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事件致30余干部警察受伤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5月16日上午,广安邻水少数群众自发在县城聚集游行,表达希望达渝城际铁路过境邻水的意愿,并聚集超过八个小时。官方今天回应,称事件造成30余名干部民警和38名围观群众受伤。
最新|邻水群体事件致68人受伤 无人死亡
发生于5月16日的邻水群体聚集闹事、扰乱秩序事件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事件造成部分干部民警和围观群众受伤,无一人死亡。
经过深入细致的劝导,当晚9时许,绝大多数聚集群众陆续离开,但仍有100余人滞留在沪蓉高速公路邻水西出口。这部分人员中有部分人员手持器械与现场民警对峙。当晚9点30分左右,部分聚集群体开始冲击民警警戒方阵,并冲入沪蓉高速公路匝道,并烧毁一辆救护车辆和两辆社会车辆,造成30余名干部民警和38名围观群众受伤。
通报|官方称处前期研究阶段 望民众理性
四川省铁路建设办公室日前发布通告称,达渝城际铁路目前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是一个中长期规划项目,还未纳入省级和国家规划。
通报称,近日,广安、达州地区群众高度关注达渝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体现了大家对铁路建设的热情和期待。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达渝城际铁路项目的规划建设情况,现通告如下。
一、达渝城际铁路目前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是一个中长期规划项目,还未纳入省级和国家规划。
二、达渝城际铁路建设需要列入国家和川渝地区规划,待获得国家正式批复后,项目才进入讨论何时启动、怎么启动、建设标准、线路走向等问题。届时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有关方面将组织设计单位开展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包括沿线地方群众在内的意见。
三、希望广大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这样才能加快推动项目规划建设,为达渝城际铁路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起因|两城市争铁路 民众表达意愿街头聚集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达渝城际铁路又称达渝客运专线,是连接川渝陕三省市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单位提出了西线方案(达州经渠县经广安至重庆)和东线方案(达州经大竹经邻水至重庆)两个初步走向方案供研究参考。其中,东线方案即起自达州向西南途经大竹县、邻水县,最后接入重庆市铁路网络。
5月7日,广安市发展委在回复网友质询时称,广安支持“西线方案为达渝铁路项目线路具体走向方案”,此言引起邻水群众的不满,并最终引发街头聚集。
背景|川政协委员:邻水“急需铁路”
邻水隶属四川省广安市,紧靠重庆市,东邻重庆市长寿县,南连重庆渝北区。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以来,作为两江新区主要区域的渝北区经济高速发展,邻水与渝北区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而邻水是广安紧邻重庆的一个县,被认为是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但邻水却没有铁路过境,被认为限制了邻水的发展。
今年年初,四川省政协委员、广安市政协副主席刘儒贤在接受四川一家媒体采访时表示,邻水作为川渝合作的“前沿阵地”,迫切需要一条铁路来促进当地发展。
调查|广安已有一条重庆出川铁路
对于当日的情况,邻水居民陈大万告诉新京报记者,“上午几个小时,游行的人都很平和,警察只是维持秩序,没有驱赶群众。”
在四川当地媒体先前的报道中,多次提到达渝城际铁路东线“起于达州,经大竹县、邻水县至重庆。”大竹县发改委局在2014年10月底回复网友提问中也明确指出:“我县已纳入达州、大竹、邻水、重庆城际铁路规划。”
邻水网友认为,“西线现有一条重庆出川铁路与之并行,开通了特快和快速每天19对,如果再修一条铁路,其带动空间有限,经济意义不大。东线没有铁路,辐射人口1000余万人,辐射2万余平方公里,沿途经过大竹、邻水两个百万级人口大县。”
争路|邵阳10万人施压市领导:争不到高铁就下课
沪昆高铁规划制定时,湖南省邵阳市争取在市区设站,但在和相邻的娄底市的竞争中处在了下风,于是出现了许多现象: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小孩住院不去照顾,自己生病顾不上就医,过家门而不入……不少政府官员“舍身拼命”。
“那时市委常委会议天天开,我们每次都列席听取,会议到晚上十一、十二点散会,我们再通宵达旦继续撰写文件、整编资料。”邵阳一位曾参与“争路运动”的官员回忆说。
河南两地争夺高铁燃战火
频发|全国多省爆发高铁争夺战 多地因高铁“反目”
近期,同处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荆门两市的关系有些紧张,因为同怀着希望高铁落户自家的愿望,这对兄弟城市间暗自爆发了民间“高铁争夺战”。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铁(亦称沪汉蓉二线)。
据了解,沿江高铁初步设计最高时速350km/h,将把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连成一片,为减轻现有沪汉蓉高铁的运行压力和弥补速度不足而建设。目前,沿江高铁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从天门段开始,最终是从长江边的荆州经过至宜昌,还是从长江支流汉江流域的荆门经过至宜昌,引发了两地民众的争论。
评论|高铁不经过难道城市就不能发展了
新华网
很多专家表示,如今要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都离不开高铁。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城市都适合高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指出,高铁对地方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助力,但这种助力有多大,应当看地方的基础如何。
因而,在“高铁争夺战”的热潮之下,不少评论冷静地指出,高铁线路规划绝不能为“民意”所裹挟。不能违背科学,要根据实际、符合设计初衷,从最大限度发挥高铁自身优势和经济推动作用出发。
也有人指出,中国应建立一套“依法修路”的体制,要用制度和执行力来挤压人为因素、权力寻租的空间,高铁最终“花落谁家”要由规矩而定。
对于城市而言,高铁经过,便利自然不用说。但倘若高铁不经过,城市就不发展了么?
一些评论认为,社会发展的速度并非只是高铁这类交通更新换代的结果,我们的城市需要有没有高铁照样能发展的底气。
地方与其为个别所谓发展机会费尽心机,不如在具体的发展渠道和途径确立上,尽量地多样化,并且尽可能齐头并进,实现多条腿走路,避免出现发展方式的简单化、单一化。正如一位中科院院士所言,城市的发展应该尽量向着适应高铁的方向靠拢,而不是要求高铁向城市靠拢。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新华网、新京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