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去世 曾培养莫言等作家

新浪热点
摘要|北师大文学院童庆炳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14日晚去世,享年79岁。童庆炳在文艺学领域是泰斗级人物,曾培养过该领域众多知名学者,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曾是他的学生。

童庆炳 资料图
18日追悼会|目前在家里设置灵堂
童庆炳先生14日下午六点左右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其追悼会将于18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目前北师大文学院在童先生的家里设置了灵堂。
据悉,目前童庆炳先生治丧委员会已经成立,并开设灵堂以供吊唁。

心脏病突发|两年前做心脏支架恢复很好
据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青教授介绍,童庆炳两年前突发过一次心脏病,并做过几个心脏支架,后来一直恢复很好。
李春青说,童庆炳喜欢锻炼,过去身体好时,每周都会去爬香山。近期童庆炳先生身体不错,加上北京天气晴好,童庆炳还曾于13日前往雁栖湖游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突发心脏病。“那边医疗条件不太好,童老师在下午六点左右抢救无效去世。”
文艺学泰斗|曾指导莫言硕士毕业论文
童庆炳系文艺学领域泰斗级人物。其在文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等领域均具有开创性研究。“现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童庆炳理论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这本书是最好的文艺理论教材。”李春青教授介绍。
除了在文艺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著名作家莫言、余华、严歌苓、迟子建等均为童庆炳学生。据了解,1987年北师大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级辅导员,并有授课。“莫言的硕士毕业论文是由童老师指导的,”李春青介绍。
前多数高校使用的《文学理论教程》亦由其主编。赵勇回忆,严歌苓在班里学习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去了美国”。童庆炳博客>>

左起童庆炳,刘川生,莫言
弟子们悼念|“对于真善美,老师有信仰”
于丹在微博上悼念:刚确认,北师大文艺理论学科领军人物童庆炳先生辞世。我们读书时,老师上的课历历在目,对于真善美,老师有信仰,愿意用生命去捍卫。他的声音清晰而沉静,一个有信念的人才会这样毫不含糊地说出真话。童老师不畏上不攀附,一介书生,铮铮铁骨,受过老师恩泽的弟子们,当不负先生,传承良知,童老师千古。
作为童庆炳的学生,除了莫言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感谢童老师当年的帮助和栽培之外,余华还曾专门撰文写自己的老师,字里行间充满这感激。
余华曾撰文|“小记童庆炳老师”
记得毕业后有一次去看望童庆炳老师,坐在北师大他的家里,当时师母健在,高高兴兴地沏茶端水果,师母总是高高兴兴的样子,童老师总是微笑的样子,师母说话声音高低起伏,童老师说话声音从来是平静的。那一次童老师讲起环境对人的影响。童老师说他上大学时是一个严谨的学生,他的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有些自由散漫,童老师看不惯,经常批评这个同学。大学毕业后,童老师留校任教,这个同学参军。很多年以后,童老师成为名教授,这个同学当上了军长,两人再聚时,这个同学变得很严谨,他看不惯童老师了,批评童老师自由散漫。童老师微笑着说了这个故事,不加任何评语。这就是童老师的风格,教书做学问时童老师字斟句酌,逻辑严密,观点清晰;生活中的童老师从不指指点点,只是平静地说出一件一件事情。

余华 资料图
童老师治学五十五年,他的想法和观点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宽容和尊重不同的意见。1990年的时候,童老师读到我的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虚伪的作品》,他在课堂上毫不吝啬地赞扬了这篇文章,虽然他并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话,但是不妨碍他对这篇文章的喜爱。童老师对待学生像父亲一样,前年我去看望他时,他提到一个还在监狱里的学生,他说起曾经对这个学生说,你没有工作,我的收入虽然不多,但是养活你没有问题。结果这个学生非常生气地说,童老师你是在侮辱我,我写文章在香港、台湾发表挣来的钱比你多。我在1993年辞去浙江的工作定居北京以后,童老师为我操心,当时程正民老师是北师大中文系主任,童老师和程老师做了学校方面的工作,想把我调入北师大中文系教书,后来是我自知教书不行,主动知难而退,辜负了童老师和程老师的美意。
作为童老师的学生,我深受其益,要说的话太多,两段小记在此表达我对童老师的感激之情。
2013年9月25日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京报、法制晚报、华西都市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