女们的深切厚望。若与万里自己的名字连接在一起,恰是鹏程万里,一飞冲天。万里的“老疙瘩”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重庆,父亲本为他取名“幼远”,却终因习惯自然地叫成了“小五”(现晓武为其谐音)。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