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冰川移动1.5万亩草场消失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5月15日,记者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政府了解到,近日,该县境内的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近日,该县境内的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阿克陶县政府供图 摄
受灾情况|有牧民发现房屋被埋 草场消失
5月5日,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接到牧民反映,由于冰川移动山体滑坡山下的房屋被埋,乡政府和驻村工作组派出工作人员前去了解情况。11日,县政府负责人率专家上山考察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公格尔九别峰冰川移动超过20公里,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据了解,首先发现冰川移动的是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牧民吐尔达力·艾克热木。5日,他放牧归来,发现自己的家不见了,附近的草场全部被山石掩埋,便向乡政府反映情况。

近日,该县境内的公格尔九别峰发生冰川移动,造成当地1.5万亩草场消失,70户牧民房屋受损。 阿克陶县政府供图 摄
后续处理|牧民正在安置 专家称现象罕见
阿克陶县政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牧民的安置工作正在进行。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格尔九别峰应该是同时发生了冰川跃动和冰崩,这样剧烈的冰川跃动非常少见,跃动的同时也发生了冰崩,可能还有地质诱因。现场的专家将通过3D雷达激光扫描等遥感监测手段采集信息,通过与此前的遥感资料对比,得出最后论断。”
事发地点|系西昆仑第二高峰 终年积雪
公格尔九别峰是西昆仑山脉上的第二高峰,由于山上终年积雪,犹如牧民头上所戴的帽子,所以当地牧民就称它为“公格尔九别”,语意为“白色的帽子”;公格尔山地区山势险峻,海拔7000多米,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
冰川现状|我国冰川面积大 但退缩幅度在增加
中国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面积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为51840平方公里,估算冰川储量为4494立方千米。
曾多次担任中科院珠峰冰川考察队队长的康世昌指出,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的冰川开始退缩。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冰川退缩幅度在增加。通过长期遥感和地面监测发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珠峰地区冰川面积在1974年至今约40年间退缩10%,但冰川下游的冰湖面积在同期扩张约13倍。
插曲|冰川退缩促使第二次编目启动
中国于1978年至2002年开展了第一次冰川编目工作,为西部水资源的评估与利用、水电开发设计等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由于近年来冰川出现退缩,已无法反映西部冰川现状,中国又于2006年启动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从而也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唯一进行了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作用何在|可调节河流径流 变化将引发问题
冰川被誉为“固体水库”,对河流径流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可以使河水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在干旱年份不会断流。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负责人刘时银表示,冰川萎缩,短期内增加水量形成冰碛湖,类似于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也会导致很多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形成洪水灾害,危及沿途及中下游生态、社会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
原因分析|新疆状况堪忧 或是全球变暖恶果
“造成冰川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暖。”李忠勤说,“气候变暖后冰的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强,冰川本身发生了一定变化,加上公格尔九别峰所处的区域近年降水量增多,冰川顶端变厚、压力增加,但冰川底部海拔相对较低、温度高,导致底部发生跃动、顶部冰崩。”
早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就已发现:近30年来,随着气温升高,冰川出现剧烈的消融退缩,冰川融水径流量普遍增加,并对气温的依赖性增强。在所研究的1800条冰川中,过去26-44年间,总面积缩小11.7%,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243平方公里。
(新浪新闻客户端综合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中国政府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