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要看阅兵时 通常最想看的是什么?

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们都知道5月9日俄罗斯将要进行阅兵仪式,今年的阅兵式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今年的红场胜利日阅兵更是受瞩目,除了阅兵阵容历史罕见,嘉宾阵容也是“高大上”,俄政府方面称,近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确认将出席。应俄方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派遣方队参加红场阅兵式。


阅兵式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而前段时间网上流出一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场阅兵的彩排画面,画面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伴随着《喀秋莎》的音乐踏着正步走过围观群众面前,网友齐声称赞“好帅!”并且深深的认为解放军画风与周围军队完全不同。

其实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国庆60周年阅兵式

分列式
其实阅兵在世界上历史已有千年,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而随着时代的推移,根据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来安排阅兵仪式。
目前阅兵在世界上一共有四大模式
但各国的正步经过修改,有各自特色。
苏式阅兵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及原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古巴、利比亚、伊拉克、越南、蒙古等。

英式阅兵
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等英联邦成员国,其特点是受阅部队的方阵及队列行进基本上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侧重于缅怀本国军队过往的光荣历史,阅兵式上会出现很多早已淘汰的兵种及武装备,部分方阵官兵会穿着老式军服受阅。

法式阅兵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大陆国家,其特点是士兵走正步时的步幅比英式阅兵小,对车辆方阵的编排带有较强的艺术气息。

美式阅兵
美国、 韩国、 菲律宾等,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表演性和商业性在4种模式中最强,犹如一场精彩热闹的武装大游行或狂欢节仪式;且士兵受阅时只走行军步伐,不走正步。

阅兵有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导弹等硬性武力秀,只是这方面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比较高深,不是十分了解。但是有一项可以说是男女老少都爱看的,就是分列式时军人排起整齐的队列走正步这一项了。这也成了民众以及媒体最关心也最爱报道的内容。军人走正步时候的样子仿佛充满了魔性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正步走出了军人的精神面貌,也是最有视觉美感的一种行进方式!
关于正步的起源
关于正步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也是得到普遍承认的说法就是,19世纪初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拿破仑在阅兵的时候发现,步兵方队与骑兵方队以及炮兵方队相比,显得无精打采而没有斗志。拿破仑大为光火,要求徒步士兵要在下次阅兵中展现气势。法国将军们从鹅前进时的步法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开创了独特的“鹅步”。拿破仑十分满意步兵队列的新规矩,随着拿破仑大军在欧洲的所向披靡,鹅步这一概念也在欧洲得到了推广

第二种说法听起来是很浪漫的,正步被认为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特征是腿高抬至与地面平行。17世纪时,普鲁士十分流行这种舞蹈。18世纪,腓特烈大帝下的普鲁士军队,在阅兵中吸取了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称其为“Stechschritt”,字面意思为“刺步”。英语使用者则称这种姿势为“鹅步”(Goose-step)。
所以现在还有将正步称之为鹅步的习惯。不同的国家,正步的走法也不尽相同。比如以下这些:
印度
印度一直在阅兵式上保持着阅兵与杂耍相结合的传统,相信看到过图片的你一定印象深刻。印度不仅普通人开挂,军人更是开挂。踢腿令人印象深刻。





朝鲜
其实朝鲜的正步源于前苏联,但走起正步简直是一绝,讲究高踢腿,双腿呈90°,上身不动,全身的重心完全靠双腿来保持。而且特殊的步伐使队伍走看起来“一跳一跳”的,的确高难度。但是说高难度,朝鲜女兵要更胜一筹,女兵踢腿高度更高,大家调侃是180°角的踢腿,而一位英国健身教练曾试图将此动作引入自己的课程,但是失败了。因为无法保持长时间多次高踢腿。



玻利维亚和古巴的正步同朝鲜相比毫不逊色,也是高踢腿到腰部的高度,不过这两国的步伐比朝鲜和其他国家的步伐要缓慢一些。

玻利维亚阅兵
英国
英国的正步是摆臂不踢腿的,国人最常见的英式步法就是电影里香港警察走的正步。与“普鲁士正步”不同的是,英式步法摆臂幅度较大,但无需把腿踢得笔直。



美国
虽然美国也有大型阅兵,但在美军队列规定里没有正步。德国作为正步的发祥地,其正步在普鲁士之后统一的德意志政权中得以一脉相承。1990年,随着两德统一,正步在德国被废除。


中国:距地面25厘米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正步最初是采用英式步法,后依照苏军的正步步法,加入了摆臂,并根据中国人体型调整了踢腿幅度后,形成了现在采用的步法,比俄罗斯低一点。
解放军最早的“正步”步伐,是从苏联军队的队列条令中引进的。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又不能不根据我军的实际情况作较大幅度修改。例如,苏军的队列条令规定,正步行进时,战士的目光不是向前平视,而是头向上仰30度,充分体现自豪感;但我们历来强调“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如果我们的战士这样,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就容易被人误读为“趾高气扬”。还有,苏军正步走摆臂幅度很大,向前摆时,手臂一直要摆到与下巴同高;而如果我们的战士也把手臂甩那么高,有些老百姓就会议论:“这些小伙儿这么夸张在干吗?”
所以,我们的正步走,学“英国皇家海军式”不行,照搬苏联军队也不行,得有中国特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列条令最后规定:正步走时,头要正,两眼平视,手臂摆到胸前。于是就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专属于PLA的正步走法,简单有气势。

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正步走法,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法国

新加坡

据说是老挝
中国人就喜欢有精气神儿的东西,而现在的正步的确很能提现中国人的美学。








好好欣赏吧,其实中国军人是全世界最善待强迫症患者的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