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城市如何治理交通拥堵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北京拟实行“有车位才能购车”政策
5月29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表示,北京拟在2016年力争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并按照“有位购车、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思路制定相关内容。
29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向大会作报告,称北京拟专门就停车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分析评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实施效果基础上,2015年启动停车地方性法规的立法预案调研和立项论证,2016年力争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
届时,拟按照“有位购车、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思路,对停车定位、停车差别化供给和收费政策、规划与土地供应、吸引社会投资、强化路侧停车管理、统筹停车资源使用和加强执法等重点内容予以明确。
今年发布的全球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中,中国共有11座城市进入榜单前30名。北上广均上榜,这些城市目前对于车辆都有限购政策。
北京政策
2010年12月23日下午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俗称“限购令”。条例看点有二:一是实行总量年度控制;二是将研究制订交通拥堵收费方案。
广州:配额管理
广州市政府2012年6月30日发布《关于广州市试行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通告》自2012年7月1日零时起试行,试行期一年,对全市中小客车施行总量调控管理。
《通告》规定,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全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为做好各项工作衔接,7月1日零时起的一个月内,广州全市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后续各个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额;配置指标的具体办法和相关程序将于7月底前发布。
广州汽车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州市新车上牌量33.1万辆,其中列入限牌范围内的中小客车上牌量为24.2万辆。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限牌政策,广州的汽车销量至少要下降一半。
上海:拍卖车牌
1994年,上海对新增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上海开始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可以去车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
上海实行私车牌照拍卖以后,每个月新增不到一万个新车牌,控制了机动车的增长。由于每个月额度只有几千辆,致使原本车管所发放的两块车牌变得异常紧俏。有资料显示,从去年11月开始,上海车牌价格已经连涨7个月,最低成交价从45700元跃升到64000元。
自从上海车牌成为最贵的“铁皮”之后,一些车主转而前往周边省市上牌,机动车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并且滋生异地违规上牌产业。为控制总量,上海有关部门又不得不削减了外地车辆的路权。
天津尾号限行 摇号竞拍
2013年12月15日晚,天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并将自2014年3月1日起按车辆尾号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
在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交通港口局局长武岱宣布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该《通告》中指出,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天津将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增量指标必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
杭州摇号加竞拍
杭州政府于3月25日宣布对本地新车实施限购,并发布了关于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的通告。主要措施包括:1)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实施新车限购,并且自3月26日至4月25日暂停办理新车注册,等待公布确定的配额指标;2)提议每年机动车增量配额为8万辆,其中80%通过摇号,20%通过竞价;私家车牌照占配额的88%,其余12%为单位指标。
深圳摇号加竞拍
29日18时开始实施 ,有效期暂定5年。每年暂定指标10万个,按月分配。其中,2万个指标只针对电动小汽车,采取摇号;8万个普通小汽车指标,50%采用摇号,50%采取竞价。年度指标视交通、大气环境和汽车需求适时调整。
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如何治理堵车问题的呢?
东京:
发展公共交通,立体交通覆盖城市,区间短线公交车﹔地铁网络发达,多数地铁线路同台换乘。
地铁乘客过多致玻璃破裂
日本是一个交通网络高度发达的国家,整体化交通网络连接城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铁、电气铁道、新干线、新交通系统。日本交通的最重要特色是地面、地上和空中组成的立体交通网。地面网主要是城市一般道路,地下网全部是地铁和电车等公共交通,而空中网则是由新干线、高速公路和电车组成。
四面环海的日本,非常重视土地资源的利用,为了解决停车问题,东京街道两侧能看到很多停车场,且是多层的,停车场面积虽然不大,但一般都有三四层,能解决200辆左右汽车的停车问题。而交通道路上也很难见到乱停乱放,影响道路畅通的现象。
新加坡:
贵的买不起的车牌

在新加坡想要拥有车辆,一个车牌就要支付月30万人民币。车牌的价格甚至超过车。由于城市空间极其有限,新加坡政府早从1975年就开始实施市区道路收费。从1998年9月新加坡开始实行的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RP。根据不同的车型和时段,收费在0.5到3新元(约1美元)之间。有数据显示,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使新加坡市中心的车流量减少了13%,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高了20%。
德国:
将开车的念头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在德国拥有车并不难,但是考驾照却是大难事一件,一次性通过的概率很低。德国交通部门在驾驶理论教材中指出,他们的“最终产品”并不仅仅是“一个会开车的人”,而必须是一个“冷静、时刻审慎克制、富有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的熟练驾车者”。所以在德国不遵守交规的人极少。
韩国首尔:
开车就要多交钱

1996年底韩国首都将汽油税提高了一倍,并征收道路使用费。在拥堵最严重的时段对市中心的两条主干道车征收拥堵费。此外大理发展公共交通。有开辟公交专用道,建地铁,拆掉高架桥建立快速公交线路等,现在首尔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是世界级的了。
巴黎:
公交优先,发展自行车,市区设1400个租车站

巴黎采用了减少路边停车位的措施,甚至取消了居民车位和免费停车场。政府为了应对反对改革的情绪,补偿发放以包年形式存在的居民停车证,只收取象征费用。将六车道道路改为二车道加二公交专用道,增加公交车数量,用以提高公交的运输能力。同时巴黎还拓宽人行道和路边绿化带,大幅增加自行车出租的数量,甚至利用塞纳河开发水上非游览性的交通服务。同时市政府鼓励市民共同租用汽车出行。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网也为巴黎市区的交通提供着便利。
2007年夏天引进一项“自行车城市”计划,在市内新建的1450个自行车租赁站,为市民提供廉价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以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自行车自由骑”。
纽约
地铁公交全天24小时运转,与社区合作监控最拥堵路段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纽约市的一项长期政策。纽约地铁是全球最大也是最老的地铁系统之一,始建于186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总长度为1355公里、24条地铁线、468个停靠站点的庞大系统。这些线路与地面公共汽车联合组成覆盖全市的公共交通网络。市内设有公共汽车专用车道,以保障公共汽车通行无阻。很多地铁和公交线路都是一年365天、全天24小时运转。
纽约市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在最易发生交通拥堵路段设有监测器,并经常派人到现场观察,与社区合作,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道路改造或改变车辆路线,比如将双向车道变为单向车道、禁止转弯、禁止掉头、限速、禁止停车等等。
小编点评:好方法可以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