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意见将于年内出台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5月18日,《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公布,列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9方面39条重点“清单”。今年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新政预测|改革出租车业或从数量入手
随着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出租车改革成为关注焦点。昨天公布的改革清单中提出,今年将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
在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看来,出租汽车行业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垄断,政府一直限制出租车数量,使出租车公司形成既得利益,而要打破固有利益绝非易事。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该行业长期没有竞争,服务质量也难有改进。“我觉得未来的出租车改革新政,一定要触及最行业的‘痛点’和最尖锐的矛盾,通过放松数量限制,引入社会资本竞争还有鼓励发展互联网运营新模式,来提高出租车行业的运营效率,化解出租车与消费者的矛盾。”
首尝螃蟹|义乌取消专营打破出租车垄断
长期以来,在出租车是“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补充”的名义下,国家对出租车行业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及总量控制制度。出租车行业的现状备受指责,被认为“垄断行业”。
与此同时,“打车难”成为多个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去年以来,“打车软件”和“专车”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引起多方热议。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义乌市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备受关注。《方案》提出,明年起将取消出租车营运权使用费;从2018年开始,有序开放出租汽车市场准入和出租汽车数量管控,实现出租汽车市场化资源配置。同时车费由市场定价。
对于受到多地主管部门反对的“打车软件”,义乌市则明确表示支持:引导出租车公司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
压力巨大|出租车改革触动三大“奶酪”
义乌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坦承,改革受到全国关注,压力非常大。出租车改革到底动了谁的“奶酪”?至少涉及三大方面。
1、削减高额的营运权使用费。
在义乌,营运权使用费每车每年为1万元,取消后政府直接减少财政收入千万元以上。而在一些大城市,这笔使用费可能高达上亿元。一些城市,一块出租车牌照的价格高达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义乌之所以肯舍得放下这块“肥肉”,在于该地经济发展较好,且出租车数量较少,“割肉”还不是很心疼。但对多地来说,要完全取消恐怕不那么容易。

2、冲击处于垄断地位的出租车公司。
很多出租车公司名义上管理、服务司机,实际上保险和维修费都是司机自掏腰包,公司只顾收份子钱。杭州市出租车行业协会秘书长许增期算过一笔账,杭州正规出租车公司在每辆车上所得的毛利是每月约2000元,以一个公司500辆车来计算,一年收益达一千万元。
3、厘清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承包模式。
以杭州为例,杭州有出租车1万多辆,其中1000多辆为个体户所有,其余的控制在77家公司手中,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产权不明晰。杭州有6种承包模式,包括挂靠、买断、半承包等,十分复杂。一位曾花数十万元买断一辆杭州出租车的“老板”说,他不愿意改革:“我把车子承包出去,每月能收份子钱七八千元,五六年就把成本收回了。改革肯定对我们没啥好处。”

专家意见|打车软件应适当引导和规范
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方向,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的力量。但是引入竞争以后,必定会触动既得利益。他认为,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或许打车软件等可以进入市场。政府对于新业态的管理不应是禁止,而是适当的进行引导和规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认为,现在的出租车行业的体制并不是市场运营。出租车体制的改革首先是要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机制上的改革比短期能看到的结果更加重要。
小编点评|义乌的改革是出租车行业的破局之举,将对全国产生示范效应,而行业改革也已箭在弦上。究竟年内出台的出租车行业改革意见能否解决行业内长期以来的诟病?小编还是蛮期待哒!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京报、北京商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