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阅读 资讯

江苏启东80后镇长市政府坠亡

江苏启东80后镇长市政府坠亡

新浪新闻客户端

关注

摘要|4月30日上午9时许,启东市行政中心发生一起高楼坠亡事故,坠楼者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启东市政府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进行处置。经辨认,死者为陈天虹,系启东市惠萍镇镇长。据家属介绍,死者近期整夜失眠,情绪不稳。现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跳楼身亡|死者坠楼时头部着地 脸部肿胀模糊

据江苏启东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 @启东发布 #突发事件# 4月30日上午9时许,启东市行政中心发生一起高楼坠亡事故,坠楼者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启东市政府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进行处置。经辨认,死者为陈天虹,系启东市惠萍镇镇长。据家属介绍,死者近期整夜失眠,情绪不稳。现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据记者了解到,死者是从市政府行政中心21楼坠楼身亡的。官方称,由于死者坠楼时头部着地,脸部肿胀模糊,不能确定就是陈天虹,具体情况有待警方认定。记者随后联系惠萍镇人民政府得知,陈天虹今天因到市政府参加会议,未到镇政府上班。

家属介绍|死者近期整夜失眠 情绪不稳

据江苏启东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消息,4月30日上午9时许,启东市行政中心发生一起高楼坠亡事故,坠楼者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启东市政府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进行处置。经辨认,死者为陈天虹,系启东市惠萍镇镇长。据家属介绍,死者近期整夜失眠,情绪不稳。

个人简介|对工作认真负责 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

公开资料显示,陈天虹出生于1981年,20岁参加工作,曾任职启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2014年12月被提拔为惠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该镇全面工作。当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陈天虹为人和善,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当地群众中有良好口碑

江苏一镇长在市政府坠亡

数据盘点|10年间自杀官员多达112人 省部级官员8人

近年,各地官员因抑郁症等心理疾患致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来自媒体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有112人,其中省部级官员8人,厅级22人,处级30人,处级以下52人。

如此频度的官员自杀现象,原因尽管很多,但心理疾患始终有极高占比,类似“我很抑郁,抑郁难忍,先走了”、“我在医院检查有严重抑郁症,非常痛苦,不能吃睡,生不如死”的表达,在官员的遗书中屡见不鲜。

这提醒我们,作为一种高发的现代心理疾患,抑郁症在工作压力更大、人际更为复杂的公务员系统中,可能更为突出。要让这一掌管公共资源分配的群体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已有必要将心理干预纳入执政者视野。

媒体追问|官员非正常死亡的背后是什么

有媒体今年3月曾搜集整理了一份官员非正常死亡情况表,主要统计对象是经认定为自杀的案例或疑似自杀案例,少数案例属于未经证实是自杀或他杀等意外导致的非正常死亡。统计时间是自中共“十八大”后的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7日,共收集整理了99个案例。其中已知性别者中女性仅有2人。此外,52例被证实为自杀,34例在公开通报或报道的表述中为坠亡或溺亡等,未指明是自杀还是属于刑事案件。

不完全统计显示,在48例非正常死亡案件中,官方通报或媒体提及了初步调查发现的可能诱因。其中“抑郁”出现29人次、1人次患有焦虑神经症、6人次精神不佳或经常失眠;11人次身体患有疾病或者身体不好;1人次因借贷无力偿还;3人次因家庭不幸;3人次因工作压力大;1人次在遗书中称“百口难辩”“太累了”。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统计的样本中,23名官员在非正常死亡前其本人或同事遭受纪检或检察机关的调查,约占样本人数的23%,其中13人是本人此前被有关部门约谈或已立案侦查。还有1人在杀害领导后自杀。

为官不易|中国官员群体主要面临两大“压力源”

一是繁忙的工作与偏负面的舆情导致的心理倦怠。在当前官员群体中,心理疲劳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状态,基层官员尤甚,他们与各种琐碎矛盾纠纷打交道,工作节奏快,加班加点是常态,且常处于害怕犯错的焦虑中。尤其是在拆迁、信访、司法岗位工作的官员,在时常出现的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面前,更易出现情感压抑、工作失控、言语暴躁等状况。

工作超负荷,不少基层官员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到工作中,无暇照顾家庭及子女,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和压力,也给官员带来很大的心理负面影响。

二是“本领恐慌”与个体无力感引发的心理焦虑。由于公众对政府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官员学习适应新工作环境的压力倍增,这一方面有更新知识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常要面对“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的焦虑,因为很多时候,回应公众的要求与期待,需要整个系统的变革。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当下,中央对官员约束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严,加上对腐败零容忍、对“为官不为”加强问责等,“为官不易”开始成为官员新常态,新的政治生态,心理转轨和调试成为必然。

解决策略|加大对官员心理健康有效干预

官员心理健康问题,表面上只是个体心理现象,但深层次上却是一个社会问题,推动这一问题解决,可从三方面做些新的尝试。

首先是加大对官员心理健康的有效干预。通过建立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测试体系,及时准确评估公务员心理状况。对于官员普遍的敏感和顾虑,可通过专业“外包”试行解决。同时注意把握事件点,及时疏导。经验表明,官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多数出现在矛盾集中、岗位调整时期,关键节点的疏导很重要。

其次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央党校、公务员专门培训机构要适当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针对压力较大、承担特殊工作的官员群体,比如公、检、法和各安全部门等,应进行专项的心理辅导。

三是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舆论生态。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开放、包容的心态,这种心态与社会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官员作为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主体,如果权力能在“阳光”下运行,少一些不当的竞争性,减少暗箱操作和不透明,这样也容易与社会和他人形成比较平和的关系,有利于官员的心理健康。

  • 十余年间自杀官员已达112人

    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有112人,其中省部级官员8人,厅级22人,处级30人,处级以下52人。

    查看详情
  • 自杀抑郁症官员 你知道的信息大多是错的

    蒋洪亮从7层高的文峰塔跳下去之后,他引发了一个攸关官员抑郁症的话题。

    查看详情
  • 南方周末:十年百官自杀之惑

    自杀的112名各级官员,绝大多数都在一些重要部门任职,如党委政府、公检法、国土、纪委和信访等部门。

    查看详情
加载中...