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贾玲触底了

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贾玲触底了

新浪热点

关注

摘要|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因恶搞花木兰引发争议。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要求节目组和贾玲向全国人民道歉。他们称,贾玲的恶搞行为是在以各种形式瓦解我们的民族精神。贾玲到底该不该道歉?

视频:《欢乐喜剧人》贾玲演绎另类花木兰

独家对话|贾玲恶搞木兰是瓦解民族精神

7月13日,新浪对话河南虞城县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国,对方表示,贾玲对花木兰进行的恶搞与颠覆,触犯了他们的底线。

当被问到有网友觉得,这种程度的娱乐,其实无所谓,怎么看时,张建国表示,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世界观的亮相。你说一个没有文化、不知道历史的人,可能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我们是党培养的文艺工作者啊,怎么能无所谓?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才过去没多长时间,余音未落,你就这样恶搞,说明了什么?有些人,真正把这个讲话落实了没有?没有。低俗不能代表通俗,但现在,低俗的东西还是有人在搞。

贾玲的小品就是一个低俗的小品。花木兰首先是大忠大孝,然后是保护人民,还有不求名利的特点,是一名伟大的英雄,怎么可以污蔑了花木兰。 现在社会上出来一种贬低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我们要进行全面剖析和批判。近年来,一些作者和艺人,恶搞历史人物,有孔子、杜甫、岳飞,还恶搞雷锋、黄继光,现在开始搞花木兰了。这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人眼球,但往深里说,这就是以各种形式瓦解我们的民族精神。

贾玲恶搞花木兰引争议

事件回放|贾玲恶搞花木兰被要求公开道歉

“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众多网友和观众不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

网友们称,节目中贾玲扮演的“花木兰”因贪生怕死而不敢奔赴前线,被父亲骗去从军。在军队中,木兰因吃亏被迫上战场成为将军,回归故乡后,去世的父亲留下一封信,从信中得知因邻居恶霸看上她,父亲才骗其去当兵等等荒唐情节,严重颠覆了花木兰聪慧、孝顺、刚毅、勇敢等英雄形象。

  • 贾玲恶搞花木兰:恶搞不等于搞笑

    笔者只能说,你们的搞笑手段不是“认真”,是有点太low了,上不了台面。

    查看详情
  • 果冻:贾玲歪曲花木兰了吗?

    当人们对文学虚构人物的权威诠释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习惯力量时,一旦出现新的诠释,感情上不能接受,不代表新诠释一无是处。

    查看详情
  • 恶搞花木兰 贾玲该不该道歉

    有律师称,假若贾玲不道歉,将会为花木兰故里人民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查看详情

相关回应|“是合理范围之内的再创作”

昨日,记者联系上东方卫视宣传统筹尹女士,针对此事,对方解释《欢乐喜剧人》的制作方和出品方属于欢乐嘉娱公司,“平时宣传口径也在欢乐嘉娱公司,我们播出平台只是配合做一些辅助性工作,不能给出官方回应。”尹女士认为,贾玲的小品是对民间人物合理范围内的再创作,“观众看到小品也不会认为‘花木兰’就是这样的形象,它的本质是喜剧。”

随后,记者联系上欢乐嘉娱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恶搞花木兰”的说法并不妥当,“我还是建议观众应该看完这个小品”,该负责人说,“‘吃亏是福’是这个小品的主题,特别是结尾花木兰接到任务出奇兵打退敌人那一段。贾玲为了这段戏也练了很久,就是想表现出‘花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这与前面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这也是我们制作节目的初衷。”不过她也承认一旦英雄形象受到伤害,英雄故里的群众心情自然就会不舒服,这是很正常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我们应该完整地看待一件事情。”

专家观点|令人作呕可恶至极

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郭义方对此非常愤怒。他说:“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海外也流传甚广。从木兰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不畏强权、大忠大孝、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等多种优秀品质为世人所赞颂、敬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欢乐喜剧人’栏目如此恶搞,是误导青少年陷入迷途,更是愧对后世子孙。”

媒体观点|贾玲恶搞花木兰或许不需要道歉

喜剧恶搞当然无罪,只要不触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将恶搞发扬成一种缓解压力,给人以快乐享受的节目,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与休息的方式。尤其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压力,生存压力,股市跌宕压力等等,看一个恶搞的小品还带着强烈的批判精神专家们累不累?当这个小品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娱乐节目,笑一笑乐一乐多好,又不收费!何况这个小品的中心明明是吃亏是福。虽然情节夸张有待商榷,如果真要说有什么疏忽的话,是《欢乐喜剧人》节目组应该在节目后期里补充字幕如“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当真”等诸如此类的说明。

背景新闻|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共有3人

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国称,我们有文件。如今, 我们有一些民间文物消失了,于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提案,要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就成立了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委员会,由于我们虞城是木兰的故乡, 我们有元代的木兰石碑,证明了这一点,相关文物也都有。于是2007年挂牌成立的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目的就是弘扬木兰文化,传承木兰精神。

现在我们中心致力于木兰文化研究,写了很多东西,还出版木兰相关的书,包括对木兰其人的考证,也出版发行了。目前一共有3个人。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华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