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大:女生自杀内容有不实

新浪新闻客户端
摘要|近日,网曝天津师范大学大一女生吴昕怡因乙肝歧视,在宿舍内烧炭自杀,4月30日,校方官微称:该消息中存在大量不实内容。

母亲陈小玲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园里为女儿吴昕怡拍的照片。死者家属供图
个人简介|吴昕怡,女,福建福鼎人,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大一学生,2015年4月10日,她在学校单间宿舍烧炭自杀。在学校的一次义务献血之后,2014年12月6日,她被查出大三阳,系乙肝病毒携带者;今年3月7日,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
校方否认|消息中存大量不实内容 保留追责权利
2014年12月初吴同学在自愿参加义务献血时被查出乙肝病毒携带后,出现敏感、恐惧心理与行为,舍友将其情况告诉了辅导员。辅导员及时与吴同学谈心,安抚其情绪,并建议她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以准确了解情况。与此同时,学院老师对吴同学的三名舍友讲解乙肝常识,消除舍友疑虑,请三位舍友继续关心吴同学,让其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
院领导、老师对吴同学非常关心,希望她注意身体,保持良好心情,并及时将吴同学的状况与其母和姐姐进行沟通,学院希望她们多关心吴同学,学院做法得到家长认同。
回校后吴同学提出书面申请调宿并要求单独居住,其母也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吴同学回校读书后单独居住,并承诺承担在此期间出现的一切后果。学院向吴同学母亲反复强调,要求家长必须与学院共同密切关注、关心吴同学,同时安排辅导员、班主任、班助以及主要班委关心帮助吴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学院与学校宿舍管理部门协调,在学校住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其安排了单独住宿。辅导员经常与吴同学聊天鼓励她。
发现死者|宿舍内烧炭自杀 留下遗书
李晓最先发现了事态严重。那天,她是第一个去敲吴昕怡宿舍门的同学。
在警方的询问笔录中她回忆,吴昕怡白天曾发短信,“她让我晚上10点去宿舍找她,她想和我聊聊。”
发短信、敲门都没回应,晚上11点,李晓和宿管阿姨推开了623宿舍的门,“特别浓的烧纸的味道”涌来。
19岁的吴昕怡躺在铺上,盖着被子,双手握在腹部,身体已发紫冰凉。地上,半盆炭火正红。
宿舍楼道里没人闻到烟味儿。民警周永凯在勘察现场时发现,吴昕怡宿舍门的三边缝隙都贴着透明胶带,而且用了三条毛巾堵住地上的门缝。
“火盆旁有一箱炭,网购。”周永凯说。快递单上写着“纯苹果炭5.5斤,蜡块两个。”
人们在宿舍里发现了吴昕怡的遗书:“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尽管深有感触,可是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

有人在吴昕怡单间宿舍里发现她的遗书。
自杀探因|献血查出“乙肝病毒” 室友疏远
在一次义务献血之后,吴昕怡发生了变化。
去年11月底,学校组织大一新生义务献血,吴昕怡没有通过献血屋的筛查。到医院检查,她被确诊为大三阳,乙肝病毒携带者。
第一反应是害怕,她甚至以为“大三阳”是绝症。“妈妈,会不会没得治?”电话里,陈小玲听出女儿的声音在发抖。
让陈小玲担忧的是,女儿的室友也知道了检查结果。
她埋怨女儿不该告诉室友,“大家疏远你怎么办?”
陈小玲的担心很快在女儿的回应中得到应验,“室友不敢碰我的衣架,我的手机放在别人桌上,大家会把她们的东西赶快收走。”
高超是吴昕怡高中的同桌、最好的朋友。她鼓励昕怡多和同学沟通,告诉大家乙肝病毒携带者没那么可怕。
吴昕怡对高超说,她努力过,但有室友用短信回复她:“我们知道,但还是很害怕”。
同学张晴和吴昕怡住同一个楼层,她听说,上学期,吴昕怡的一名室友总到别的宿舍住,还悄悄告诉别人她得了乙肝。
陈小玲建议女儿请假回家,调整一下身体和情绪。
吴昕怡没有参加期末考试,提前回了老家。

