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减少已影响经济复苏

新浪热点
摘要|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减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东北人口在加速减少,并已严重影响到其经济复苏,东北人口危机的警报已经拉响!

辽宁省沈阳市,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们。(资料照片)CFP供图

统计表
人口现状|超超低生育率低于日本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生育率分别为1.03%、1.03%和1.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5%,仅比北京、上海等极少的城市略高,甚至比日本和韩国都要低。按照国际标准,低于1.3%被称为“超超低出生率”。
学者担忧|东北未富已先老
与低出生率相伴随的,是老龄化程度加剧。2012年年末,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6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4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从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间,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两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比例均增长了两倍,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1995年的7.4%提高到2012年的14.8%,而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则从4.4%提高到8.8%。
罗丹丹认为,黑龙江省未富先老现象严重。2012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60元,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倒数第3,仅高于青海和甘肃;2013年黑龙江省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7位,而GDP增速全国倒数第3;2014年一季度黑龙江省经济增速全国垫底。
探究原因|年轻人生育欲望低
2014年4月22日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已经出台“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黑龙江省开始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已有6484对“单独夫妻”拿到了“二孩证”,但仅占符合政策夫妻数量的1.6%,低于全国8.3%的整体水平。媒体报道显示,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的二孩申请也均低于预期。
黑龙江省计生部门几年前曾对80后是否会生育二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00240名20岁至30岁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不想生两个孩子的占69.9%。
2014年5月,国家卫计委在黑龙江省所做的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显示,黑龙江省的流动人口中想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仅为1.8%。

东北三省GDP增速排名

东北三省GDP增速与全国GDP增速
经济下行|危险的因果循环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GDP增速最低的五个省份中,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均在其中,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均低于中部、西部和东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冯蕾分析,辽、吉、黑三省的支柱产业高度相似,均以装备制造、石化、农产品等初级品为绝对主导。由于国内投资增速下降的大趋势,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大背景,这种产业结构极易遭受区域外需求变化、国际价格变化的冲击。因此,高度依赖重工业、初级产品的东北三省遭遇经济下滑,不足为奇。
经济的不景气反过来加速了人口外流。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到,2010年辽宁省人口流出地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省人口则主要是向辽宁、北京、黑龙江流动;黑龙江省人口则主要向辽宁、北京、山东、河北、天津流动。
人口流出|东北率先遭遇人口断崖
面对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数量,有学者认为:“人口流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已经是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达地区主要表现在人口流入,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经济落后地区主要是人口流出。”
“由于流出的人口大多为中青年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于人口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王晓峰认为,“东北边境地区,人口总量增长缓慢,村屯人口减少,分布零散,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

街头。(资料照片)CFP供图
拉响警报|老龄人口比例加大
“人口老龄化特征愈发明显”,这是刚刚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中的一个结论,具体数据如下,2014年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301.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5.3%,老龄人口的比例进一步加大。
“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防止今后中国人口锐减”一直是易富贤的观点。他认为,2010年中国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纺锤形,劳动力比例大,将导致内需不足。这种结构是不稳定的,并且很快就要变成高度不稳的倒三角形:劳动力严重短缺、高度老年化、经济丧失活力。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样本,表现突出。
他更强调的是:“全国的生育率下降趋势大致比东北晚10年,也就是说中国其他地区将步东北后尘。人口危机将从东北到华北,到华中、西北,最后是西南蔓延。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今后的经济将是东北衰退,西南相对繁荣。”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中国青年报、每日经济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