对于这份说明书,死者家属和校方发生了分歧。
争议焦点|住单间“说明书” 学校家长各执一词
休养中的吴昕怡按医生的嘱咐早睡早起,“她希望能好起来去学校。”陈小玲说。
开学前,原本平静的吴昕怡又紧张起来。一天晚上她突然问母亲,“学校那边怎么办,我怕没有同学会愿意和我在一起学习。”
临近开学,吴昕怡接到学院通知,要复查。
3月初,陈小玲带女儿去医院复查,检验报告显示,乙肝病毒DNA下降了2个值。吴昕怡兴奋地把检验报告当成绩单一样递给母亲,“妈妈,没想到我的病毒量下降这么快。”
身体的好转没能让吴昕怡顺利返校。
陈小玲回忆,学院的领导在电话里跟她说,得开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影响正常上学”的证明。
“这个证明没法开。”林必定对学校的要求感到奇怪,这位福鼎市医院传染科主任回忆,吴昕怡曾找她请求开证明,“这不需要证明,2007年、2010年卫生部都发过文件,不得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入职、入学。”
林必定介绍,从复查结果看,吴昕怡仍处于乙肝病毒携带阶段,还没发展到肝炎。“携带者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不需要特别治疗。病毒携带期要让病毒和抗体在体内‘打仗’,如果保养得好,病毒量降到标准数值以下,也有脱离病毒携带者身份的可能。”
没有“证明”。陈小玲说,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强告诉她,学院按先例,提出让吴昕怡休学半年,和新一级学生入学重读。
“凭什么?学校没有权利这样做,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不能白白耽误一年时间。”吴昕怡拒绝休学。
陈小玲的说法是:学院领导告诉她,如果孩子坚持要来,学校只能给她调单间宿舍。“还让写一个书面材料,说明她是自愿住单间的。”陈小玲说。
4月20日,这份抬头是“父母说明书”的复印件中显示,“吴昕怡同学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将单独居住,本人自愿承担一切关于‘由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身份’而产生的身体及精神问题的后果。”说明书的末尾用括弧补充,“在单独居住期间产生的身体及精神的后果自愿承担”。
陈小玲记得,3月5日,在说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她把笔一摔,“我们这是在学院‘不想休学就得住单间’的压力下才写的。”
马强不认为这份“父母说明书”带有强迫性。
4月20日,新京报记者以死者家属身份,陪同陈小玲来到学院。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强说,住单间“是学生和家长自己的决定。”
马强不认为她遭到同学排斥,他说,吴昕怡检查出大三阳后,学院曾向她的室友们普及常识。“学生们都很理解,但大家反映,吴昕怡开始疏远她们,在宿舍里大喊‘我的血很脏’,和大家交流也改成用短信。”马强说。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张莉证实了马强的说法,“住单间(宿舍)是学生本人和家长向学院申请的。”
张莉说,学校宿舍资源紧张,“从宿舍设置上就没有单间这一说”,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学院多方调整才给她安排了一个房间。
“当时还有学生劝她别单独住。”张莉说,从该生住单间的必要性、宿舍资源和安全上考虑,学院也不建议单住。但由于学生一再坚持,学院考虑“学生申请不能空口无凭”,申请性质的说明书也是在履行程序上要求她写的。
张莉表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学校在学习生活上和其他学生没任何差别对待。
对于学院建议吴昕怡“休学或跟下年级学生重新入学”,张莉称,这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果学生在某种疾病的发病期,肯定会建议他休学、回家治病休息,“我们也要对其他学生负责。”
同学回忆|独居单间 性格敏感
吴昕怡住进了单间,623号房。和原来的宿舍门对门,只隔了一条走廊。
那间宿舍靠近楼梯口,原本备用为学生的自习室,里面堆满了别人暂放的东西。宿舍仍然摆着4张床,三张空着,她睡在靠窗的一张。
临上学前,陈小玲为女儿准备了单独的餐具,“免得同学说,咱们尽量自觉点。” 在陈小玲看来,女儿被“隔离”了。吴昕怡开始还安慰母亲:“一个人住一间不错啊,有单独的阳台,空间也大。”
多位同学说,班上“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很多人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住单间,同学刘畅问她,得到的答案是“我喜欢一个人住。”
同学张晴觉得,独居让吴昕怡变得敏感,有次聊天,吴昕怡突然问,“我是不是很烦人?”张晴赶忙说“不会”。
这让好友高超觉得可怕,“她绝不是个独来独往的人。”高超的记忆里,吴昕怡是喜欢和同学一起爬山、看电影,扎在同学堆里说笑的姑娘。
起初,吴昕怡用读书去适应独居的生活。3月12日,她在朋友圈写道:每天要在必要时间关机去图书馆,“沉潜是为了更好的崛起。”
让同学们注意到的是,除了上课和集体活动,吴昕怡总是一个人。整个下半个学期,她都独来独往。
他人印象|爱听苏打绿的歌 喜欢读书
在陈小玲眼里,女儿温顺乖巧,热心肠,喜欢搞怪,她曾把母亲的头像找来,配着《小苹果》的音乐做成动画。但在外人面前,女儿却不太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
吴昕怡喜欢在网络上“冒泡儿”,贴吧里,她取名叫“苏格兰_奶牛”,并描述自己的性格“粗犷、活泼、急躁”。
在校园里,新生吴昕怡没有给老师、同学留下太多印象。几位同学评价她:爱听苏打绿的歌,喜欢读书,总和同学去图书馆。
身世之谜|并非亲生 与生母感情很好
刚离开自己身边,女儿就在一个大城市里变得沉郁、孤独。而这个女孩,并不是她亲生女儿。
陈小玲觉得是缘分让她和女儿相遇。生完儿子后,要个女孩一直是她全家的梦想。考虑计划生育,她没有再生。
30岁那年,在邻村见到了6个月大的吴昕怡。朋友家超生的老三,被陈小玲抱回了家,当宝贝一样养大。
吴昕怡读初中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生母陈花妹和她感情很好,“她也喊我妈妈,我告诉她可以叫我名字,毕竟没养她,很愧疚。”和陈花妹聊微信时,昕怡总会撒娇地喊她“麻麻”。
“我有两个爸爸妈妈疼我,爱都是双倍的。”吴昕怡告诉姐姐,她觉得很幸福。

吴昕怡的手机里,显示了两张烧炭的照片。死者家属供图
校方回应|诱因复杂 及时发现不会冷漠处理
女儿死后,陈小玲在孩子的手机里发现了两张她在宿舍烧炭的照片。照片从床上俯拍。一张炭火刚燃,另一张炭火正旺。
照片拍摄时间先后为4月10日15时58分、16时30分。陈小玲的通话记录显示,15时55分,她给辅导员吴老师打了第一个电话,拜托吴去女儿宿舍看看。
辅导员吴思没有去吴昕怡的宿舍。她对陈小玲解释,“学生说在图书馆,老师也不好打扰。”
吴老师说,事发前,她完全没看出吴昕怡有任何异常。
“一件事情发生了,它的诱因很多,很复杂,想要探清她的内心世界,太难了。”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强劝慰陈小玲,“如果能早点发现,谁都不会冷漠地去处理这个事。”(在校学生均为化名)
乙肝科普|肝功能正常 不需隔离可正常工作和学习
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一数据是199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果,当时的感染率是9.8%。根据卫生部2005年最新统计结果,感染率已降至7.2%,目前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下降至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身体没有病但血液呈表面抗原阳性,这类人在乙肝患者中占到了70%至80%,这些人有传染性,但是他们的肝功能正常,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治疗,不要服药,不要隔离,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却经常遭受社会的歧视。
呼吁提醒|要多关爱乙肝病毒携带者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作为一所高校,在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吴昕怡一事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安排吴昕怡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有些不妥。吴昕怡只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没发展到肝炎,没有必要谈“乙肝”色变,以至于将其隔离而单独居住。即便有其他同学不愿意与她同宿舍,作为学校也应该做好疏导工作。二是吴昕怡被安排进单独的学生宿舍居住,学校是否安排生活指导老师或宿管员经常前往探望和交流呢?倘若一隔了之,难保吴昕怡心理不出现问题。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有无与吴昕怡进行个别交流,消除其思想顾虑、为其心理减压呢?要知道,吴昕怡刚从惨烈的高考中冲出突围,她的心理还不太稳定,渴望得到关注和关怀,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严峻现实,心理难免转不过弯儿。
任何生命都是极其珍贵的,更何况是正处于含苞待放的花样年华阶段女大学生呢?吴昕怡宿舍内烧炭自杀,再次提醒社会:要多关爱乙肝病毒携带者,让他们能快乐的学习和工作,鼓起希望的风帆去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